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寻救国救民道路,选择出国留学成为一种潮流,在五四运动前后达到高峰。1921年2月10日,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决定成立一所“专为东方殖民地国家、地区和劳动者共产党以及苏俄境内东部地区少数民族培训政工干部”的高等院校,学校最初命名为东方劳动者大学,后改为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方大学。  相似文献   

2.
正1957年11月2日至21日,毛泽东对苏联进行正式访问,参加了纪念十月革命40周年的一系列活动和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以及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这两次会议统称为"莫斯科会议")。"莫斯科会议"是为了解决苏共二十大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而召开的。在苏联期间,毛泽东会见了多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领导人,成功进行了穿梭外交,为促进"莫斯科会议"的成功举行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  相似文献   

3.
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发表讲演 李大钊搬到东方大学不久,就赶上东方大学的暑假。他见一时无多少工作好做,便应邀到东方大学设在莫斯科近郊马拉霍英卡的别墅休息。到马拉霍英卡后,他发现,不少幽雅别致的别墅已经变成了工人和学生,也包括少年儿童的疗养休假之地,心  相似文献   

4.
正抗战时期,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人和工作人员广泛接触海外人士,以大量确凿的事实及文字资料说明共产党在抗战中的贡献,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反共内战的阴谋,争取国际舆论支持中国团结抗战,努力巩固和发展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些海外人士主要包括如下几类:各国驻重庆外交机构人员,重点是英美苏驻华使馆人员。抗战时期,周恩来同英国驻华大使卡尔,苏联驻华大使潘友新,美国驻华大使高斯、赫尔利等人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还同卡尔等人  相似文献   

5.
1921年初,俄共(布)中央组织了东方训练班,不久,改为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大。主要为东方各国培养革命人才,有中国班、日本班、朝鲜班和蒙古班。在20年代,东大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1928年秋,东大中国班并入中山大学,30年代中期,东大中国班又得以恢复。1937年,东大分成两个独立单位,一个是东方大学,只收苏联学生;一个是民族殖民地问题研究所,只收外国学生,有一半是中国人。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民族殖民地问题研究所停办。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刚成立的时候,全校共有学…  相似文献   

6.
何俊  李世俊 《湘潮》2018,(1):61-61
正1922年春,赴法勤工俭学被遣返的湖南安乡人颜昌颐回到上海,经邓中夏、陈为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9月,受党组织派遣,他前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军事。翌年8月,由于新建的黄埔军校急需一批军事干部充实各方领导,中共中央决定叶挺、聂荣臻、王一飞与颜昌颐回国。颜昌颐回国后参加了组建中共中央军委的工作,为我党我军迅速发展壮大作出了宝贵  相似文献   

7.
1957年11月,毛泽东前往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和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与工人党代表会议。这是毛泽东第二次来到莫斯科,也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次出国。  相似文献   

8.
“到苏联去”,“到列宁的故乡去”,“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去!”1921年夏,年方23岁的刘少奇经杨明斋介绍,与罗亦农、任弼时、肖劲光等十几人,经日本长崎、苏俄海参崴、伯力、海兰泡、赤塔、伊尔库茨克前往莫斯科,这是刘少奇第一次远离故国之行.由于苏联受战争创伤严重,交通十分不便,火车一路上走走停停,颠簸3个月才到达目的地.到莫斯科后,刘少奇进入了专门为培养苏联少数民族和东方各国培养政治干部而创办的特殊学校——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在这所学校里,刘少  相似文献   

9.
《湘潮》1985,(1)
一九二○年十月,瞿秋白以卓越的才华,受聘于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担任两报的驻莫斯科特派记者,赴苏俄实地采访。在莫斯科,瞿秋白曾三次见到列宁:一九二二年一月,他出席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和  相似文献   

10.
周霜梅 《党史天地》2007,(12):42-45
1957年莫斯科会议上,中国共产党首倡“以苏联为首”,经毛泽东的努力,获各国党的支持,这一观点写进了《莫斯科宣言》。然而,因中苏矛盾的激化,到1960年的莫斯科会议,“以苏联为首”就再没有出现在《莫斯科声明》之中。这一政治术语成了过眼云烟。  相似文献   

11.
“阵痛”析     
近年以来,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了急剧变化,执政的共产党先后丧失了政权。新上台的各国政府,基本上是以实行私有化为根本的施政纲领。不过从目前看,这套改弦更张的办法并不是救世的灵丹妙药,反使局势变得  相似文献   

