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宏阔视野中提出了对青年群体和青年工作的明确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考察,青年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系呈现出三重逻辑:从出场逻辑上看,青年作为实践主体与中国的现代化历史进程同时出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先锋力量贯穿四个历史时期;从在场逻辑上看,青年力量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显著特色之中,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呈现整体与部分的统合性、全体与个体的兼顾性、物质与精神的协调性、当下与永续的一致性、自我与他者的平等性特质;从战略逻辑上看,以党的青年工作的战略性地位审视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实践面向,应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意识和本体出发,牢牢把握发挥青年人力资源作用、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贯彻优先发展理念三个向度,不断聚焦厚植物质基础、增强精神力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三重目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实现青年既作为发展动力,更作为发展目的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建构的当务之急是要对西方现代化话语进行彻底批判与反思。西方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形成有着深厚的文明根基和社会背景,是普遍主义在现代国际社会中演化出的表现形式,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等级特性和殖民特征。西方现代化话语体系形成的关键在于资本与国力的合谋,深刻体现了西方国家物质力量在国际社会中的统治地位。西方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形成依托于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支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的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批判性反思,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对西方现代化话语的理论超越。在实践中,则表现为共同富裕超越两极分化、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竞选制民主、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环境保护超越资源掠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凝聚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形成了对西方现代化话语的解构、批判和超越力量,是一种更高形态的人类现代化话语形态。  相似文献   

3.
江畅 《求索》2023,(1):19-30
中国不能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更不能直接照搬西方的现代化模式,而必须选择和创造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所具有的契合性是中国人民能够创造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深层的历史文化原因。中国式现代化实质内涵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为理论依据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创造;它在充分吸取西方现代化的有益内容的同时努力纠正其理论错误并吸取其实践教训;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无论从目的还是从手段看,无论是从动机还是从效果看,中国式现代化都是有利于全体中国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其实质在于人民性。它是以人民至上为根本价值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幸福为终极追求的现代化。因此,它是至善,也是大善,无疑具有道义正当性。  相似文献   

4.
朱厚敏 《求索》2023,(2):46-54
社会主义中国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新”,其参照系之一是西方现代性文明。西方现代性文明是经由西方率先开启的现代化历程所形成的首个现代性文明,但“先发”并不意味着“唯一”,文明自身的历史运动规律与范式多样性赋予了现代性文明以多样性、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合理性。人类文明新形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思维的辩证法思考问题、制定方案、推动发展,从而规避西方现代性之觞,实现超越。人类文明新形态依托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而存在,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偏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后发性决定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全新的现代性文明,离不开西式现代性文明的参与和建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因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现代性文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立足中国自身具体实际形成的现代化道路,因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性文明,是现代性文明的中国样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整体图景涵盖中国和世界两个维度,其中国维度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所囊括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之综合,其世界维度表现为构建以“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建构,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实践、制度、话语的集成形态,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围绕着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了一系列的概念、命题、论断等,构成了富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现代化表达形态,这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话语表达形态,有力消解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化话语,重塑了现代化话语国际传播格局与态势。  相似文献   

6.
西方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这一现代化尽管促进了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然而资本逻辑对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主导不仅造成难以遏制的两极分化,而且导致财富创造与人的发展相背离。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后发国家现代化具有鲜明的反思与超越性,是在致力于摒弃资本主义现代化弊端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化新道路。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以社会主义的制度规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文明形态,在制度、价值和文明三个层面形成了超越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现代化及其两极分化困境的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制度基础、发展战略和精神力量,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现实优势和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7.
当前学界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起点问题存在一定争议,形成了鸦片战争论、中国共产党成立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论和改革开放论等多种学术观点,这种分歧将直接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因此,厘清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起点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有必要回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本身,正确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场逻辑、词义、内涵和价值取向,科学把握中国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以澄清中国式现代化真正的历史起点,从而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8.
李建国 《人民论坛》2023,(11):104-106
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和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的超越,也是对西方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既不走西方破坏生态环境的现代化老路,也不走西方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引领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杨伊佳  龚六堂 《人民论坛》2023,(18):107-109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研究揭示了现代化的内在动因、一般趋势和基本特征,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的基本理论观点。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的中国式现代化,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相似文献   

10.
人与劳动相斥产生以资本为逻辑的西方现代化道路,人与劳动相同产生人民至上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可见人民特质成为中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本质区别。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涵的人民特质,主要体现在其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当中。一方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和观点,从人民性、民族性和世界历史性三重维度出发,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丰富内涵,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逻辑。另一方面,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根本保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价值导向,以人民成为最终的评判者,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从理论到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独立开创出来的,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人民性;坚持共同富裕,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公平性;坚持两大文明协调发展,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协调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规律性;坚持和平发展,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包容性。中国式现代化塑造了全新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充分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超越性、原则性、生成性和示范性,为21世纪世界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立足中国现实国情和历史特点,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发展历程。要充分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密码,就必须首先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科学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了方向,而且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方案。  相似文献   

