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研 《外交评论》2023,(1):26-53+166
近年来,美西方频繁地将经济制裁作为武器,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实施经济“孤立”政策,以达到其特定的政治目的。由“被制裁者困境”所决定,发展中国家目前单独采取的一系列反经济制裁措施的效果都差强人意。反经济制裁国际合作萌芽于各国的反单边经济制裁实践,通过构建全球以被制裁企业为核心的经济网络,力争同以美国企业为核心的经济制裁企业网络相抗衡。在全球性的“反经济制裁企业网络”出现后,美国的单边经济制裁就成了它自身的“掘墓人”。对中国而言,构建以反经济制裁企业网络为目标的反经济制裁国际合作,能够有效降低美国经济制裁对中国经济在两个方面的负面影响,从宏观战略和微观经济层面有效避免中美经济在短期内全面“脱钩”,在政治、经济、外交和策略层面都具有其他反经济制裁措施所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是当前能够采取的最好的反经济制裁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国际社会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导致有关国家之间关系紧张,西方国家采取保护人权的国际行动造成了更大的人权破坏,背离了国际人权法的目标要求。国际人权法所面临的困境,根本原因在于国际人权法自身的局限性和法律实践中的因果倒置,目标和手段错位,将国际人权法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 ,人权问题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和斗争的焦点之一 ,这方面的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但是要想在浩如烟海而又杂乱无章的信息海洋中准确、迅速地找到所需资料 ,并非易事。对因特网上有关国际人权法的网站 (主要是英文网站 )作一简要介绍 ,为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资料导航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制裁作为一种成本较低、政策实施可控、可逆的对外政策工具,其作用受到更多主权国家及国际组织的重视,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解决各种国际争端.中国外交迄今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对外经济制裁经验,同时也得到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理论与政策研究的支持.中国对外经济制裁的政策目标主要是促使对方改变对外政策以及对外显示外交信号等.从实施主体看,中国多使用单边经济制裁,同时也谨慎而有选择地参与了部分多边国际经济制裁.就制裁范围与强度而言,中国多采取有选择的制裁而非全面制裁.在制裁内容方面,贸易制裁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金融制裁的潜在作用仍有待挖掘.在中国对外经济制裁政策的规划、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制裁政策应反映何种外交价值观及传统文化,如何与其他对外政策工具协调,以及在制裁实施中应把握哪些外交智慧和技巧,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经济制裁一直是美国政府对外推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重要政策工具。20世纪 90年代以来,伴随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与美国国内政治出现的新情况,美国对外经济制裁政策又有了新的变化,这说明美国为了达到称霸全球的目的,将进一步利用经济手段加大对其它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内政的干涉力度。  相似文献   