12.
<正>1957年11月2日,以毛泽东为团长、宋庆龄为副团长的中国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大典,并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同时,还组成多个不同性质的代表团,其中有以彭德怀为团长、叶剑英为副团长的军事代表团。彭德怀作为中国党政代表团成员随同毛泽东一起抵达莫斯科,而叶剑英则带领粟裕、谭政等团员和翻译随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陆续派出一批骨干赴苏联学习军事和政治理论,以此推动中国革命发展。苏联也希望通过对中共干部进行培训来保卫苏联的国家利益,尤其是应对日本的威胁。这一时期接收中国留学生的苏联院校主要有莫斯科东方大学、莫斯科国际列宁学院和伏龙芝军事学院与东方大学合办的短期军事速成班,学员范围涵盖了中共和红军的各级干部。这一时期的留苏教育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支援了中国革命,同时也存在教学内容脱离中国国情、师资严重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1999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文集》第八卷《赫鲁晓夫的日子不好过》一文中有一条“苏共二十大”的注释,编者解释说:“苏共二十大,即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一九五六年二月十四日至二十五日在莫斯科举行。在完成会议的主要议程后,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向全体代表作了《关于克服个人  相似文献   

15.
中共“六大”前夕,叶挺奉命赶到莫斯科述职,他本来想去把情况(注:指广州起义失败)说清楚,但是王明等人却根本不听他的申明,不看他的报告,只是一味地批评指责他。“共产国际代表还说他政治上动摇,共产国际没有人理他。东方大学请他作报告,共产国际也不允许他去。”叶挺受了委屈,一气之下,离开了莫斯科,脱离了共产党。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叶挺被蒋介石扣留监禁。在五年多的因徒生活中,叶挺拒绝了敌人的种种威胁利诱,始终对中国革命抱着必胜的信念……经过中共  相似文献   

16.
卢向国 《学习论坛》2006,22(6):43-45
近代西方民主内部产生出两种民主形式一为资产阶级民主,二为无产阶级民主.前者称做"西方式民主",以政党竞争和"三权分立"为特色;后者由于在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内实行因而称为"东方式民主",以共产党一党领导和"议行合一"为特色."西方式民主"在当代中国不可行,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不应学,二是学不起,三是不敢学.  相似文献   

17.
1921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同时,在北京成立了另一个“中国共产党”,并还创办《今日》宣传刊物,所以被称为“今日派共产党”。“今日派共产党”的组织者是胡鄂公和邝保汉两人,主要成员有熊得山、汪剑农、彭泽湘等人,并发表了声明。胡鄂公曾做过军阀王占元的政务厅长,后为国会众议员。曹锟贿选总统时,他是被收买的议员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今日派共产党”派彭泽湘等人赴莫斯科与中国共产党争“正统”,并要求加入第三国际,遭到共产国际的拒绝。中国共产党本着团结一切进步力量的宗旨,曾指示北京共产党组织接纳胡鄂公等,并考察他是否参加曹锟的贿选。北京党组织在弄清情况前,先将胡鄂公、邝保汉等人放入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中考察,经查实胡鄂公确实参加了曹锟贿选,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便设法将他们开除了。不久,“今日派共产党”宣布解散。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提前赴苏1957年11月2日,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大典,同时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这次毛主席率领的代表团称为中国党政代表团,毛主席是团长,副团长是孙夫人宋庆龄,成员有邓小平、彭德...  相似文献   

19.
党史文摘     
谁最先提出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列宁提出来的。1922年1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列宁接见了中国代表团,并当着共产党代表张国焘、王荩美和国民党代表张秋白等人的面指出:“你们应当合作。”1921年列宁派共产国际代表马林驻中国,帮助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说过:“从1957年第一次莫斯科会谈,到60年代前半期,中苏两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算是那场争论的当事人之一,扮演了不是无足轻重的角色。”回顾历史,邓小平生前曾八次到莫斯科,其中有五次是参加中苏会谈。这几次会谈,都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展示了卓越的外交才华。一、1957年莫斯科会谈,毛泽东夸邓小平:“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是我们党内难得的一个领导人才。”1957年11月,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去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庆典活动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邓小平随同毛泽东到莫斯科,除了参加会议外,他的主要任务是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