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俄罗斯与中国互为最大的邻国。自17世纪中俄两国成为邻居以来,中俄关系在中俄两国历届政府的对外政策中都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代以来,中俄东段边界问题更是成了中俄和中苏外交交涉的重点和难点。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前,在中苏两国7500公里的共同边界中,东段边界线(即中国东北与苏联的共同边界线)达4300多公里,占57%。苏联解体后,中国与俄罗斯联邦的边界几乎全部集中到了东段。因此,中俄东段边界形成史一直是中俄两国学者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俄罗斯学者关于中俄东段边界形成史的研究经历了沙皇俄国时期、苏联时期和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时期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政府提出的全面改革战略,引发社会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反思,然而当时并没有得到戈尔巴乔夫的足够重视,因此没能在改革初期得到宗教界的支持和认可。罗斯受洗一千年纪念后(1988年),宗教信仰的发展迎来一个有利的发展时机。苏联解体后,宗教组织得到迅猛发展,并在1995年迎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随着宗教组织的发展壮大,对苏联乃至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民的自由意志,最终成为左右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朝鲜自1948年建国以来一直接受着苏联的经济援助。苏联解体后,俄朝之间的贸易额显著下降,仅为苏联时期的6%。俄朝两国在劳务、渔业、投资、木材采伐和农业领域有所合作,并积极探寻可继续发展合作的道路。资金短缺是两国经贸合作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未来俄朝两国在合作修建铁路、森林采伐、渔业、旅游等领域中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中俄关系:进程、现状与前景刘清才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继承国开始了中俄关系发展的新时期。3年多来,顺利地实现了由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确立了中俄两国新型的国家关系,使中俄两国的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5.
三、俄罗斯联邦时期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作为苏联的继承者,其外交政策在经历了一个短暂的向西方一边倒后,开始向兼顾东西的方向发展。在对华关系上则采取了一种务实的政策,中俄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确立了新型国家关系,1996年后,又从建设性伙伴关系发展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经贸关系健康、快速地发展,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和紧密,重大历史遗留问题———边界问题也经过双方友好协商,基本上得到了妥善解决。在这种新型国家关系的背景下,俄罗斯学者关于中俄东段边界形成史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总的看来,这个时期的…  相似文献   

6.
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苏联与古巴之间的关系急剧升温,1962年两国关系发展达到高峰,但当年发生的导弹危机使这种关系进入调整、巩固和发展时期,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形成"特殊关系"。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新思维"改革的提出,两国间原先存在的问题开始日益尖锐化,最终因苏联的解体而使苏古之间的密切关系不复存在。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最初实行的"一边倒"的亲西方政策使其与古巴的关系出现全面倒退,但随着调整期的结束,俄罗斯与古巴逐步恢复了平等互利的正常关系。  相似文献   

7.
苏联时期俄罗斯与乌克兰两个加盟共和国间的经济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苏联解体后,俄乌转变为两个相互间有着内在紧密联系的独立国家。由于乌克兰特殊的地缘经济政治地位,与欧洲经济一体化也同样是乌克兰优先发展的对外政策,在政治因素的影响下两国在能源、农产品和军工领域的合作进程发展缓慢。从长远来看,发展两国间的内在经济联系,促进两国间多领域合作是符合两国经济发展共同利益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是,俄罗斯的人口数量却日益减少,而且人口结构开始老龄化状态,这些问题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消极作用。俄中央政府为降低人口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自苏联解体后开始吸收外国移民,以缓解劳动力不足问题。俄中两国在人力资源的引进和输出过程中应当力求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促进两国经贸合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苏联解体后,俄印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一度降温到关系改善,再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两国不断调整各自的对外政策以适应冷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结果。俄印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不再含有军事同盟性质;防务合作是重点;合作领域扩大。  相似文献   