6.
二战结束以后 ,美国在经济制裁的成本不断增加和功效逐渐降低的情况下 ,反而更加频繁地实施经济制裁 ,这其中虽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动因 ,但政治方面的动因 (包括国际政治动因和国内政治动因 )越来越多地成为美国实施经济制裁的主要原因。近 1 0年来 ,美国实施经济制裁的政治动因日趋复杂化 ,经济制裁的强度和效果也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当代中国人权法的发展现状,并在发展过程所显现的困惑进行思考,笔者以期提出个人之陋见对之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美欧以伊朗核活动为由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多个制裁伊朗的决议,在2012年所谓"阿拉伯之春"及伊朗即将举行总统大选等背景下,还大大强化了对伊朗的单边制裁。美欧强化对伊制裁,意图促使伊朗爆发比2009年规模更大的大选危机,为推动伊朗的政权更迭创造机会。经济制裁本身往往被美国用作政权更迭的一种重要手段,而政权更迭一直是美国对伊朗政策的根本目标。伊朗顺利度过了议会选举,完成了总统大选,表现出其政治体系的秩序性和持续性,美欧以压促变的希望没有实现。而且,以伊朗政权更迭为重要目标的经济制裁,反而成为伊朗政治稳定的促进因素。在此情况下,如果继续维持对伊超强的经济制裁,将会导致美欧战略利益受损,这就为伊核问题破局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9.
经济制裁是目前国际舞台上最富争议的外交工具之一。经济制裁会对目标国、制裁国以及第三方都造成巨大的经济冲击和深远的战略影响。经济制裁对第三方的影响多样,且第三方的策略也并非唯一,有替代者、反制裁者等数种策略可供选择。当第三方不止一个国家时,不同策略的互动同样会对其预期的效果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0.
FCTC是一部专门规制烟草问题的国际公约,其宗旨和最终目的在于实现烟草控制以保护人权,但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利益立场不同、观念差异等方面的原因,使该公约在规范及实施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缺陷。国际人权保护机制为普遍人权提供笼统保护,其必然涉及与烟草相关问题的人权保护。在国际人权体系架构下,国家负有尊重、保护和促进人权的义务;同时,国家须证明其在烟草控制方面"渐进实现人权"的正当性;人权条约机构监督人权条约的实施并对涉及人权的烟草问题做出一般性意见与审议意见,这些都可促进FCTC的实施及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方炯升 《外交评论》2020,(1):65-87,I0003
通过对中国经济制裁事实的梳理,本文指出2010年后中国实施经济制裁的意愿上升了。研究表明,2010年后中国的经济制裁呈现出有限的回击的特征,即经济制裁的强度较低、实际运用的范围有限,且经济制裁仅用于对他国侵犯中国国家利益时的回应。中国运用经济制裁的逻辑在于,中国国家利益所面临的外部挑战增加,推动中国在传统的外交与军事手段之外寻求新型反击方式,而经济制裁因其有效性、和平性、灵活性等优势成为重要的政策选项,促使中国实施经济制裁的意愿上升。然而,中国与目标国之间相互依赖的对称性、目标国的低脆弱性与升级战略的可行性等因素,又导致了中国经济制裁的有限性。经济制裁已经逐渐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强制性外交政策工具,但迄今仍处于辅助性地位。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就一直不断对我国进行经济制裁。我国利用西方的矛盾和自身的优势,强有力地反击了他国发起的经济制裁。梳理和总结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应对外来经济制裁的历史经验,彰显了中国在反外国经济制裁过程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魄力。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提出“积极斗争、主动防范、标本兼治、寻求合作、守住底线”的反外国经济制裁总体思路,为我国应对未来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他国发起的经济制裁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3.
从人权法视角看我国农民工的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农民工的弱势群体地位。农民工性问题不能完全等同于人权法上的性权利,它是性权利的最低层次。从某种程度上讲,性权利是农民工最没有保障的基本人权。以人权法视角来看待农民工性问题,有利于该问题解决。我国政府有义务保证农民工该项基本人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国际人道主义法旨在为一方权力之下的武装冲突受难者提供人道主义保护 ,保护的是战争中不与军事必要相冲突的人权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一整套国际实施机制。国际人权法旨在为所有作为人所享有或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提供平等的保护 ,它适用于任何个人和任何情势。人权纳入国际保护始于二战结束以后 ,它主要由国内法来保障。由于国际人道主义法和国际人权法在对个人权利的保障上存在着共同的价值取向 ,容易使人们混淆两者之间的关系 ,其实两者是国际法的不同分支部门 ,但它们存在着交融之处 ,并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相似文献   

15.
法学应当把科学地认识人权、认真对待人权、切实保障人权、持续发展人权作为终极关怀和研究重心。在社会转型时期,时代特点决定了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理论上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理论支持和法治理念,实践中以培养了解国情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为目的。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弹性整合知识结构,将人权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纳入法学体系是本文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论国际人权法的国际执行措施班文战国际人权法的国际执行措施泛指有关国际组织或机构借以监督、促进和保证国际人权文件的执行和实施的各种措施和程序。长期以来,世界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个人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就此类国际措施和程序的必要性和合法性等问题展开了...  相似文献   

17.
试论人权法的体系——以理论法学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将是“人权”的世纪。与之相适应,人权法在整个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亦将变得日益重要。人权法体系至少应包括人权的基本理论、人权的基本分类、人权的保障及国际人权交流等问题。人权分为应有人权、法定人权和实有人权。从严格意义来讲,集体人权包括一般社会群体权利和民族自由权。人权作为权利也需要实现,需要完善的保障机制,在目前的世界范围内,都通过“法律的人权”来保障人权的实现。使“应有的人权”通过“法律的人权”来达到“实在的人权”。而宪法作为最重要的法律历来就是人权的保障书,人权的保障和实现离不开宪法。人权保障又是宪法的核心,离开人权保障,宪法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朱利江 《外交评论》2006,31(5):85-90
在过去的60年里,国际法院对国际人权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国际人权法与国际人道法的关系方面,它认定国际人道法构成国际人权法的特别法,国际人权法在武装冲突期间并不停止适用。在国际人权公约的域外适用方面,它认定武装冲突的占领当局必须遵守相应的国际人权公约。它首次确认国际法中存在对一切的义务,并举出了一些具有对一切的义务的人权的例子,包括民族自决权、免于种族灭绝的权利、免于奴隶制的权利、免于种族歧视的权利。它还认为领事通知权是一项个人权利,而不是一项国家权利,这有利于保护个人权利。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警察“与民和谐”是重要课题。在日益形成的现代“公民社会”及“全球公民社会”中,警察必须积极而审慎地在宪政法权体系下行使公权力。强化人权意识,特别是形成“在国际人权法上的自我约制”,是警察及警务机关“与民和谐”的重要自觉与努力。  相似文献   

20.
超期羁押28年的谢洪武案件是我国人权法制实践中一个悲剧性的典型案例,暴露出我国人权保障机制的一系列突出问题,主要是法律理念严重滞后、有关法律制度不健全、价值取向发生偏差;在人权入宪的背景下透视我国人权法制发展问题,应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立足点推进法制转型,特别是推动法律观念革新和人权法制创新,这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