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美国宪法目的是限制政府权力和保障人民自由。公权力和私权利行使有其范围和界限,个人权利的行使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持枪自由是美国宪法规定公民权利,滥用持枪权利将直接危害他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当个人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相冲突时,社会公共利益应该优先。美国宪法过分强调了个人自由和权利,忽视了个人责任和义务,违背了权利和义务辩证统一关系。以自然法的平等、自由、公平、正义为哲学基础建立的美国宪法,忽视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的义务责任,必然导致美国严重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西方与非西方文明中的世界主义思想既有共同价值内涵,也有其各自鲜明特性。在哲学基础方面,西方世界主义思想从原子物质、自然法和个体理性角度出发来论证世界主义中的个体价值,非西方世界主义思想从宗教哲学、主观感知与自我体验的角度来追溯其哲学基础与思想源头。在理想社会秩序设想方面,西方世界主义思想从正义和权利视角来论述应然的人类社会秩序,非西方世界主义思想更多地是从维系宗教情感、社会关系的角度出发,来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人类社会秩序。在关于未来理想社会模式及超国家共同体设想方面,西方世界主义思想具有更多的政治理想色彩,非西方世界主义思想更多地体现了自身的宗教社会性与本土性的特征。世界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主张推动着政治学理论及其实践向更加文明的方向转变:从不同文明冲突到人类共同价值的营造;从不同文明的相互包容和尊重到和谐文明秩序与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从国家间权力政治和权力博弈到世界主义权利政治与合作;从道德哲学理想到现实制度实践;从民族国家到世界主义国家;从民族国家公民到世界公民;从超国家共同体设想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世界大同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正义是和谐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一个和谐的社会应该是而且必须是一个正义的社会。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过程和目标来看,其正义性原则主要包括权利正义、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这样三个大的原则,它们都直接关系到一个社会是否能够真正建设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康德是西方国际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思想家,他晚年对人性、国际正义、战争与和平等重大国际政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康德认为,人性不单单是性善或性恶的问题,而是善恶皆备;“已不所欲,勿施于人”可以作为国际正义的标准;人的“非社会性”是国际上战争频发的主要诱因之一,同样人的“非社会性”也使“永久和平”成为人类历史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5.
密尔认为功利主义不为人接受的最大障碍是人们对正义观念的误解。针对于此,密尔提出了其功利主义的正义观。他认为正义的核心是对权利,即一个人的正当要求及利益的维护,作为道德规则的正义是符合并源于功利原则的,正义作为一种道德标准并不独立于功利之外。  相似文献   

6.
国际秩序经历了以国家中心主义为基础的秩序向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秩序的转变,呈现从自然法秩序到国际法秩序,进而到万民法秩序的转变轨迹。在此过程中,思想家们关于国际秩序争论的核心是国际秩序的正义问题,从学界关于国际正义秩序的讨论中,可以发现支撑国际秩序的正义基础正发生变化,全球公共领域替代国家成为国际秩序的基础,未来国际秩序将日益呈现为一种既包括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正义,也包括人与人之间正义的全球秩序。  相似文献   

7.
喻江 《法制博览》2015,(5):89-91
自然法思想起源于古希腊时期,对于西方法律思想具有影响深远。美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对世界宪政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制定的指导思想正是自然法思想中的关于法的公平、正义、理性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制约公权力、保护私权利,是宪法最本质的特点。以宪法为基础的政治文明是实现政治正义、保障公民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义,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冷战和平结束,人类通过和平合作实现正义和繁荣的前景似乎一片光明。但1999年美国率西方国家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的武力干预,不仅是循历史惯例在后霸权时期作地缘政治和军事准备,而且是在推广美国的国际正义观——对现存的以联合国为核心,以各国主权平等、互不干涉内政为基础的国际机制提出根本改  相似文献   

