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南亚市民社会组织的壮大以及参与地区事务积极性的提高是新时期东盟地区主义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这也为东盟双轨外交之外提供了新的外交沟通形式,第三轨道外交成为市民社会组织参与并影响东盟决策的重要形式.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东盟的决策机制和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1997年到2005年的8年中,中国全面积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外交活动中,不断提出积极有效的建设性提案,推动了地区规范和秩序的建构,为论坛的发展和地区安全合作机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全面参与东盟地区论坛建构进程,是对东盟方式接受的基础上自身负责任大国身份确立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唐翀 《当代亚太》2008,(1):153-155
2007年4月,鲁特兰奇(Routledge)公司出版了汤泽武(Takeshi Yuzawa)的专著--<日本的安全政策与东盟地区论坛:寻求亚太地区多边安全>(Japan's Security Policy and the ASEAN Regional Forum: The Search for Multilateral Security in the Asia-Pacific),作者以日本对东盟地区论坛(ARF)政策的缘起、演变为案例,分析了日本的地区安全政策以及对多边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东盟地区论坛”为中国在亚太安全领域的对外合作方面提供了一个相对可靠的平台,从中中国可以找到符合自身利益的合理定位。尽管以该论坛为核心的亚太多边安全合作的前景面临不确定性,但其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10月30日至11月1日,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与首尔国际论坛共同举办的首届"首尔-北京论坛"在韩国首尔举行,外交学会卢秋田会长率领代表团出席了会议.首尔国际论坛会长、韩国前外长韩广洲、外交学会会长卢秋田与中国驻韩国大使宁赋魁分别致开幕词,首尔国际论坛理事长、韩国前总理李洪九等韩国政要和学术界、经济界知名人士,外交学会副会长王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马振岗、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汝信、中国前驻韩国大使张庭延等40余人出席论坛.在友好、坦诚的气氛中,与会代表就朝核问题、中韩经济文化交流与东北亚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6.
尊敬的各位来宾: 女士们: 先生们: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和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以"21世纪初对中韩文化交流的回顾与展望"为题的第九次中韩论坛开幕了.我代表本论坛的中方主办单位和全体同仁,向第九次中韩论坛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并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7.
东盟地区论坛的目标及大国的立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盟地区论坛 (ARF)是冷战后东盟发起建立的涉及整个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对这样一种新的合作安全模式的探讨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试图以后冷战时期亚太地区安全环境的变化为背景 ,分析东盟地区论坛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以及主要大国———美、日、中对该论坛的主要立场和所采取的战略。指出 ,论坛的主要目标是 :拖住美国、扶植日本、约束和改造中国。与此相对应的是 ,美、日、中三大国对论坛的参与程度和所采取的政策也有很大的差别。尽管如此 ,大家都希望利用这个唯一的地区政府间安全对话机会来施加和扩大自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也论差猜时期泰国的印支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东南亚研究》2001,(1):25-28,32
柬埔寨问题产生后 ,印支政策是泰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差猜上台后实施的“战场变商场”政策因其变化性而受到广泛关注。该政策既反映了泰国政治变迁 ,又表现出泰国外交政策的继承性 ,同时亦展现了泰国的地区雄心。实质上 ,差猜时期泰国的印支政策是“双轨政策” ,即“一轨”为“战场变商场”政策 ,另“一轨”是 :以外长西提为首的泰国外交部实施 (与东盟集体政策一致 )的政策。双轨政策实质上反映了泰国国家利益 (远期与近期 )的分歧与协调及国家利益与东盟地区利益的分歧与协调。  相似文献   

9.
2004年8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政治社会研究室和<当代亚太>编辑部共同主办的"东亚政治社会转型"第一届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本届会议的主题是"东亚:宪政与民主",来自全国各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余位学者与会并题交了专题论文.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2月11日,中国改革开放论坛与美国卡内基基金会联合召开了关于"中国的国际责任观"的小型研讨会.此次会议邀请了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所、军事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官员,围绕中国在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国际责任观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ASEAN ISIS在创设亚太安全合作机制--ARF中所发挥的作用为例,分析亚太认知共同体在安全机制建构中的作用,即提出和形成一种新的安全观,并推动亚太安全观的社会化与机制化.这一研究表明,在适当的情况下,认知共同体也可以在国际安全合作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多边主义视角对美国对待亚太多边安全合作的态度、动机与行为进行了分析.冷战后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最重要的成果是东盟地区论坛,它是该地区成员安全利益需求的结果.亚太地区的安全多边主义主要依靠规范的力量发挥作用,缺乏有效的物质能力和制度保障来解决美国所关切的地区安全问题.况且,美国只是将多边主义作为服务于安全利益的工具性手段,而不是秩序目标之一,这决定了美国不大可能对亚太多边安全合作寄予较高的期望.  相似文献   

