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重要发现】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当前理论学习存在"一走实就发虚"的现象超六成受访者认为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精神之基更加坚固是理论武装走实的表现56%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理论学习走实的过程中存在"学习深度不够,存在有任务才学、学完就忘"的现象近六成的受访者认为出现理论学习虚化的原因在于"工作繁杂,单位和部门面临事务较多,花在理论武装学习的时间较少";53%的受访者认为是"被安排的学习任务多,时间紧、任务重,结果多是‘打卡式’学习"55%的受访者认为"理论学习成效化、实际化,以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的多少、取得效果的好坏作为‘指向标’"是解决理论学习"一走实就发虚"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庄严宣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和拓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青年的现代化在代际更替中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航向。因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离不开对青年的现代化问题的关注与思考。这要求我们既要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探寻中国式现代化“可大可久”的青春密码,也要着眼于当下,从代际变迁中认识和把握现代化进程中青年群体的主要特征及变化趋势,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青年的现代化的时代内涵。与此同时,还应重点研究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国家各项重大部署中青年人的作用发挥,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返县青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青年创新参与、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与青年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因此,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本刊特邀请六位专家学者分别从“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视野下青年工作的战略性地位”“青年代际变迁与中国式现代化”“返县青年与县域乡村振兴”“青年的创新参与:建设创新环境、培养创新思维”“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青年参与”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供学者...  相似文献   

3.
调查结果>>■71%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基层政权面临诸多问题,只有1%选择十分牢固■您认为哪些是基层政权的支撑点?55%的受访者选择民意支持,40%选择体现  相似文献   

4.
陈伟宁 《现代领导》2006,(11):17-17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这是关乎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大计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需要一大批致力于带领广大农民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领头羊’,将农村基层干部培养成‘双强’、‘双带’的能人.这是目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著者在该书《后记》中写道:“该书是笔者这些年在给社会学专业博士生开设‘发展社会学与中国现代化’专题研讨课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既对发展社会学经典理论和主要流派的观点做了系统而全面的梳理,又对社会发展的实践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理论分析;既对世界上主要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和模式做了比较研究,又着重探讨了中国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重要讲话中提出的科学论断。此论断表明,西方现代化不是现代化的唯一标准,中国式现代化为正处于现代化艰难探索中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7.
“韦伯命题”指证了现代化过程中的三个普遍性难题:一是资本对于实现现代化有着根本的重要性,但它又是各种危机的总根源,那么如何才能将“利用资本”和“限制资本”统一起来呢?二是现代化是理性化的过程,但现代化却又会形成工具理性的霸权,从而会因价值迷失而使现代化滑向非理性化,那么如何才能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起来呢?三是现代化需要稳定的社会秩序,但现代化过程又会因滋生出各种不稳定因素使社会失范,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现代化”与“社会稳定”的统一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为解决这三大难题提供了有效办法: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决了现代化的动力机制问题;坚持“两个结合”,避免了现代化滑向非理性化的问题;不断加强国家能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效化解了现代化过程中因利益分化和价值分化而导致的社会不稳定问题。中国式现代化为解决现代化过程中的普遍性难题所提供的有效方案,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8.
重要调查结果●公务员热拐点出现的条件,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政治体制改革深化,公务员‘特权’将被关进‘笼子’(占总46.45%)、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公务员职业保障优势不断弱化(占总38.59%)、公务员‘隐性收入’被规避(占总32.56%)●青年公务员面临的以下哪些境况您最不能忍受?调查结果显示:64.08%的受调查干部选择升迁压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中国话语是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中国化的逻辑表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升华。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导向,是进入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阶段的战略指引,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格局的行动指南。以新发展理念打造现代性话语的中国版本,就是要通过激活现代性话语的本体论根基来探寻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理论解决,建构起“言之有物”的坚实的话语本体逻辑;就是要以知识社会学的社会学原则来寻求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实践解答,建构起“言之有理”的科学的话语认知系统;就是要以社会实践追问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系统,建构起“言之有道”的精炼的话语意义系统;就是要以社会现实成就中国式现代化的表达方式,建构起“言之有效”的恰当的话语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0.
沈毅 《人民论坛》2023,(1):70-73
“选择恐惧症”日益成为当代中国青年面临的突出问题。每一代青年都有每一代的“选择”,当代青年群体拥有相比于过去青年更多样的就业道路,却也更加不知、不敢做出人生中适合自身的各种选择,特别是一些学历较高的青年甚至出现了“逃避就业式考研”以至“逃避就业式读博”等新现象。部分青年在职业或学业方面的“选择恐惧症”,常常是各个行业过度“内卷”的后果,而客观层面较低的退出可能性与主观层面家庭主义导向的过度成就动机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过度“内卷”的再生产。“选择恐惧症”不是当代中国社会的特有现象,东亚地区日韩等国早已显现了“内卷”现象与青年“选择恐惧症”问题。某种程度上,缓解青年对于未来焦虑而难以决断的“选择恐惧症”,需要更为完善的分配制度与更为宽容的多元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时事报告》2006,(6):8-9
卓越的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指出:“一国人民,如果语言彼此不通,那是一盘散沙,不是一个现代国家。推广共同语是国家现代化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先行工作。”他还说:一文明古国’要想成为‘文明今国’,不能不进行现代化的改造。‘现代化’必须以‘教育现代化’为基础,‘教育现代化’必须做好‘语文现代化’的准备。”周有光认为,“语文现代化”的首要目标就是普及现代共同语,学校、公共场所和集体活动一律说共同语,实行共同语和方言的“双语言”制度。  相似文献   

