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欣怡 《世纪桥》2024,(4):16-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文章主要从理论、历史、现实三重视角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成逻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继承、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本质的探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生态智慧的弘扬、对中国共产党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积极成果的承继、对西方国家生态现代化内在缺陷的反思。中国目前还面临着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困境,因此,要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普及,才能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终建成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2.
<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这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也是对世界负责。”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求发展。  相似文献   

3.
耿步健 《探索》2023,(1):14-25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底色,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价值目标和核心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能够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并不断完善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念是在审思西方工业文明的反生态性中提出的,是在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实践中提炼的,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其核心要义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关键是要提高生态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是人民幸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有效路径是科学贯彻“两山论”等,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现实问题导向与战略目标引领相统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继承创新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双创”相结合、生态底线思维与历史主动精神相辉映的鲜明特色。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乃至人类生态文明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顺利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正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追求。全球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严峻形势,使得这一目标实现成为现实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心系人类命运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加速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和日积月累的生态文明建设基  相似文献   

6.
宋阔 《奋斗》2023,(12):22-2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战略部署,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引领和行动指南,着力推动生态保护和修复,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根基。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地球等生态价值主张。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当中,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基本价值主张,建设美丽中国和建设美丽地球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表现。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习近平自觉地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作为有重要国际影响力和负责任大国的领导人,习近平将建设美丽地球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就三者的关系而言,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建设美丽中国和建设美丽地球的哲学基础,建设美丽中国是我国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体现,建设美丽地球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扩展版”。  相似文献   

8.
周岳 《理论研究》2022,(6):62-7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承继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从理论、历史、实践三重维度出发,全面审视这一理念的理论、历史及实践指向,有助于我们从思想史发展的视角把握其特有的逻辑演进历程,进而为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夯实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态基石提供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9.
徐缨 《唯实》2022,(12):4-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安排部署,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为目标,把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作为抢抓发展机遇、提升城市能级的“先手棋”。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本质是绿色现代化。马克思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关键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立健全现代化的绿色经济体系;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何自力 《前线》2022,(11):90-93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世界贡献,对于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特色,体现了政治与经济的高度统一,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为少数人服务的弊端。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将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为推动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作出巨大贡献。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深刻体现。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拓展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丰富内涵,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的唯物史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相统一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实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显著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相似文献   

12.
<正>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追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些重要论述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出发,擘画中国式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而且言简意赅地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生态底蕴、  相似文献   

13.
韩融 《党课参考》2023,(Z2):68-9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认识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思想指引、根本遵循和实践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列专章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认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规律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果 《当代党员》2024,(3):49-50
<正>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指出:“新征程上,必须把美丽中国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5.
杨颖  杨光 《先锋》2023,(10):66-68
<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2023年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总书记深刻阐述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的“五个重大关系”,即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五个重大关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实践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基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动态认识而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旨归,在理论、实践、历史三重维度指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但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过程中,我国仍面临着人与自然关系异化、法律法规尚存短板、思想认识偏差等诸多问题,制约着我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我们应赓续探索生态文明践行路径,从自然、社会以及二者的互联发展层面寻求实现共生大业的纾解之道,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王莉 《前线》2014,(10):59-6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论述和战略性部署。当前,把握习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精神和要义,就要从全面深化改革对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紧迫性高度来认识,就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思路和战略部署,就要在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基础上,把握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重点。  相似文献   

18.
《前线》2017,(12)
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理念,加快现代化建设必须围绕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发展,构建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系统,以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形成能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有效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提升环境保护力度和强化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的全方位生态文明建设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以及当前的着力点三个方面,阐释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彰显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自然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护自然价值,增值自然资本,  相似文献   

20.
《奋斗》2018,(1)
正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目标顺利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选择,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表明了我们党持之以恒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国,不断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的坚定意志和决心。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只有尊重自然、顺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