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崇拜文化曾广泛流传于亚洲、欧洲、美洲等世界各地,是人类文化史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神话传说的角度,比较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鄂伦春、鄂温克和赫哲族)和朝鲜民族的熊崇拜文化,力图再现这些民族古老的然崇拜思想,并通过虑较研究,发掘这些民族然崇拜文化的共性及发展变化情况,以期实现对这些民族熊文化的再现和引起更为深入广泛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为了把中国东北变成进一步侵华犯苏的基地,在穷兵黩武的同时为维持伪满傀儡统治的稳定,将伪满建国精神与国防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建国精神为伪政权进行张目的存在价值,决定了伪满国防带有明显的虚伪性与脆弱性。  相似文献   

3.
“先军政治”的基本涵义是突出军队地位;以军队管理方式推动全社会工作;保障军费;启迪军魂,重塑国民之魂。其意义在于突出了领袖的作用,实现了朝鲜政局的平稳过渡,而且也维护了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秩序调整”是朝鲜经济生活的“纲”,目的有三:一是限制市场作用,二是完善计划体制,三是减少财政赤字。“秩序调整”是朝鲜摆脱经济困难,重振经济活力的又一次大胆尝试。也是构筑“朝鲜特色”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4.
朝鲜1991年建立了罗津一先锋经济贸易区,2002年9月和11月又设立了新义州经济特区和开城工业园区,于是朝鲜对外开放的“三边带动”战略正式出台。朝鲜的“三边带动战略”就是北边通过罗津-先锋经济贸易区吸引俄罗斯的资本,重点恢复清津地区的钢铁,铁路等重工业生产;西边通过新义州经济特区,吸引中国资本;南边设立开城工业园区吸引韩国的资本。朝鲜试图通过这“三边开放战略”带动朝鲜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三边带动战略”要想取得成功。朝鲜政府应当实行政经分离的原则,对内积极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同时要搞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5.
2006年10月9日,朝鲜进行了历史上首次核试验,宣告了"核模糊"政策的终结而正式跨越"核门槛",并迈入"有核国家"行列.朝鲜为什么在此时放弃长期以来的"核模糊"政策而选择了将核政策"清晰化"呢?这有其诸多考虑.  相似文献   

6.
朝鲜"脱北者"问题缘起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20多年的演变,已经成为一个影响中国周边关系构建的安全性问题。朝鲜"脱北者"在来源、性别、身份、去向上都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在国际社会各种势力的插手与干预下,"脱北者"问题逐渐国际化,这不但会激化朝韩矛盾,给朝鲜半岛局势动荡再添变数,而且会引发外交纠纷,影响东北亚地区大国关系的发展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朝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尤其是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朝鲜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朝鲜公路设施建设不仅制约朝鲜经济,而且影响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的发展。由于朝鲜国家投资能力有限,建设资金不足一直是困扰其公路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七七"事变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采取一系列军事行动的同时,加大了思想文化上的侵略力度。战争期流行的"东亚协同体论",就是为从思想文化上进行殖民扩张而制造的侵略理论。与伪满"建国精神"相比,这一文化渗透方式更加暧昧、更加隐蔽。从思想的内部关联看,可以发现它们具有同质性。  相似文献   

