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翰 《北京观察》2008,(1):16-19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中国向世界展开双臂,世界也在靠近中国。世界范围的"中国热"引发了全球化视野下中国文化生存与发展的思考。当下的"汉语热"正是由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结果。汉语是了解中国文化和国情的通道,中国当前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世界的"汉语热"正说明了这种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2.
舒代平 《湖湘论坛》2003,16(2):33-34,41
江泽民同志在建党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明确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 ,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 ,必须具有世界眼光。”是否具有科学的世界眼光 ,不仅事关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 ,也关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因此 ,培育科学的世界眼光 ,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高明选择。  一、尊重文化的多元性是培育中国先进文化世界眼光的逻辑前提  世界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正是这种千差万别、纷繁复杂的现象 ,构成了如此生动、精彩又充满生机的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既是对世界多样性的生动反映 ,也构成世界多样性不…  相似文献   

3.
2000多年前,孔子说:“不偏为中”。中国的“中”字恰恰是长方形加一竖,而这一竖绝对不能写偏,否则“中”字就站不住了。“中心”的思想和观众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体现到城市布局上面,就出现了中轴线。  相似文献   

4.
奥运中国     
2006年8月8日,奥运倒计时两周年的日子,《奥运中国》栏目与读者见面了。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是世界关注的体育盛会。我们开办这样一个与奥运有关的栏目,意在通过这个窗口,从一个个侧面记录变化中的中国和变化中的人民,反映这个变迁的时代和时代的变迁!资料显示,在2002-2008年之间,奥运会的主办将平均每年拉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0.3个百分点,而且其效应会持续到2008年以后。政府将投入20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体育设施,交通系统与电信网络及环境美化。奥运已经给中国带来了变化,不仅是经济的,也是文化的,不只是暂时的,也是长期的,可以说中国进入了一个更加令人奋进、令人鼓舞的奥运时代。《奥运中国》报道行进中的今日中国。《奥运中国》专栏,将开设“奥运话题”、“奥运人物”、“奥运合作伙伴”、“奥运动态”、“奥运知识”等几个板块,探讨与奥运有关的经济文化话题、讲述奥运人物的非凡经历、展示奥运中的中国民族品牌、关注奥运筹办动态进程、介绍奥运知识趣闻。《奥运中国》将与您一同经历和见证这个注定要写入史册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令世界赞叹。奥林匹克运动会已远远超出了体育的范围,成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奥林匹克文化的盛会。北京奥运会使得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华文化有机融合,中国印、奥运徽宝、金镶玉奖牌、祥云火炬、礼仪颁奖服等等这些极具中华文化元素的创意更好地诠释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理念。十二大类,八千多种奥运特许商品绝大部分通过工艺美术这一载体来展现,受到中外人士的  相似文献   

6.
张敏 《理论月刊》2008,(1):52-54
和谐世界理论蕴含精妙的中国文化意蕴.中国传统和合理念是和谐世界理论的文化基因;"协和万邦"思想是中国古人追求世界和谐的鲜明体现;和谐世界理论是中国文化对当今时代主题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7.
梦鸽 《乡音》2012,(12):50-50
"中国元素"已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中国元素"的精彩绽放,不仅让国人为之兴奋骄傲,更让世界为之赞叹和痴迷。诚然,有一种不可争辩的事实,当世界经济离不开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时,世界文明也离不开中国文化。孕育着中国文化精神的"中国元素"将会为中国品牌走  相似文献   

8.
胡国庆 《桂海论丛》2006,22(4):84-86
当代生活世界的主题是全球化,中华民族的崛起在于文化上的自信,而中国文化所包含的传统和现代的两个方面各有所长。中国文化的复兴既不拘泥于传统文化的盲目自大,又不执迷于西方文明的物质主义,而应结合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活世界的主题创生出自信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9.
文化传播:赵本山兵败美国 中国的就是世界的,在文化走出国门这一点上,我们一直秉承着这样一个理念。但事实是,中国的,未必就是世界的。让中国文化打进美国乃至世界,诸如此类的口号经久不衰,但现实却血淋淋地摆在我们面前:中国文化,需要认真思考一下,该把自己的什么文化拿出去让别人欣赏。这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网上有大量报道为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邬署长您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第一次从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上阐述了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这是我国文化发展历程中划时代的历史贡献,充分体现了我党在文化发展问题上具有高度自觉和远见卓识。而从世界范围看,自上世纪末,文化发展问题就深受世界各国关注,能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是中国百年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梦想。中国梦作为民族复兴梦,在根本上体现为文化的复兴。中国梦是要实现现代化,现代化在根本上意味着中国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首先表现为生存方式和精神家园的重构,即文化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思想文化上的最鲜明标记,构成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价值内核。在全球化的历史境遇中,中国梦与世界梦相通相连,中国现代文明秩序在世界新文化的生成过程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为山 《人民论坛》2012,(15):76-77
这种思维主要指用包容自信的姿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用多元开放的心胸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用综合创新的观念建设中国现代文化中国文化输入输出的历史特点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这和中华文化始终善于弘扬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勇于学习外国先进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纵观中外文化交流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交流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因素及未来世界文化发展的总趋势影响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取向。中国应立足国情,巩固和发展本土优秀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性;勇于开拓,促进中国文化综合创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性;解放思想,融合吸收世界文化精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性;放眼世界,积极推动中国文化全球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世界性,使中国先进文化始终引领我们民族向前进。  相似文献   

14.
奥运期间,北京各大博物馆推出一个又一个重量级的展览,这些展览的主题词只有一个:中国文化。而新开张的前门大街也把原汁原味的老北京文化推到世人面前。除了精品,还是精品 早上7点,从深圳赶来的李栖霞被闹钟叫醒,这个假期,在公司任职的父亲给还在读中学的她布置了一个特殊的课外作业:参观北京的博物馆。9点半,李栖霞准时到达首都博物馆,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的产生、发展、传播相生相伴,是中国文化之独特代表,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国书法的独特性及其与世界艺术的共通性,使其具有"走出去"的独特优势。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入人心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中国书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和喜爱,其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必将对世界文明交流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价值,是中国伦理思想的主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和谐思想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供了重要思想文化资源。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当前中国面临社会转型时期的现实要求,是巩固我党执政党地位的需要,也是中国融入世界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决战奥运的关键时期,也是振兴民族文化的机遇。北京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适应了文化、经济发展的规律。作为北京市民,奥运期间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的文化精髓,以此唤起6000万海外华人的思乡情节;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中华民族5000年传统文化。这些深藏于老北京人心中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展示的机  相似文献   

18.
一、文化创新与中国元素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地域或民族的特色文化所构成。我把这种具有地域性或民族性的特色文化称之为世界文化的元素。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开放性、时代性和前瞻性是其本质特征。民族性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鲜明特色,科学性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石和先导,大众性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源泉,开放性和时代性展示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精神风貌,前瞻性指明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以其独特的内涵和方式自立于世界先进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20.
林毅夫 《传承》2012,(7):88-91
我们将从经济的发展是否代表着文化的复兴,几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国文化是否可承载中国的现代化等问题为切入点来探讨中国文化复兴的问题,并论证二十一世纪多极增长的世界格局里,将可能是各个不同文化体系的国家一起发展,共同繁荣,相互辉映的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