10.
时鹏 《法制博览》2013,(3):101+94
本文是基于现实,在国际视野下对环境正义问题的研究。以环境正义的概念为理论基础,本文重点描述了环境正义国际化的表现,以客观的数据显示当前国际环境正义问题的突出问题。最后,本文论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处理原则符合环境正义的目标,为环境正义问题诉诸法律途径解决确定了一条相对合理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正义是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争论的一个核心论题,作为社群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沃尔泽也有其自己的理论主张。与其他社群主义者不同的是,他不是集中于批判罗尔斯的虚幻的个人观念,然后来批判其整个正义理论。沃尔泽主要从方法论层面进行论证,采取特殊主义的方法论来批判罗尔斯的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发展进步的理想尺度和现实尺度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理想尺度 ,是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的至善至美的终极状态 ,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 ;生产力的状况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尺度 ,体现对人的现实关怀 ;以人的价值及其实现作为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理性尺度 ,既保留和肯定了前两个尺度的必然性、客观性、合理性 ,也克服了各自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13.
冯会明 《法制博览》2013,(6):126-128
尽管在个人信息保护上刑法已先行一步、学界也多从行政法角度研究并形成了立法草案,但并不能影响或改变个人信息权为民事权利的基本属性。个人信息与个人人格密不可分,个人信息主要体现的是个人的人格特征,具有独特的权利内涵和边界,在主体、内容、对象等方面有别于传统的具体人格权,故个人信息权是一种新型的具体人格权。  相似文献   

14.
尽管罗尔斯和哈贝马斯用不同的方法建构自己的人权理论,但他们都是在法律框架内进行的,而法律框架本身存在排斥或轻视人权的危险。本文在对这两位学者的人权理论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指出,法律方法忽视了下述问题:为什么这些权利会将平等地对待个人的普遍义务强加给当权者?为什么这些权利必须同时得到实现?本文通过诉诸个人的平等尊严观念来解释第一个问题,通过对引发人权要求的历史过程的分析来阐述第二个问题。在对人权与法律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应把人权理解为对正义的最重要的道德义务的补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世界国家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社会基本矛盾观着重从国家范畴揭示人类系统的纵向发展规律。人类系统是国家及其关系的统一,其发展是纵向层次演进与横向融合一体化相互促进的过程,人类系统观整合阶级性、主权性与人类性,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终极价值。和谐世界思想与时俱进,坚持与发展世界历史原理,强调人类系统观与社会基本矛盾观的统一性,促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时代化。  相似文献   

16.
儿童权利的实现和维护固然有赖于成人社会的努力,但就儿童自身而言,作为一个权利主体,其主体权利意识的觉醒也是维护儿童权利的重要内部力量。儿童权利意识是儿童对自我利益和自由的认知,以及对他人主张、要求和维护权利的行为及观点的社会评价。一定程度的权利意识有助于维护儿童个人权利,有助于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利于促进个体创造性的发展。进行权利意识培养应树立四种理念:从权利救助到权利意识培养与权利救助并重;从外界维护到儿童自护与外界维护并重;从“规训式”教育到儿童主体性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气候变化引发了代际正义问题。气候变化将侵犯未来世代的利益和权利,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当代人负有追溯性的代际义务(侧重于矫正正义)和前瞻性的代际义务(侧重于分配正义),前者主要要求"适应"气候变化,后者主要要求"减缓"气候变化。为了公平分配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成本,可以采取一种将"温和的污染者付费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结合在一起的复合解决方案来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法律对生育权利主体的保护内容各异,使司法实践的具体操作处于价值取向两难选择之中。生育权利的性质如何界定?生育权利间发生冲突时如何协调?笔者拟从生育权利的时代限定性、生育权利的现实立法冲突、维权限度的时代反思三个方面对生育权的归属从法理上进行探讨,期待对我国的司法实践和法学理念产生良性探索和  相似文献   

19.
学生网络欺凌属于侵权行为和冒犯性言论之结合,相应法律规制注重维护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公共空间交流秩序,同时协调冒犯性言论限制与言论自由保护之间的冲突。国内外现有的三种规制模式(私人规制、合作规制、法律责任规制)均有各自优劣,不宜绝对化。我国应当协同适用合作规制和法律责任规制:一是遵循政府规制的辅助性原则,提倡渐进性、多层次的规制责任配置结构;二是引入网络服务提供者审查的元规制原则,使其守门人责任配置实现信息管控与用户权利保障的协调;三是确立学校管教的修复式正义原则,重视扩张教育场域和修复学生群体关系。  相似文献   

20.
和谐虽然是一个古老的概念,然而社会和谐的要求却是在现代社会才具有法律政治意义的。其核心内容是如何为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建立公正性。历来这种公正性之所以缺失,主要在于只从交易的角度去理解平等和正义,即把权利和义务看成一种对称关系,而公正性本应该来自权利和义务的互为包涵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正性不仅以这种互为包涵为合法根据,而且还必将倡导和创建一种德行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