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我国农村工作的中心.开展新农村建设要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业生产,进一步开发劳动力市场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科学发展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这既符合我国国情,也反映了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农民的意愿和心声。在新形势下,人大工作必须围绕党和国家的这一工作重点,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人大要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方面的工作监督。一是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监督。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农业调研、视察、检查活动,督促地方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千方…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现代农业建设,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能够扩大需求、增加财富和促进发展,并形成促进农村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求效应、财富效应和发展效应。通过这三种效应的传导及其作用的发挥,最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加强小城镇建设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党中央作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英明之举。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的县域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需要向城镇转移的农村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成果丰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业现代化加速进行。但我国毕竟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地区亟待走出贫困。实现这些农村地区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全社会共同的目标。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出人口集聚、土地集中、资源集约、以人为本的薛团村模式,对其他欠发达农村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以来,南宁市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三留守”问题突出、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这种人口结构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的和谐稳定,不利于南宁市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政府应该转变思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吸引优秀人才,加大农村教育和农民培训投入,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投入,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改善农村人口结构,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就农村论农村,而应该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使农村与城市形成良性互动,以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因此,从城乡互动视角来研究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论述了城乡互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和作用,并基于城乡互动视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解放和发展农村文化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文化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力量和评价指标,但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农村教育落后;农村科技发展滞后,农业科技转化率和产业贡献率低;农民整体素质低,包括文化知识水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结构、竞争意识等,这些与现代生活方式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形式单一、效率不高。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农村文化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点”——信息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信息化就是新农村建设中的“支点”。农村信息化是指在农村地区,围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深度开发利用涉农信息资源,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农村信息化是统筹城乡和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是我国实现全面信息化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为农村信息化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1.
制约贵州农村人口流动的因素有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人口及农村组织化程度等,以农村流动人口为视角认识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对贵州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处理好农村流动人口、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关系,充分发挥农村流动人口建设贵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并推动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作用,最终实现贵州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关键,是追求农业、农村、农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庞大的系统工程。针对目前中国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生态整体性视野中,在农业、农民、农村协调发展的思路中,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建设金字塔式的立体模式,对于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贵州由于农村人口素质偏低,制约了农村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全面推进贵州新农村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目标任务,应采取六种措施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4.
西部是我国经济最落后的区域,农村人口多、素质低、压力大,生态环境脆弱,工业化、城市化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新农村建设面临着许多困难,任务更加艰巨。因此,笔者结合西部的实际,从新农村的模式、产业和主体视角探讨了推进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民信息获取能力高低是影响我国现阶段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力提升农民信息获取能力,既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解决"三农"问题的保障,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提升农民信息获取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大力提高农民信息素质;不断加快农业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正规化建设;继续发挥传统信息服务的作用;努力推动农业信息服务社会化。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80%的人口在农村,农民家庭收入中70%来自农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但由于农业基础薄弱、科技装备落后、产业化发展缓慢、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等原因,兰坪农业发展始终没有摆脱传统的方式,仍处于粗放型、低效益阶段,对农民收入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比较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产业化步伐,把农业产品变为农业商品,促进农村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  相似文献   

17.
农民是农村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事业,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农民最有发言权。因此,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贵阳市有1166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96万人,占全市人口的53%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审时度势做出的战略决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工业反哺农业战略思路的具体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实现一系列的战略转型:在产业转型方面,要实现以产业技术基础、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为内容的转型;在社会结构方面,要实现由城镇化、工业化来推动的农村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的转型;在农民地位方面,要通过各种歧视性政策的改变、农民自主权的尊重,以及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的提高来实现农民身份的转型等。  相似文献   

20.
陕西关中地区新农村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是关乎中国未来命运的大事。陕西关中地区实施新农村建设,其核心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弊端,增加农民收入,逐步转移消化农村人口,建设绿色、整洁、和谐、生态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