13.
Harry Harding 《East Asia》1994,13(3):31-41
The concept of multilateral dialogue on Asia-Pacific security is attracting increasing support. This results from the improvement of relations among most of the major powers, the growing awareness of the problems that can best be addressed through cooper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realistic proposals for multilateral dialogue. The best approach to cooperative security is to utilize a combination of channels, including the ASEAN Regional Forum for discussion of region-wide and Southeast Asian issues, a parallel forum for dialogue on Northeast Asia, consideration of some security problems in APEC, and a recognized unofficial dialogue on regional strategic questions. In Spring 1994, he was a visiting professor of East Asian studies at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and as of January 1995 he will be the new dean of the Elliott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t GWU. He is the author ofA Fragile Relationship: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Since 1972 (Brookings, 1992).  相似文献   

14.
在2002年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之际,学术界用各种指标深入分析了其贸易效应。但东盟发展的目标却是要成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投资区。因而要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必须对其直接投资效果也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回顾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盟吸收FDI的变化,考察了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直接投资效应,并重点分析了其投资效应不显著的原因在于其对东盟综合区位优势的改善不明显,并没有有效地提高东盟区域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Yoshimatsu  Hidetaka 《East Asia》2005,22(4):18-38
In Northeast Asia, historical legacies, a lack of common identity and great power politics impeded political cooperation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 However,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have exhibited a growing interest i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since the late 1990s.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the three Northeast Asian countries have developed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by using the concept of ‘multilayered intergovernmentalism’. It argues that despite political tension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regional cooperation among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has been promoted by talks and bargains among the heads of state and government who strengthened incentives for closer cooperation. Moreover, multilayered frameworks formed at the ASEAN Plus Three (APT) level, through the Track II mechanisms, and in issue-specific areas have provided valuable input into advancing regional cooperation initiatives. Whereas the APT framework offered incentives and opportunities to exchange views and information for closer trilateral cooperation, the outcomes of the research at the Track II we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leaders' cooperative initiatives. The existence of issue-specific frameworks stirred talks and negotiations at the summit level.  相似文献   

16.
"人的安全"是一种将人视作安全主体的全新安全理念。亚洲金融危机后,东盟开始接受"人的安全"的基本理念。东盟试图从广义上来理解"人的安全"并突出其"免于匮乏的自由"的一面,在国家安全与"人的安全"的关系方面东盟强调两者的互补性,在"与人权相关的干涉"等问题上则固守其传统的"东盟方式"。东盟之所以能够接受"人的安全"的基本理念,主要是因为冷战后地区安全环境的转变、地区已有"综合安全"观的积淀、非政府组织的推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美国出于政治和经济需要提出了"发起东盟事业倡议"计划,其实质是美国准备与东盟国家签署一系列的自由贸易协定.美国与东盟关系中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中国因素".美国"发起东盟事业倡议"是要巩固美国在东盟的存在,抵消中国的影响.在东盟的对外经贸关系中,美国占据重要地位.美国希望借助"发起东盟事业倡议",与东盟国家签署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来进一步扩大与东盟经贸关系.新加坡是东盟国家和亚洲国家中第一个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目前美国还正在与泰国和马来西亚进行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本文的目的是通过这一情况的介绍使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相似文献   

18.
法律人格对国际组织具有重要作用,东盟自成立以来一直没有法律人格.<东盟宪章>授予东盟法律人格,确立了东盟的法律人格地位.东盟法律人格的确立对加强东盟内部团结,促进东盟自身建设,增强东盟的国际行为能力,保持东盟在亚太区域合作中的独特地位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东盟方式":现实与神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东盟方式"的赞誉和批评都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因此"东盟方式"也有其一定的现实性与神话性.前东盟秘书长舒云路所强调的法制以及著名学者阿查亚的"本土化"概念都为观察东南亚地区合作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新视角,作者主张使用历史和动态的眼光看待和评价"东盟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东盟意识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东盟的扩大和环境的变化,东盟意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即如何培养新成员国对东盟意识的深 度认同,如何应对日趋增多的跨国问题等。对泰国“灵活接触”政策倡议的个案分析表明,面对新的挑战,东盟老一辈领 导人仅愿意做十分有限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