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引发社会福利供给模式的变化: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型福利供给模式逐渐削弱,新的政策型福利供给模式则迅速兴起。本文以《人民日报》有关社会政策的文章为分析对象和测量尺度,分析了1978--2008年中国社会政策的演变规律,探讨了社会福利供给模式的总体情况以及社会政策具体领域的特征。社会政策兴起的原因和背景是相当复杂的,本文分析了经济政策、社会公平、社会阶层所起到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社会政策和国家福利供给意愿的上升,未能遏制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冲突增多的态势,社会政策水平仍需不断提高,探索科学的福利供给模式,以应对工业化与后工业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福利制度的结构决定了福利国家与社会政策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只有从这一结构出发,制定社会政策时才可能避免简单化,使政策体现不同福利国家的具体差异,更好地实现福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论福利国家理论的渊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利国家最初的政策目标是施恩济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转而以社会公正为政策目标。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新的福利国家理论体现为权利观、平等观、整体观和普享观四个观念。福利国家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合作主义。普享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和均等性原则是福利国家的三个基本政策原则。实现福利国家是政府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我国社会福利的发展定位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从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内涵出发,针对我国目前狭义的“低福利模式”实践,提出现阶段中国社会福利发展虽然难以达成西方“福利国家”的“高福利模式”,但可以逐步实践一种较为宽泛的中等水平的“小康型”社会福利政策,这需要国家财政投入的适当增加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机构改革,但其具体实施还是应当依托社区作为核心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妇女福利思想一方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一方面是党的群众观和男女平等思想的重要体现,也借鉴了西方女性主义的福利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妇女福利主要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为思想基础来保障妇女权益的理论主张和实践经验,包括一以贯之的维护妇女权益的妇女福利制度政策,以及针对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制定的不同的妇女福利制度政策,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国家制度政策、社会发展水平、社会价值观念等的影响.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历史发展为脉络,从性别视角,梳理并总结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变革及转轨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等不同阶段妇女福利的基本理念、内容及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福利国家问题是西方当代社会论证的焦点,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社会保障作为一项社会政策,其产生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福利国家是一种和普选制共生的机制。福利国家汇集了自由、民主、平等、效率、正义等各种不同甚至相悖的价值理念。因此,将福利国家置于行为政治学的分析框架下,会绢剖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两千年来儒家所追求的社会目标。儒家在以“尽性”、“位育”、“利者义之和”为内涵的合和哲学基础上,形成了和谐社会理念,同时还进行了以伦理社会和“福利国家”为特征的实践,并设计“大同社会”作为和谐社会的终极蓝图。由于其固有的“泛道德主义”和君主专制的局限与矛盾,儒家和谐社会的实践未能成功,但它主张统筹社会不同阶层,统筹强势与弱势人群、贫与富、国家与国家、社会与自然关系的追求,仍对现代和谐社会的建构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0年是中国社会福利元年,标志中国社会福利、社会福利立法与社会福利财政时代来临。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框架成为国家发展社会政策与战略目标。本文按照历史发展顺序,首次简要描述了英国17-19世纪社会救助立法与济贫制度,英国18-19世纪劳动就业工厂立法与公共健康立法,德国19世纪社会政策、社会立法与社会保险制度,20世纪早期英国社会保险与社会服务体系,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保障立法与社会保障制度,20世纪中期社会福利立法与福利国家制度,20世纪晚期福利国家改革与福利治理典范,21世纪早期全球社会政策与全球软法福利治理模式,共计八种社会福利立法典范的历史演变轨迹和结构性特征。概括了西方社会福利立法典范变迁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规律;分析了社会福利法律体系结构性转型的普遍规律;揭示了欧美社会由社会控制、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社会福利到社会治理制度的演进逻辑,发现西方社会福利法律制度由社会救助,经过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阶段,发展到社会福利和社会福祉,由民族主权国家福利立法发展为全球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立法等发展规律;指出了西方国家政治、法律与福利制度现代化历程与结构转型方向,为法治国家与福利中国建设提供历史借鉴,为中国特色社会福利法律制度建设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公正的视角,从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的理念出发,审视国家、市场和家庭在妇女福利中的角色与作用可以发现,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国家、市场、家庭在妇女福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努力建立政府、市场和家庭合作的妇女福利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0.
