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规范环境行为,共担社会责任。"最近,南通市210余家企业法人代表向全市企业发起倡议,随后召开的市委全会专题部署生态文明建设。这既是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的战略决策,也是市政协多年持续推动的协商结晶。南通滨江临海、山清水秀,已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也通过了省级验收。近年来,市政协紧扣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特别对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通过政协常委会议、主席  相似文献   

2.
王晖 《公民导刊》2013,(11):34-35
<正>金秋十月,汉丰湖微波泛动,一群群白鹭在湖上快乐地飞舞。滨湖公园秋意盎然,神清气爽的人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悠闲地散步聊天,脸上露出幸福的笑靥……天蓝水碧,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近年来,重庆市开县人大常委会紧贴民生,紧系民情,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人大监督的工作重点,助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三宜"品质开县。在人大的持续监督推动下,县政府多措并举,大力整治城乡综合环境,全  相似文献   

3.
龙川 《当代广西》2006,(22):43-43
建设“生态广西”是建设“四个广西”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自治区党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决策。建设“生态广西”,笔者的理解就是要求把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所谓生态系统,就是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我们讲生态,自然指的是地球生态。地球生态包括陆地生态和海洋生态两大系统。陆地生态是一个大的系统,包括了林地、河流、草原、湿地、沙漠、湖泊、农田等多种组成部分,但必须强调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  相似文献   

4.
祁春玉  肖昌琦 《台声》2007,(1):150-151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经济高位增长,污染持续下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徐州做到了!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面临着共同的生态危机,人居环境建设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以实现人、社会、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概念必须真正融入社会日常生活行为的规范,进而策动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的发展策略,面对全球范围内绿色思潮的风起云涌,我国人居环境建设必须领悟“可持续发展”设计的新观念,去创造一种崭新的、健康的绿色家园。  相似文献   

6.
《浙江人大》2012,(6):2
树立一流的理念牢固树立争创一流的理念,用战略的眼光看问题,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以超前的理念引领工作,树立坐不住的忧患意识。马上做的责任意识,努力做到时时争先进,事事创一流,人人争先锋,处处显成效。制定一流的标准以全面建设精致和谐的一流核心街区为目标,以追求一流的发展质量,打造一流的人居环境,搭建一流的公共服务平台为诉求,制定出一套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城市功能向成熟化发展,城市管理向精细化发  相似文献   

7.
乡村生态振兴不仅是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也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的主要内容。推进乡村生态振兴,需要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强化农村水土资源保护,合理控制自然资源利用强度,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培育乡村生态产业,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满足农村居民美好生活追求。  相似文献   

8.
祝亚伟 《今日浙江》2011,(20):42-42
秀洲区坚持一手抓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手抓党的建设,企业发展与党建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9.
淮思研 《群众》2022,(17):69-71
党中央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明确提出“3060”战略目标。江苏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碳排放提前达峰后持续下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成美丽中国示范省份。”淮安是通济江淮的生态文旅水城,在苏北率先创成国家生态城市,也是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正聚力聚焦打造“绿色高地”,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力绘好“美丽江苏”淮安画卷,努力为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淮安力量。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是一个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深入认识的过程,体现以人为本和全面的发展倾向。在战略意义上,“和谐社会”体现了国家发展的价值取向。和谐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体现了国家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彭承波 《政策》2003,(1):40-40
党的十六大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联系丹江口市发展实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把"中国水都"丹江口建设成为生产发展、人民富裕、山水秀丽、环境优美、文明进步的生态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2.
《江西政报》2009,(7):37-37
吴新雄主持会议2月23日下午,省长吴新雄主持召开第17次省政府常务会议。会议通过了江西省园林城市(县城)评选办法和标准。会议指出,创建园林城市(县城)是坚持以人为本、营造一流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要积极  相似文献   

13.
詹志洁 《福建通讯》2002,(10):33-34
省委、省政府提出福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顺应了进入新世纪后席卷全球的绿色潮流,切合福建生态环境基础较好,大有可为的省情(根据中国科学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课题组2001年研究报告,福建在全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总能力排序中列第6位.其中环境系统列第4位,生存系统列第5位)  相似文献   

14.
《公民导刊》2011,(9):4
宜居,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是现代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建设宜居重庆,是贯彻以人为本发展理念、优化人居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重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大举措。在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建设中,重庆市各级人大和代表肩负职责,牢记使命,主动开展监督工作,积极参与共建,谱写出了一曲曲动人的履职赞歌。  相似文献   

15.
阿蓝 《乡音》2012,(8):1
7月7日至9日,中共河北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主题,进行了深入学习研讨。在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在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的重要节点,在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阶段,这无疑对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极为重要。在这一时期,河北省委集中智慧,深刻剖析河北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了河北发展的命门之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新的制高点,一个地区、一个  相似文献   

16.
仇和 《群众》2007,(10):22-24
江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济社会发达,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一直是省委、省政府关注的目标之一。特别是2005年,省委、省政府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以来,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下,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呈现出一个充分凸显“国家引领性”的治理图景。为更好地解释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实践经验,本文在已有“嵌入式自主”理论基础上,将中国独特的政治背景与治理场景考虑在内,提出中国情景化拓展的“引领型自主”分析框架,并援引“问题缘起—行动要素—维系策略”逻辑思路,探讨国家先行实验区典型案例的实践样态。研究发现:农村环境治理缘起在于内在压力和外在推力的共同驱动,表现为国家权威注入的政策传导在先,村庄内生的自治发展在后,通过政策政治性激发村庄自治性,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家自主有为—引领地方有效”是基于中国本土典型建构出的经验架构,是透过“引领型自主”理论诠释探讨出的“治理有效”机理模型,有助于深刻把握中国式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现代走向和转型。  相似文献   

18.
《重庆行政》2013,(6):I0039-I0039,F0003
近年来,重庆市沙坪坝区曾家镇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和谐发展要求,实施“以点带面”建设战略,以建设宜居、宜业、直游的“三宜”美丽乡村为目标,突出虎峰山村建设,以中心重点辐射带动周边,构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形成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2013年,虎峰山村成为首批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  相似文献   

19.
站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这个时点,透视中国,可以发现,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解决这一被国际公认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需要进行战略思维、策略设计和战役部署,否则打不赢这场向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开战的“人民战争”。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审计部门主动适应环境保护需要,努力探索环境审计新领域,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审计是国家审计中一个崭新的领域,也是各级审计机关亟待探索突破的重要审计课题。近年来,浙江省各级审计部门主动适应环境保护需要,努力探索环境审计新领域,总结环境审计新方法,加强环境审计监督,扎实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审什么2007年,浙江省审计厅率先在全国审计机关成立环境资源审计处,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