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传承》2015,(8)
领导权的问题是抗战初期党内的关键性问题,任弼时作为抗战时期党内的最高决策层人物之一,对于争取革命领导权问题,表现出积极、坚决的态度。他积极拥护毛泽东的领导,主张要在争取民主的斗争中来争取与巩固我们的领导权。由于任弼时的勇敢、谋略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使共产国际了解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及时作出决定,肯定中共中央的抗战策略,为中国革命作出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王晋 《前沿》2012,(22):162-163
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会议.但遵义会议既未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也未确立他对军队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只是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的开始,他在中央领导地位的确立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巩固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大连干部学刊》2014,(12):62-62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从遵义会议到中共七大,前后历经十年时间,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解决了红军的军事路线和军事领导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实际领导地位;1938年9月至1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的政治路线.进一步从组织路线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1942年至1945年开展的延安整风学习运动,解决了党内思想路线问题,为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最终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奠定了重要基础;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写入七大党章,标志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真正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4.
党内民主是我党执政60年来不懈努力的政治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便是我党对党内民主不断加以重视的过程,党内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更为核心的民主形式。党内民主之所以能在社会主义中国成为可能,这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与巩固、党内民主理论的发展成熟以及党内民主制度的建立完善是分不开的。党内民主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路径,如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建立科学合理的党内民主制度、提高党员自身的民主素质等。在发展民主政治的过程中,首先,要掌握好“度”的原则;其次,要注意统筹兼顾;再次,因时间地点的变化,理性地看待民主问题;最后,在实践中完善创新党内民主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党内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党员干部成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之意,而且对于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推进党的价值观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在党内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是基础,管理考核是保障,提高能力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论周恩来在第一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中的历史贡献秦生“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也就是毛刘周朱和任弼时同志。”①“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同志就是我们党的领导核心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才得出最后的结论,并在组织上把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7.
张闻天与毛泽东领袖地位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清 《湖湘论坛》2000,13(4):58-60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就是因为形成了一个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坚强的领导集体。张闻天为毛泽东领袖地位的确立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在纪念张闻天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更加怀念他的这一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8.
任弼时对建立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国珍 《湖湘论坛》2005,18(1):11-15
任弼时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为建立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 ,主要表现在 :促成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建立与成熟 ;维护毛泽东在这个领导集体中的核心地位 ;探索和建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运行机制 ,确保这个领导集体的高效运转和对中国革命的领导 ,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9.
对于延安整风的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富。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整风运动,普遍的看法是为了解决党内长期存在、危害严重的教条主义问题。也有学者认为“毛泽东发动整风运动的根本目的是彻底肃清国际派在中共的影响,打击和争取以周恩来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者的力量,用自己的思想改造中央,进而确立毛个人在中共党内的绝对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0.
王清荣 《传承》2014,(11):4-7
湘江战役前后的毛泽东在中国革命这段特定的历史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他对中国革命的实践探索、理论创新以及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证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有关思想、政治、组织、军事等问题方面的正确主张,在思想认识上产生了新的飞跃,其主要标志就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军内的核心领导地位暨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得到全党全军的最终认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 ,对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做出了重大贡献 ,确立并发展和进一步完善了党内监督的基本格局。总结其为我党党内监督留下的历史经验教训 ,对于全党实施《党内监督条例》 ,切实做到从规律层面上认识和把握党内监督问题 ,并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探索党内监督的新思路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任弼时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之一,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反对党内"左"倾错误的斗争中,其贡献非常独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虽难独善其身,但率先觉醒,成为党内反对"左"倾错误的先驱力量。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任弼时在反对和清算"左"倾错误的组合拳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反对和清算"左"倾错误的中坚力量。解放战争时期,他发现和解决了土地改革运动中的"左"的偏向,是党内反对"左"倾错误的决定性力量。更重要的,任弼时在反对"左"倾错误的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政治素养、政治品格和政治智慧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取之不尽、长期有用的政治营养。  相似文献   

13.
张树德 《现代领导》2004,(12):39-39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一开始并未居于党的最高领导地位.而是随着他在党内的影响逐步扩大和他的正确思想为人们逐渐认识而确立起来的。其中,他与张闻天之间的权力移交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任弼时为毛泽东思想的大众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他主要从三个方面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传播和实践:一是通过维护北上抗日路线、介绍游击战争理论、论证持久战观点,促进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大众化;二是通过贯彻延安整风精神、坚持"治病救人"原则、落实基层党组织整顿要求,助推了毛泽东党建思想的大众化;三是通过践行精兵简政理念、诠释土地改革方略、宣传经济建设蓝图,奠基了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大众化。任弼时能为毛泽东思想大众化做出重要贡献,与其理论风范和独特经历、思想状况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共领导集体领导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了剥削制度,确立了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平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追求的社会主义经济平等,实际上是一种以财产占有与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平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关注民生并着力解放民生,为党领导人民进一步提升、发展和改善民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确立“一个宗旨”,提出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与工作要求;完成“两次革命”,创设解放民生的政治保证和制度前提;协调“三者利益”,探索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途径与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统一战线理论政策是党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党70多年来,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实践中提出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学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认真探索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总结中国统一战线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如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一大法宝;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巩固最广大的同盟者,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正确区分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  相似文献   

18.
赵淑梅  周明宽 《求索》2022,(2):36-46
党内法规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的重要制度基础。建党以来,在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基本原则和遵循党的建设基本规律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法规建设始终与党的发展进程同频共振,不仅形成了较为系统成熟的党内法规体系,还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和巩固了党的领导地位,提升了党的依法执政本领。新时代,加强党内法规建设必须在充分吸收党内法规建设的基本经验基础上,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内法规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加强全党的党内法规教育,重点突出党内法规的执行力,协调处理好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党内法规的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19.
党员主体地位是相对于整个党的事业的客体而言,具体表现为党员是党内生活的主体,是党的建设的主体,是党内权力的主体。确立党员主体地位,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核心所在,是党的建设思路的重大转变,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治党理念的新认识。发展党内民主,完善党内民主机制,要求我们党必须建立充分体现党员主体地位的党内民主机制。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卓越贡献王全明,向秀华一九五四年九月,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权组织形式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写入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标志着它在全国正式确立。毛泽东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缔造者,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做出了十分卓越的贡献。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