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刘国慧 《前沿》2008,(5):176-179
政治文化是一定社会中政治考虑、情感、价值的总和。一个国家社会各阶层政治价值取向和倾向性如何都受到该国政治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在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下,处于不同新闻传播体系的新闻工作者,其采取的新闻价值取向是有差别的。同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也为新闻价值取向的不同提供了宏观而深刻的内在依据。本文以美国为例,从其政治文化和社会主流新闻价值观的历史根源、核心内容入手,分析了美国特殊的“公民性政治文化”背景下的新闻价值观和新闻价值取向的特点,以及二者的关系。美国新闻媒体的新闻价值取向是在新闻商品化这一客观背景下产生的,媒体在选择报道新闻时,首先考虑的是引起大众普遍兴趣的接近性、趣味性、新奇性等。但是新闻价值取向本身应该是多维的和全面的,世界政治文化的总趋势也是全球化、多样化的,所以不论是美国的新闻媒体还是我国的新闻媒体,都应该避免新闻价值取向的单一化和绝对化。  相似文献   

2.
1956年,美国政治学家加布里埃尔在其《比较政治体系》一文中,首先提出了“政治文化”的概念。此后,这一概念迅速流传开来,成为西方政治学中运用最广泛的概念之一。但“政治文化”一词的确切含义究竟是什么?至今无一致的看法,但是,承认政治文化与政治行为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却是一个普遍性的共识。笔者以为,任何政治系统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行的。如果一种政治行为不被所处的社会风俗习惯、道德伦理、宗教信仰等所认可、消化和吸收,那么它的实际功效便会大打折扣,而作为社会文化特殊组成部分的政治思想、政治意识和政治信念等,对人的政…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文化左派肇兴于20世纪60年代,虽然它对当时美国内外政策的抨击的确有一些正面意义,但它的负面影响在今天更值得引起重视。它认为当时的美国由于统治阶级力量过于强大,基本很难进行传统意义上的革命,因此把中心放到文化批判上,而这种批判很大程度上也只是簇拥者基于自我感觉而形成的对社会的不满而已。同时,由于认为工人阶级已经蜕化为统治集团的同路人,文化左派的精神导师马尔库塞将革命的希望寄托在青年学生与知识分子身上,赋予其极高的政治与文化特权。文化左派流行于美国大学,造成身份政治大行其道,将群众置于右翼保守主义势力之下,带来政治与文化认同困境。对中国而言,源自美国文化左派的各种解构理论,旨在解构中国历史、中国革命,需要引起警戒。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基本格局与中国先进政治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运宏 《湖湘论坛》2006,19(5):5-7,38
政治文化支配着人们的政治活动方式,影响社会及其政治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政治文化作为政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经济政治以及当前国际国内的背景等因素,其基本格局具有多元并存、多元冲突、多元互动、多元融合的特点。立足中国实际,建设先进政治文化,反映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识到,作为多元文化国家,文化多样性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对多元文化的意义与发展前景还有着诸多争议,但这种争议本身就是一种自由与民主的体现.不管学者们怎样作答,有着不同祖先与不同文化传统的美国人何以成为“美国人”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种族多元化与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当然,在学习思考与探讨美国文化多元性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到美利坚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其各民族集团的基本价值体系具有高度的同一性,“一体”大于“多元”.  相似文献   

6.
英国、美国、法国都是典型的西方民主制国家,但三国政治制度中的政体设计却各有不同,分别成为了议会制、总统制和"半总统制"的典型代表,反映出三国不同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传统对政治上层建筑的独特影响。同时,作为西方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成果,三国政体又共同体现了西方政治思想中权力制衡的经典理论,只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具有了不同的形式,而探寻这种不同与相同的关系,可得出有益于中国政治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农村政治文化的现状、走向及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匡和平 《长白学刊》2009,(4):144-146
转型期农村政治文化表现为地域-顺从型文化、依附-参与型文化和地域-参与型这三种不同的“混合型”状况。现代化所导致的社会动员过程已然使农民的主体利益意识被唤起,世俗化使农村公民文化显露端倪的同时。也需要政治社会化的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8.
崔锁江 《传承》2013,(11):76-78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本质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特定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学肩负着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学科规范化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取代“整风”而成为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本质,这既是一种科学化的提升,也是一种政治文明的表现。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学上的本质是政治文化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生命线的意义,其独特的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9.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本质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特定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学肩负着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学科规范化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取代“整风”而成为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本质,这既是一种科学化的提升,也是一种政治文明的表现。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学上的本质是政治文化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生命线的意义,其独特的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0.
把洪仁玕的新闻思想放在社会历史背景下深入探讨,体现的是一种政治文化意义生产的特质;洪氏认为新闻是一种集权文化符号的载体、一种政治文化实施的手段、一种政治教化推广的方式;这种以纯粹政治为基础的新闻理论,虽然也说明了新闻的重要功能,但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因而不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科学的新闻理论,甚至还可能成为阻碍新闻理论发展的桎梏。  相似文献   

