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刘兴远 《群众》2020,(10):10-11
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技术的日趋完善,以网络购物与网上服务为代表的新消费模式和新服务场景正在国内持续涌现。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和消费大省,近年来新兴消费蓬勃发展,成为畅通经济良性循环体系、激活消费需求和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引擎,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相似文献   

2.
社区商业最贴近百姓.许多新型消费可以在社区完成,通过现代服务方式与社区商业结合拉动大众日常消费.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高品质、安全的消费方式,既体现惠民.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树立大众消费安全信心。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沈阳打造立足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辐射全球的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也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沈阳要从持续优化消费环境、以数字赋能消费创新发展、提升城市消费国际化程度以及打造对接国际的消费制度和消费政策等方面发力,把沈阳建设成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在五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战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扩大内需、激发经济增长潜能的“重大引擎”;集聚资源、优化消费资源配置的“全球枢纽”;引领潮流、促进消费创新创意的“策源中心”三大功能。实践表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经济发达、服务能级高、消费地标明显、国际消费者众多、文化软实力强、全球消费资源配置力强、消费营商环境优越等特征。对我国五个试点城市而言,聚焦“国际”“消费”“中心”三点,是未来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5.
事件     
商务部启动九大刺激消费活动 商务部5月4日宣布,该部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为期7个月的刺激消费系列活动。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九大主题活动,一是提升假日消费,利用节假日大力开展购物节、旅游节、文化节、嘉年华等活动;二是扩大会展消费;三是提高家政服务消费,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便捷安全的服务;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消费时代的主要特征和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消费、汽车消费、休闲消费、文化消费迅速发展推动下,以“四高”、“四化”为特征,以深刻改变人们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为结果的新消费时代正在形成,其支柱是网络经济、汽车经济、休闲经济,其标志是网络消费时代、汽车消费时代、休闲消费时代的来临。新消费时代是新经济时代的动力源,新兴消费领域的发展是消费增长主动力,消费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相似文献   

7.
疫情冲击下,我国线上消费快速发展并催生出一批新业态新消费模式。步入"新消费时代",人们对"新消费"的需求和依赖逐渐转化为消费习惯,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相较于以前的"买什么""如何买","新消费"更重视"买得好""有品质"。面对目前存在的供需不匹配、供给不足等现象,亟待通过供需两端齐发力,以"新消费"引领供给创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以更高质量满足消费需求,从而促进消费和产业"双升级"。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扩大投资对经济增长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扩大消费则是长远之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促进农民消费,稳定发展住房消费和汽车消费,着力发展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不断增强最终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消费文化是我国迈向高品质生活阶段的必然结果,其包含了参与性的符号、感性化的价值、兴趣市场的共识。现阶段,新消费文化通过平台机制、关键意见消费者、圈层化聚集,促使Z世代形成玩家型消费态度、游戏化消费认知、激进式消费行为。由此,新消费文化也滋生出一系列新风险,具体表现为新体验诱发内心剧耗竭、新赛道催生创业高内卷、新领域带来监管新盲区。这亟待相关部门以“立规矩”“树信念”“建联结”等方式予以应对,优化新征程背景下具有战略意义的青年工作。  相似文献   

10.
新华 《今日浙江》2010,(4):59-59
节日长假是各项消费的高峰期,也是各类消费纠纷的高发期。根据以往经验,消费纠纷主要出现在购物、旅游、餐饮、家政服务等方面。为此,有必要提醒消费者节日消费“八项注意”:  相似文献   