12.
著者在该书第六章“暂时的结语”中写道: “在本书的讨论中,我对中国法学在1978年至2004年这26年中的发展,亦即我所谓未能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时代进行了‘总体性’的反思和批判,对支配此一法学时代的‘现代化范式’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追究,对构成此一法学时代基本知识内容的‘权利本位论’、‘法条主义’、‘法律文化论’和‘本土资源论’逐一做出了分析和批判,而且还明确对其发展过程缺失对中国现实予以关注的现象(包括中国法学的‘都市化取向’)提出了根本的质疑。经由上述的努力,我最终得出结论认为,中国法学之所以无力引领中国法律/法制的发展,而只能致使西方法律/法制在中国的移植和拓展,实是因为它受到了一种源出于西方的‘现代化范式’的支配,而这种‘范式’不仅间接地为中国法律/法制发展提供了一幅‘西方法律理想图景’,而且还致使中国法学论者意识不到他们所提供的不是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与此同时,这种占支配地位的‘现代化范式’因无力解释和解决因其自身的作用而产生的各种问题,终于导致了我所谓的中国法学的‘总体性’的结构性危机,或本文所谓的‘范失’危机。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由数代仁人志士不断求索,历经“效法欧美”“以俄为师”“中国特色”三个发展阶段而找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发展与振兴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追求合乎历史逻辑的发展结果。历史和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扭转了中国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被动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生提供了科学指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飞跃,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体现着对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吸收借鉴,实现了中国特色与人类文明特殊与一般的有机统一,不仅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上不可逆转的历史轨道,也为人类社会打破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瓶颈,走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未来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4.
’94国情分析与青年发展预测主持人/杨涧华世纪之交的中国现代化进程面临两大难题:其一、西方强力集团对中国的崛起实施遏制;其二,中国的改革流向在社会多重力量作用下易发生某种变异,在这一背景下。实践的探索与理论的突破刻不容缓。为此,首都青年记者协会与中国...  相似文献   

15.
于浩 《中国人大》2011,(3):46-47
“中国正在走一条现代化的路,不是学外国,而要自己找出来。我为找这条路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做‘文化自觉’这篇文章。”步入耄耋之年的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届、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发出振聋发聩之音至今已有14年,而中国社会这些年来最为显著的就是文化成为了社会发展中最被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时代潮》2004,(7)
J尸‘.J.口户~,修改内容修改前表述修改后表述瓦玖l.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洽和社会生活中的措导地位修改位置A、宪注序言第七自然段:壤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月}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厂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A、“在乌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倪叼评理i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麟引下”B、“沿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增加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宪法序言第七直然段,‘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_尸浑步实娜工业、农业一几国防和科摊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  相似文献   

17.
与三百学生同“侃”歌星与歌迷徐飞引子:歌坛印象与调查概况在深化改革的春风吹拂下,1992年的大陆流行歌坛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各种征歌、大赛、演唱会办得红红火火,连一度冷落的摇滚乐也频频再现在歌坛上。扩大开放的这一年也是港台歌星来大陆最多的一年。歌坛的繁荣令大陆青年欢欣鼓舞,也掩饰了歌坛及歌星中那些令人不愉快的“小插曲”。事实昭示人们:“歌星、歌迷现象”已经成了当今中国大陆的一大青年文化时尚。为了弄清这方面的情况,供有关方面和人士参考,我们于1992年年底在安微芜湖地区大中学生中做了一次关于歌星与歌星的调研。这次随机抽样的调查对象覆盖了文理科各年级和许多专业的学生,封闭式问卷各题的答案选择不限。共回收有效问卷334份,其中女生147份,占总数的44%。现将调查中,学生们的种种看法及笔者的思考统统“侃”出来,以飨读者及有关研究者。立体画:日益引人注目的“歌星、歌迷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歌星“红”,歌迷多,是不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社会现象?32.69%的学生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社会现象”;只有9.28%的学生认为“不是”。36.23%的学生认为“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是‘繁荣’的一种社会反映。”愈是经济和文化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宏阔视野中提出了对青年群体和青年工作的明确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考察,青年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系呈现出三重逻辑:从出场逻辑上看,青年作为实践主体与中国的现代化历史进程同时出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先锋力量贯穿四个历史时期;从在场逻辑上看,青年力量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显著特色之中,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呈现整体与部分的统合性、全体与个体的兼顾性、物质与精神的协调性、当下与永续的一致性、自我与他者的平等性特质;从战略逻辑上看,以党的青年工作的战略性地位审视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实践面向,应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意识和本体出发,牢牢把握发挥青年人力资源作用、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贯彻优先发展理念三个向度,不断聚焦厚植物质基础、增强精神力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三重目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实现青年既作为发展动力,更作为发展目的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李智信 《新东方》2023,(1):7-12
人的发展贯穿于社会发展全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考察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独特视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回答了“为何实现人的现代化”之问;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性质回答了“何为实现人的现代化”之问;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回答了“如何实现人的现代化”之问。  相似文献   

20.
孙宇 《台声》2002,(8):32-33
“短短五天的京台青年交流,北京师生的热情融化了台湾海峡的隔阂,同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在心中不停地激荡着。借着设计的沟通语言,我们拥有比一般人博大的眼光,因为‘设计’,我们切磋前进;因为‘设计’,我们血浓于水,因为‘设计’,我们更珍惜在北京的时光,亲情、友情、世纪情,我们根在这里;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因身为中国人而骄傲。”这是来自台湾科技大学设计系同学黄薏秦的真情告白……7月的北京,京台两地的莘莘学子相聚清华,一年一度的2002“亲情、友情、世纪情”京台青年交流周由此拉开序幕。在为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