11.
一、公共行政社会化:一个被忽视的领域 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各方面具有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政治文化的巨大作用通过政治社会化方式来实现的,而政治社会化功能的发挥又是借助于对政治文化的维持、改变或创造来实现的。因此,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它们是内容与形式、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是统一的整体,两者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就目前世界各国的“政治社会化”研究、实践结果评价,政治社会化的成效是显著的。自上世纪70年代政治社会化研究逐渐成为政治学的热门领域后,“政治社会化”已日益成为各国维护其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英国文化学家E·B·泰勒(1871)在其《原始文化》中将“文化”界定为一个复杂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聋人作为少数群体.在群体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手语得到切磋、发展和交流,而且聋人共享的习俗、禁忌、价值观等也逐渐得以确认,并进一步发展成为聋文化。对于聋文化,在英美和欧洲大陆已经有了相当的研究和成果,而国内的研究却相对不足。本文将略现美国的聋人文化.以期推动我国聋人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的“多元一体”的政治文化本质是由政治文化的民族性和阶级性所决定的。“一国两制”是当代中国倡导的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政治选择 ,它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 ,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建构中华大文化的理念与传统的“多元一体”的政治文化本质的合理内质相互贯通。  相似文献   

14.
去年以来,美国政治体系中突然崛起了一股草根势力——“茶叶党”运动,这股势力,令美国传统两大党的政治人物又爱又怕,生怕今年的中期选举被其搅了局。  相似文献   

15.
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社会改良运动,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政治发展和思想启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一次重要的政治社会化运动。不同的社会组织、政治团体都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宣传,从而拓展了这次运动的影响范围,促进了先进政治思想、理念在民众中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政治结构,而政治又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新闻的形成.这使得新闻传媒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一种被操纵的工具;而传媒也反过来影响政治及统治者本身.政治与传媒的互动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动态平衡,从而使传媒政治化、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一个多事动荡的年代,各种形式的青年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在这一时段的历史舞台上,青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为独特的群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反文化运动是青年在文化领域展开的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作为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国学者对这一文化现象给予了相当的重视,研究成果日渐增多。学者对美国历史上这一文化现象从兴起到消亡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青年群体以及他们的反文化现象,对我国社会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也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儒学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文化"的观点是值得质疑的.对儒学在中国历史上各主要朝代演变过程的考察证明,儒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并不占主导地位:同时.儒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已被修正成为迎合统治阶级政治需要的一种统治策略,而真正称得上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正是这种兵家的谋略文化.  相似文献   

19.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反越战”、“少数族权益”等一系列思想潮流的背景下,以“大熔炉”著称的美国接受了来自不同国度的移民,逐渐融合他们带来的文化,形成了以美国主流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其中华裔文学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本文回顾了华裔文学的历史和发展,介绍了几位主要华裔作家及其作品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文化与毒品泛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毒品超级大国。近年来毒品泛滥给美国经济、社会乃至对外关系等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损害,因此它已越来越成为美国政府和公众最为担忧的社会问题之一。其症结主要在于,美国的传统与体制造就了众多非科学、非理性、不平等、无亲情的“文化怪圈”,这种“文化怪圈”带给人们的心理疾病恰好是毒品这种神经或精神性“药物”可以“医治”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这些“文化怪圈”存在,而毒品又垂手可得,那么吸毒问题在美国就是一个盘根错节、无法根除的痼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