11.
黄永林 《人民论坛》2022,(9):116-121
近些年,数字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引擎。数字经济时代的消费呈现出生产消费平台化、消费空间在线化、消费主体多元化、消费模式多样化、消费推送精准化、消费体验场景化的新特征。数字经济时代,进一步推动文化消费发展需要处理好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在线消费与在场消费、城市消费与乡村消费、公共供给与个性需求、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等方面的关系,通过正确的消费引导,促进消费升级,推进数字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彭泗清 《人民论坛》2023,(18):21-2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与此同时,居民消费观念及行为显著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消费场景及消费模式,传统的消费结构分析视角已经难以涵盖新的消费类型,难以全面表征新的消费趋势。本文结合消费心理学、消费社会学和消费经济学的多维视角,梳理出可以反映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新特点的重要消费类型,提炼出消费结构变迁的六个维度,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消费变革的新趋势,提出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推动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霍达 《人民论坛》2023,(18):46-49
数智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经济重构与消费升级,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传统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催生了新型消费模式和消费业态。我国消费市场总体呈现出从“满足基础需求”到“常态化品质化升级”、从“单一渠道消费”到“全渠道消费融合”、从“追逐外资光环”到“国货信心崛起”的发展趋势。在新发展格局下充分发挥数智技术对市场资源配置的关键作用,深入挖掘数字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潜力,将为全球市场的经济重构与可持续性消费升级提供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4.
在湖北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中,襄阳承担着辐射带动北翼"襄十随神"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有必要也有能力建设成为区域消费中心.当前,襄阳已基本具备了构建区域消费中心的基础条件,但在辐射带动能级、名优品牌集聚、商业业态质量、消费软环境等方面尚存在一些短板.鉴于此,应从都市型商圈建设、特色街区创建、消费新场景营造、"新零售"全面布局、名品名牌引入、跨境电商生态圈构建、消费环境优化等方面,形成投资与消费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辐射汉江流域乃至华中地区的区域消费中心.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适应这种新环境新变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促进我国新消费发展已势在必行。促进新消费发展,需从四个方面着力推进,即以制度创新和政策优化为先,以营造良好环境为依托,以实现城乡平衡为抓手,以强化消费金融为支撑。  相似文献   

16.
时尚消费     
《今日广西》2007,(24):48-48
光阴荏苒,岁月更替。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本刊全新的“时尚消费”栏目与您见面了。“时尚消费”顾名思义,最讲究的是“时尚”二字。今天的时尚潮流千变万化,追逐时尚。似乎已成为现代人的习惯动作。“时尚消费”是面向广大读者.提供消费资讯。引导消费潮流、关注消费热点的消费服务类栏目,是读者朋友的消费参谋,旨在为读者朋友提供全方位的消费资讯服务,  相似文献   

17.
国发[2013)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快,信息领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大量涌现,不断激发新的消费需求,成为日益活跃的消费热点。我国市场规模庞大,正处于居民消费升级和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融合发展的阶段,信息消费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与此同时,我国信息消费面临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有待提升、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弱、市场准入门槛高、配套政策不健全、行业壁垒严重、体制机制不适应等问题,亟需采取措  相似文献   

18.
网络消费与当代青年消费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消费已成为一种消费新时尚,它赋予当代青年消费文化许多新的特质.蓬勃发展的网络消费在消费工具、消费空间及消费体验三个层次上推动了青年消费文化的变迁.作为一种新的消费工具,网络消费使当代青年消费文化具有消费观念的超前性、消费行为的时尚性、消费需求的差异性和消费方式的便捷性的特征;作为一种新的消费空间,网络消费呈现出了流动性、隐秘性和意识形态化的特征,这一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系统的脱域问题;而作为一种新的消费体验,网络消费给当代青年带来了新奇体验、认同体验以及现代性的"好恶交织"体验等方面的新内涵,这些都与当代青年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郭英之 《人民论坛》2023,(18):25-29
玩“剧本杀”、密室逃脱游戏、看沉浸式数字艺术展是Z世代年轻人在空闲时间里喜欢做的事情。与父母一辈相比,Z世代的旅行和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Z世代的文化观念与价值取向十分多元,他们追求个性、重视体验消费,成长在科技不断创新的环境中,乐于拥抱数字产品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本文阐述了Z世代消费群体的旅游行为习惯和新需求,为了满足Z世代多元消费新需求,须重塑文旅新业态产品与服务,加快文旅新业态的数字化应用,创新Z世代文旅新业态的驱动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朱迪 《人民论坛》2023,(2):70-7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通过调查发现,近十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相对而言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较高,疫情期间饮食、医疗保健、教育占居民消费较高比重。我国数字新消费蓬勃发展,中等及高收入群体和中青年表现突出,绿色低碳消费成为城市新兴消费,高收入、高学历、年轻世代更积极参与低碳消费行为,居民的新能源车购买意愿近年来大幅度提升。提振居民消费倾向,需关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新消费需求和动机,把握新机遇,特别重视供给体系完善和社会文化营造,改善消费的宏观外部环境,在高水平上不断促进供需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