福特主义工业社会向后福特主义服务经济的转变,赋予各类福利国家诸多新特征。从职业分层来看,经济服务化过程中大量专业岗位的创造及其对熟练技能的需求,使得教育以及其他社会政策,越来越成为推动阶层流动的决定力量。从收入分布来看,全球化、去管制化、去工业化与老龄化、经济服务化、城市化的叠加,使得福利国家模式普遍呈现出收入极化或不平等,中产衰退的迹象也比较明显。效率公平权衡的努力,进一步加剧了福利国家模式分化。鉴于高度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产业均衡发展,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协调,构成稳妥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妇女社会福利是社会福利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妇女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对于实现男女平等、提高人口素质、维护社会稳定都有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妇女社会福利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无论是覆盖范围、福利水平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当前妇女社会福利还存在一些问题.提高妇女福利水平,一是要进一步呼吁在国家福利政策中纳入性别意识;二是要进一步提高社会福利的社会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西方发达国家过去长期采用高福利政策来解决贫困问题,然而由此产生的福利依赖和高额财政支出致使这些国家不得不做出“从福利到工作”的政策改变.“从福利到工作”政策包括提供“个性化”就业引导,注重“工作的持续”,建立针对弱势群体的特殊市场供应链,设置福利享受的条件等.我国在建设福利事业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好国家、组织和个人的权责关系;对受助人群实施分类救助,避免“一视同仁”;注重福利受助者能力的提升,变单纯的福利救助为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明确社会保障的目标模式至为重要。回顾以往近30年的改革经验,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社会保障模式选择和制度建设要有新思路。社会保障的目标模式应该满足三个要求:适度性——成本较低,效益最大;适当性——覆盖面广,促进公平;适用性——机制灵活,持续性强。为此,应该依据底线公平原则,建立"底线公平的福利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包容性强,覆盖面大,机制新,结构合理。与福利国家模式不同,它不以追求福利最大化为目标,而以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的均衡为目标,它是一个福利水平适当、机制灵活、责任共担、切实可行、持续性强的福利模式。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稳定而有活力的社会,是国家与社会动态平衡的二元结构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犯罪控制模式应当由传统的"国家本位模式",向"国家--社会"双本位模式转化,以适应社会转型时期公众对犯罪预防和控制的要求.通过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因素,最大限度减少和控制不和谐因素,将犯罪活动控制在公众和社会所能承受的范围内,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资本主义福利国家也陷入了困境之中。新自由主义将危机归咎于战后实行的高福利政策,极力主张削减国家福利来应对危机。与此相反,社会民主主义则主张调整凯恩斯主义的福利国家模式来应对,以合作主义模式代替国家主义模式,寻求福利国家发展的新途径。合作主义的福利国家模式虽然也面临着一些质疑,但它对于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最大的理论创新是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均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成为实现两个目标的核心。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主要由国家福利、市场福利和社会福利三部分组成,社区福利体系是狭义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10月28日,民政部等16个部委首次发布国家级《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标志2016年成为中国社区社会工作与社区福利体系建设元年,中国城乡社区福利和追求生活质量时代来临,反映中国社会正在由1980年代的“社区服务”,经由1990年代的“社区建设”,进入2010年代的“社区福利体系建设时代”。如何统筹规划、科学设计中国现代社区福利制度框架,如何推进社区福利与幸福和谐社区建设运动成为国家社会政策议程的优先议题。社区福利体系与美好和谐社区既是和谐美好社会与美好生活的基础部分,又是构建美好和谐社会与美好生活的基本途径,还是观察美好和谐社会和幸福美好生活的最佳视角。构建美好和谐社会、幸福和谐社区和社区建设、社区服务活动“不约而同”聚焦社会福利与社区福利制度建设。中国现代社区福利制度框架决定社区服务体系和社区服务中心性质、定位、地位、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7.
职工集体福利的理论分析与制度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全体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已经成为未来的奋斗目标,而衡量标准之一就是社会总体福利和成员个体福利的同步增长。历史经验和理论研究已经证明,增进福利的重要使命不能由国家独自承担,多元化的福利供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也应当和能够参与福利供给,内容之一就是职工集体福利。我国旧的职工福利制度是计划经济和国家福利的产物,必须在理论反思基础上,就职工集体福利的资金筹集、管理机构和供给方式等方面予以制度重构。  相似文献   

18.
社会政策的公正性: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政策一般具有公平正义的显著特点,它所要解决的主要是一系列与国家和社会相关的个人福利问题。依据公正理念设计社会政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可以使全体社会成员享有相同的基本权利和尊严;可以使全体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机会;可以调剂贫富差距过大等社会不公正现象。其具体路径包括:以权利公平的社会政策保障社会和谐;以规则公平的社会政策引领社会和谐;以机会公平的社会政策推动社会和谐;以分配公平的社会政策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西欧各国都采取了国家干预的形式来调整福利政策,减少社会支出、激进的财政紧缩政策成为应对危机的共同措施。西欧福利国家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陷入了困境之中。未来福利国家改革总趋向将从“资源调整”转向“社会关系”调整;在改革的理念层面,更加注重可持续的福利理念;在改革的政策层面,将更加注重政策的延续性、国际合作性。  相似文献   

20.
西方国家福利治理与政府社会福利责任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利治理,是1970年代福利危机后西方国家社会内在矛盾发展演变的产物,体现着西方国家寻求社会福利改革的努力。福利治理以保守社群主义、左派第三条道路和福利多元主义为学理依据,依循社会福利供给改革的变迁逻辑,形成了福利治理模式。这一思路和模式强调社会和公民福利责任的回归,构建多元主义福利供给机制,重新定位政府的社会福利责任。但是,福利治理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根本制度和内在矛盾,因此,也就不能根本解决西方国家的福利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