13.
李星 《前沿》2023,(1):23-31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中国式现代化”成为热点词汇。本文首先从历史维度回顾了中西现代化路径,从中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相较于西方现代化的批判和超越之处,再从文化的维度来解读中西现代化路径差异之深层原因。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能够批判和超越西方现代化的深层文化逻辑是其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同时积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  相似文献   

14.
人类文化具有“理性”想象与经验理性的双重面向,但是后者才构成文化进步的实际内容。当今西方世界自身聚积着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更大力量,但能够承担这一使命的,不是试图以身份“理性”代替制度“理性”的新式想象,而是20世纪以来兴起的“人民”文化。不同于“身份政治”理论的解读,这种文化特别是在“二战”以来的最新发展,不是愈加远离而是紧密地与普通民众的生存斗争联系起来,互为养分。新中国的实践则提示,这种文化发展应更自觉地取向重赋政府权责而非“无政府主义”,在文化内容上不仅要“求真”,还要“求善”和“求美”,以此积蓄推动社会变革的更加深沉、持久和强大的力量。从此意义看,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是说中国文化将彻底取代西方文化的最新进展,而是指前者更深刻和彻底地揭示了后者已开始转向的问题,能够在逻辑上支撑和引领后者共同实现全人类对现代文明形态既有想象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共同体概念表征着人类对“共同善”美好生活样态的精神追求与现实实践,构成了传统社会中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审视,西方式现代化道路不仅消解了共同体的最初样态,而且建构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虚假的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一种超越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制度形式重塑了人类共同体生活的基本样态,形构了习近平共同体思想的话语体系与实践样态,从而在理论上批判了西方式现代化对共同体消解的现实,规避了西方现代化进程对共同体消解导致的种种现代性问题的弊端;在制度上建构了一种共同体的生活方式,满足了人们对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社会制度需求;在实践上推动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关系的建构,诠释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共同体向度与价值实践。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批判和反思是当前理论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域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现代社会中资本逻辑盛行、人的主体性膨胀、社会理性分裂等西方现代性问题予以前瞻性揭示与批判,并指出解决方案只能是彻底摧毁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以维护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扬弃了西方现代性内在的资本逻辑,以引导“公共人”成长来发扬人民主体性,其内含的公共理性实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选择和制度设计使其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之间有着本质差异,这为我们反思西方现代性以及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7.
公安工作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警务现代化是公安工作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它既不同于西方警务现代化,也有别于旧中国警务,是新时代中国警务的全新样态和康庄大道,是中国警务走向世界先进警务之林的必由之路。从历史发展来看,中国式警务现代化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社情和警情,同时也吸收了世界先进警务经验,实现了从现代化警务萌发期、初创期、发展期、定型期,最终走向现代警务时代。从警务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维度来看,其内涵特征是符合新时代要求、体现实战化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警务现代化。从发展目标和世界维度来看,中国式警务现代化是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强国这个总目标,建立现代化警务体系,与时俱进多维度拓展中国式警务现代化,迈进世界现代警务之列。  相似文献   

18.
包炜杰 《求索》2023,(4):53-58
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进一步学术追问,这要求从国家治理层面作出符合中国经验事实与改革逻辑的系统性回答。从主体逻辑来看,党、政府与市场的内在关系成为中国国家建构的组织保障;从制度逻辑来看,通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转化为治理效能,进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从价值逻辑来看,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人民城市等一系列国家治理鲜活实践深刻反映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驾驭好资本的价值底蕴。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不仅在理论上打破了西方治理理论窠臼,而且在实践中以治理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基于中国国情和经验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现代化发展历史上具有独特地位。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土壤、厚植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历史,为人类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路径和方案。中国式现代化采用的“并联式”发展模式,超越了西方“串联式”模式固有的单一线性、渐次发展路径,实现了“时空压缩”条件下的“弯道超车”,打破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玻璃天花板”、现代化“西方范式”的路径依赖、固有弊端和西方列强现代化“国强必霸”的悖论,展现了人类文明均衡发展的光明前景和巨大动能,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和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大规模创新、集体创新、加速创新、不断创新的时代。人们不禁要问:中国为什么会迅速崛起?这正是源于中国的创新。那么,人们还会再进一步问道:中国最大的创新是什么呢?这就是开拓了"中国之路"。所谓"中国之路",就是邓小平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会议上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不照搬前苏联式的社会主义模式,反对教条主义,也不盲目照搬西方式的资本主义模式。尽管当时要求学习西方现代化,借鉴西方的经验与教训,但更要超越西方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