10.
马孆 《南亚研究季刊》2004,32(1):38-42,67
苏联解体后 ,印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一度降温到关系改善 ,再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两国不断调整各自的对外政策以适应冷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结果。印俄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不再含有军事同盟性质 ;防务合作是重点 ;合作领域扩大。  相似文献   

11.
2005年中古建交45年了。45年来两国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两国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目前两国政治关系稳步而深入地向前发展,良好的政治关系促进了经贸文化、教育、体育和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古关系顺利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两国领导人均高度重视双边关系的发展两国经济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发展经贸互利合作符合两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3月22-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了成功访问,两国元首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此次访问期间两国达成的一系列重要协议和共识,标志着两国全面合作新时期的开始。 一、相互尊重、互利合作是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条件 苏联解体以来,中俄政治关系和经贸关系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后 ,开始了中俄关系时期 ,在叶利钦执政的 8年时间里 ,中俄两国平等信任、睦邻友好的政治关系日益加深 ,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扩大 ,在推动建立多极格局和国际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捍卫国家主权和权益方面加强了国际协调与合作。实践表明 ,面向 2 1世纪建设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20132014年末岁初乌克兰危机爆发为契机,俄罗斯与美国之间的"新仇旧恨"互相叠加并且持续"发酵",此前两国仍有节制的"暗争"随即变成了赤裸裸的"明斗",双方相互之间不仅有激烈的言辞攻讦,而且伴有前所未有的"发狠"举动,俄美的"对抗模式"已成现实;而双方在有关俄罗斯国家定位、俄罗斯民主、欧洲安全体系以及后苏联空间等问题上"针锋相对"、不可调和的原则立场,则是俄美两国对抗的主要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后,美俄两国在谋求建立冷战后相互关系的过程中,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现在美俄已不是对抗的两极,但90年代初宣布的战略伙伴关系也未形成,两国从维持亲善走向面对现实。近年来,美俄两国在战略和双边关系诸多领域矛盾与分歧叠现,美英空袭伊拉克,特别是北约对...  相似文献   

16.
后苏联空间是伴随苏联解体出现的一个单独的地缘政治区域,呈现出"一大多小""一强多弱"结构.在俄罗斯主导下,各国在政治、经济、人文和军事上建立了紧密联系.该地区构成了俄罗斯的战略安全和战略发展空间,是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区""传统利益区"和"切身利益区",对俄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同时美欧对后苏联空间的介入与影响日益增强,极大恶化了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环境,使俄在该地区的政策实施受到掣肘.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积极发展以俄罗斯为主导的依靠独联体、俄白联盟国家、集体安全条约及欧亚经济联盟等组织框架内的合作,积极推动地区一体化建设.尽管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后苏联空间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优先方向这一原则不会改变.后苏联空间是俄罗斯重振大国地位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17.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掀起了"东正教热".东正教是俄罗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东正教热"的出现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思潮,也是一种政治现象.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特别重视俄罗斯出现的"东正教热",既要分析它的文化因素,也要分析它背后的政治因素,认真总结苏联在宗教问题上的教训,引以为鉴,以利于进一步搞好我国的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18.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原因,苏联东欧的剧变无疑起了催化作用。捷克和斯洛伐克两国舆论认为,联邦解体有喜有忧,领导人的看法以肯定为主,但不少人担心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两国的作用将削弱,经济上形势更加严峻,两国关系也将出现不少分歧和矛盾。捷斯两国需要经过较长时期,才可能克服种种矛盾和困难,逐步走上平稳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苏联解体后,中国与独立后的俄罗斯顺利地开展了新时期的国家关系。在叶利钦执政的八年时间里,两国从最初的友好国家关系跃进到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成为多极化世界格局下发展国家关系的楷模。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地区的政治剧变使世界上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数量锐减,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如今苏联解体已经20余年,但国内外在有关"苏联解体原因和后果"等问题上的争论仍十分激烈。苏东剧变是一面很好的镜子。为保持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有必要深入总结苏共失败的历史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共产党"掌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