9.
朝鲜已有近50年的核开发历史,拥有的大批优秀的核科学工作者,形成了完整的研究体系,兴建了大量核设施,并且可能存在核武计划,但其现有的核技术和核能力主要是民用方面的,尚不具备核武制造能力。美国政府在朝核问题上的立场并非是基于朝鲜现实的核威胁,而更多的是出于对朝政策的长远目标考虑,其真正目标是使朝核问题国际化、长期化,并在这一过程中推动改变朝鲜政权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国家利益包括物质和精神两部分。从一条线外交的得与失看,物质利益的维护存在缺陷,精神利益方面则比较成功,物质和精神利益的平衡有得有失,这也是这一外交战略总体理性,但却始终存在争议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启示我们今后外交政策和战略要理性维护精神和物质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俄关系处在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并成为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相互尊重和平等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最重要的前提。随着形势的变化,中俄关系将会在现有的基础上,迎来大发展的新时期。影响中俄关系的主要外部因素是美国。中俄与美国之间存在结构性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但是现在的中关俄"三角关系"与历史上的中美苏"三角关系"有质的不同。在政治和安全领域,中俄关系的水平大大超过中美关系;在经济和社会方面,中美关系的发展水平大大超过中俄关系。推动中俄关系发展的主体主要是政府;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主体主要是民间和市场。美国企图同时对付中俄两个大国,是注定要失败的。中俄各自的战略处境不管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必须坚守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本原则,否则两国关系的基础就会遭到破坏。良好的中美关系对中国极为重要。中美应该避免走历史上大国冲突的老路,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建立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在复杂多变的多极化时代,"进取性的均衡外交"应该是中国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朝鲜“核牌”战略的缘起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朝鲜不断打出“核牌”,引发两次核危机,成为当今世界备受关注的最棘手问题之一。解读朝鲜“核牌”战略背后的真实意图和战略目标,有助于正确把握朝核问题的症结所在及发展前景。一、朝核问题的由来朝鲜开发核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1956年和1959年,朝鲜同苏联先后签署两个技术合作协定,在苏联帮助下,60年代上半叶在平壤以北80公里的宁边建成核研发基地。80年代初,美国怀疑朝鲜秘密研制核武并告知苏联,在苏联压力下,朝鲜于1985年12月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此后朝鲜开始自行研发核技术。1989年9月,美国卫星…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的布尔人民族大迁徙是研究南非历史无法绕开的一个问题,究其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原因,英帝国的推力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成为开普殖民地的主人后,经过工业革命洗礼的英国殖民当局颁布了旨在促进殖民地资本主义生产的一系列农地制度改革措施,以及给予科伊人和班图黑人某种平等地位、实行自由雇佣制的第五十号法令与释奴法令,最终迫使布尔人集体逃离开普殖民地,深入内陆建立起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并在那里实行种族隔离政策,从而对南非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自2002年伊斯兰主义政党正义发展党上台后,土耳其外交政策发生了显著变化,其最新表达和体现就是带有强烈地区乃至全球取向的达乌特奥卢主义。达乌特奥卢主义强调土耳其地缘战略的优势及其历史文化的关联性,主张扭转过去一味倚重西方的一边倒外交,致力于发展与周边国家尤其是穆斯林国家的友好关系,注重扩大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力图充当地区冲突的调解人,并突出软实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姚勇  姚鹏 《东南亚》2011,(3):67-71
19世纪末英国占领缅甸之后,云南德宏户撤坝子许多阿昌族群众去往缅甸做工或贸易,他们最初冬去春来往返于中缅两地,被缅甸人称为“迈达”(Maingtha)。随着经济往来的日益密切,他们中不少人定居在缅甸,特别是民国时期达到高峰,这些人及其后代形成了缅甸的“迈达”族群。  相似文献   

16.
古代中国与朝鲜的“气”哲学传统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元气自然论在王充以后,受魏晋玄学思辩哲学的压抑一度发展低迷,到北宋张载时走向高峰而发展为元气本体论,后又受程朱"理"论的排挤,一度衰微。300年后,王廷相、王夫之的气论又形成发展高潮。在朝鲜,确立气一元论哲学的徐敬德之后,气哲学传统就表现为主理主气之争、唯理唯气之争,最终由崔汉绮总集成。中国的气论主要作为宇宙本根论,道器、形而上、形而下等范畴始终成为诠释的中心。朝鲜的气论则更多地是对心、性、情等伦理本体的探讨,故主要围绕理气、心性、善恶等概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公民作为一种政治身份,最早出现于希腊城邦的政治结构之中.希腊文的"公民"(polites)一词就是由城邦(polis)一词衍生而来的,其原意为"属于城邦的人".由此可见,在古希腊,"公民"与"城邦"是密不可分、相互依赖的,两者间的关系成为古希腊政治的一大显著特点.本文将以古希腊城邦的形成发展为依托探析"公民"与"城邦"关系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并试着分析由该关系引发出的一些政治哲学问题.根据分析问题的需要,首先对古希腊的"公民"、"城邦"做个概括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的邻国和冷战后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朝鲜与中国一直保持着传统友好合作关系。随着冷战后朝核危机的不断发展,朝鲜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和中国民众关注的焦点。已有的调查显示,近年来中国民众对朝鲜友好度有下降趋势。2010年从3月份的天安号事件到11月份的延坪岛炮击事件以来,朝韩关系持续紧张,朝鲜也再次引发全球进一步关注。为系统了解两次事件后中国大学生群体对朝鲜印象及对其他相关问题的看法,本文以深圳大学为个案,先后通过两次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此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几年前,偶从首都某大报上读到某官员署名的一首“词”,不免随意扫了两眼。如何?实在不敢恭维,那百余字前虽冠以词牌,但只是一篇稀松平常的顺口溜而已,与诗词毫无关涉。进而联想到报刊上不时出现的此类“诗词”亦不在少数,而其作者,率非平民百姓,多为达官、名流、富商,甚而也有文教界某些人士。每逢此,笔者总感到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