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文化的忧患──著名作家冯骥才访谈录本刊特约记者吴红婧现代化究竟是什么?在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建设中,仅仅是将“老房子”拆掉,换之以高速公路、五星级饭店和高楼大厦这么简单吗?纵观中国大地,5000年文明孕育出一座座风貌各异的历史文化名城,其深厚的文化...  相似文献   

2.
无论你现在是大一还是大二,总有要从“象牙塔”里走向社会的那一天。环境的改变总是会带来一些新的困境和挑战,当你走向社会时,对你来说最大的挑战将是什么?你将如何去应对?  相似文献   

3.
春暖花开的季节,二叔来到了南城这座城市。拎着两个编织袋,所有的家当便在其中。下一步将走向哪里?不知道!要做什么事?不知道!没有目标,没有依靠,一切跟着感觉走。这,就是上世纪80年代末外出打工者最为真实的写照。  相似文献   

4.
《今日上海》2011,(1):17-17
人住在商品房,户口在老房子,随着上海经济城市的跨越式发展,“人户分离”的状况满城皆是。对城市管理方来说,这种状况最大的麻烦就是信息不对称,遇事往往要费神费力去了解“人户分离”居民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正>杭州是全国七大古都,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实施的旧城改造使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越来越现代化,而那些历史建筑老房子却在渐渐减少,只能在老照片和旧时的记忆中寻找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文化的基本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核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寻找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城市的国际化形象,追求城市的生态文明,创建城市的个性特色,将是中国城市文化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7.
南京西路街道拥有众多历史建筑、旧里弄、老公房,老房子有老房子的味道,老房子也有老房子的尴尬。近几年,南京西路街道不少居民区党组织运用党建引领、民主协商、居民众筹的方式,解决“老”问题,让老房子焕发新生。  相似文献   

8.
我喜欢漫步在梧桐树遮蔽的路上,欣赏梧桐树后老房子铭刻着的历史年轮。1965年进入天平房管所工作后,我就和这些老房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四十多年来,与老房子相关的点点滴滴,组成了我的老房子记忆。也许生正逢时,这四十多年的老房子记忆有幸见证了上海历史建筑保护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比例的扩大,城市重特大恶性火灾事故有越演越烈之势。我国成功加入WTO,城市化进程将继续朝前推进,城市建设走向集约型、紧凑型是今后城市发展的主要思路,消防基础设施和装备本身就滞后的局面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0.
有关部门三令五申,出台各种法规条例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而有些地方政府出于建设和开发的考虑而置名镇名村于不顾的事件却时有发生。这个矛盾该怎么解决? “你们城里人都住进了高楼大厦,难道我们只能永远住在这样没有卫生间的阴暗潮湿的木头房里?”老百姓为什么想不通?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光耀头衔、老房子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之重,谁能扛得起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变革,城市自层社区组织构成及功能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城市社会之面貌,密切关注社区内基层组织的变化是把握中国社会变迁之焦点。业主委员会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居民自治组织形式,对居民小区管理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物业公司作为小区内的专业性服务机构的进入.也将从根本上改变以居委会为主导地位的社区管理体制,那么新形势下的居委会与这两大组织的关系如何?其在社区建设和发展中该如何发挥作用.其角色与地位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未来社区管理体制的走向及鳖体社会发展和…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座城市走向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郑州市文化局不仅将文化创新作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而且把它看作是城市综合实力、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3.
赵俊杰 《中国人大》2010,(11):50-51
2010年5月,引人瞩目的英国议会大选尘埃落定,也留给我们一些看点和思考,那就是从“悬浮议会”的出现,我们将如何看待英国的选举制度?当今英国的选举制度有何特点?英国未来的政治改革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4.
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安全保障设施的管理能否跟得上建设的脚步,如何防灾减灾?世博后如何将城市精神和人文精神保存下来,"城市病"又出现抬头趋势怎么办?如何制定长效机制以降低市民的生活成本?为开好明年的市人代会,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在近期陆续召开了一系列代表座谈会,  相似文献   

15.
老房子     
我只能看见老房子,有着沉静的气质,像一位年迈的妇人般寂寞地守望着这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苍茫。是的,这老房子里就住着一位老妇人,没有人知道她具体的年龄,80岁或者90岁,也许更大年纪,总之是很老了,脸上的皱纹层层叠叠的,似乎还有牙齿,也似乎没有了,她总是握着一根拐杖坐在门口,神态很安详,没有谁能将她打扰,也没有谁能将她感动,她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16.
站在前人的墓前,容易激发玄想和幽情。墓里面躺着的,是一个曾经像我们一样活生生的人,那么,这个人走过怎样的一生?显赫抑或平凡,幸福顺遂抑或困厄缠身?他生前有哪些值得我们记住的故事?有哪些值得我们追思的品质?而最容易触动一个人的灵魂的是,不管是什么样的人生,人最终走向墓地,走向死亡,那么生的意义何在?  相似文献   

17.
绿苼 《福建乡土》2007,(5):39-39
踏着满地灿烂的阳光,在秋风中去领略大田县广平镇一座座老房子的风姿。这些老房子一个个极富地方特色的名字,记载了一个家族显赫的历史。我所看到的是广平老房子的一部分,均由林姓的祖先所建。而其大同小异的结构也与三明境域旧时民居相同,从中可领略到三明自清代到民国间颇具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虽然这些民居不是闽西北一带典型的土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交通走向何方──曼谷乎抑新加坡乎?最近,有机会去了东南亚的两个城市:曼谷和新加坡。但是这两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却正好相反。曼谷以发展私人交通,即以小汽车和摩托车为主,新加坡却以地铁和公共汽车为主。两种政策,导致两种结果,形成尖锐对比。据曼谷导游...  相似文献   

19.
包尔文 《半月谈》2003,(2):79-81
近来,朝鲜半岛风云跌宕,美国与朝鲜就朝鲜核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引起东北亚局势的动荡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那么,朝鲜核危机何以爆发?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20.
《辽宁人大》2006,(2):6-7
“十一五”时期是本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间的关键阶段,也是我省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关键阶段。辽宁将有怎样的一个五年?辽宁人将以何等的勇气和毅力走向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随着会议的一步步深入,这一幅全新的蓝图逐渐展现在大家眼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