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举国震惊的“4·3”血案中,四川省武胜县工商局党组书记龚远明遭受“有预谋,有组织”的“雇凶伤害”。目前,已有多名犯罪嫌疑人被抓捕归案,龚远明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4·3”血案,只是一起孤立的偶然事件吗?我们能否从中感受到官员队伍中出现的安全生态问题呢?  相似文献   

2.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国发生了许多食品安全事件。诸如苏丹红事件、啤酒甲醛风波、PVC事件、韩国泡菜寄生虫污染等.造成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心理恐慌,也影响了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在媒体频频对食品安全中的假冒伪劣问题进行曝光后.有读者发出了如此的感慨:“现在似乎没有安全的食品了。”  相似文献   

3.
《廉政瞭望》2011,(10):28-29
一边是国外认为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是有关部门回应未超国家标准,新近发生的“雀巢婴幼儿米粉毒重金属添加剂事件”,再次引发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标准的海内外双重标准的困惑。而这种现象并不少见。究竟是国外食品安全标准太严,还是国内标准太宽?标准滞后和缺失之“祸”又有哪些?  相似文献   

4.
王子春 《唯实》2013,(4):92-94
近年来,中国社会重大食品、药品灾难事件不断,像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齐二药”、“上海华联”、抗生素滥用等不时发生,影响极大,不断触碰国民神经,考验大众耐力,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近十年正在经历美国百余年食品、药品安全及其监管的曲折之路,这样的历练有时因浓缩而更显疾风暴雨。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相似文献   

5.
“九一三”事件是指1971年9月13日,林彪乘三叉戟飞机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身亡的事件。这一事件影响很大。《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样记载:“1970年至1971年间发生了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毛泽东、周恩来同志机智地粉碎了这次叛变。”在共和国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的正史中。也大多有关于“九一三”事件的文字记载和表述。那么。在这些正史中是怎样记载和表述这一事件的呢?  相似文献   

6.
亨氏集团在“苏丹红事件“发生后的错误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2005年2月份,英国食品标准局在多家食品企业的产品中发现了“苏丹红一号”,其中包括“亨氏公司”、“联合利华公司”、“麦当劳”等企业。这一消息引起了世界各国关注。随即,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发文要求严查含有“苏丹红一号”的食品企业。在这次“苏丹红”事件中,首当其冲的是美国亨氏食品集团下属的广州亨氏美味源食品有限公司。因为这次事件对于亨氏集团而言,已经演变成了一场企业危机。作为一家老牌的跨国公司,亨氏在应对企业危机方面本不该缺乏经验,然而,面对危机,亨氏集团却作出了一连串的错误决策,给企业造成更严重的损失。犤案…  相似文献   

7.
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给消费者带来焦虑,且让国产食品销售额在相应市场的占有率不断萎缩,国内食品企业遭受严重损失。如何重振消费者对中国食品市场的信心并维护食品企业声誉,建立健全激励企业控制食品安全的制度是关键。尽管市场、法律和管制等制度对企业控制食品安全有激励作用,但在不同程度上均存在缺陷。激励制度间的比较分析可解释中国食品安全事件“死而复生”的原因。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不断成熟,市场声誉机制将在激励企业提供安全食品方面起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法律和管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确保食品安全不可或缺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今年“两会”上,“明星代言食品”成为热门话题,几乎所有明星都为此“叫屈”。“明星代言后要负责,我觉得这不公平。”著名导演冯小刚认为,“广播电台、报纸登广告也需要有依据,不能光靠明星来把关。”倪萍则表示,名人没有能力对产品进行完全检测,再好的企业也有可能投机倒把,这类广告她不会再接了。陈道明认为食品出了问题不能光怪演员,“演员该挨棍子,质监也该挨棍子,但电视台呢,不该挨板子吗?他们不也是拿了钱的吗?他们为什么要播出这个广告呢?”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改革开放起,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中国自古“民以食为天”,当今也不例外。随着食品行业的发展,当今社会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数量”的需求转而成为对“质量”的追求,特别是当今食品加工方式变得多样化,加工过程变得复杂化,食品的身安全问题受到的威胁越来越严重,食品的安全与健康成为人们选择的最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武 《世纪风采》2008,(5):32-35
1937年11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活动分子会议上谈到统一战线问题时,曾特别提到“何鸣危险”,要大家引以为戒。1945年8月,毛泽东在赴重庆谈判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再次强调: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除了“何呜危险”以外,还没有过随便交枪的事。到底什么是“何鸣危险”?毛泽东为何一再提及此事?这需要从何鸣其人及“何鸣事件”谈起。  相似文献   

11.
石榴 《先锋队》2011,(9):63-63
误区一:“不含防腐剂”的食品就是“纯天然”食品 误区二:“不含人工色素”的食品更安全 误区三:“不含味精”的食品可以信赖  相似文献   

12.
江晨 《学习月刊》2012,(22):112-113
当前一些供电公司对安全宣传不可谓不上心,报纸上、新闻上反复刊登,各种会议上大声疾呼,真算是“磨破了嘴,操碎了心”,但为什么安全事故还是屡屡发生,安全违章事件依然屡禁不止?这不得不引起所有供电公司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生活指南     
冰箱里的食物能放多久? 很多人把冰箱当成家里的“食品消毒柜”,认为贮存在冰箱里的食品就是卫生的。其实,冰箱因长期存放食品义不经常清洗,会滋生出许多细菌。那么,冰箱里的食物可以放多久呢?  相似文献   

14.
《党建文汇》2010,(6):17-17
电脑将成为人类的终结者?这个问题看似荒诞,却是眼下很多美周人正在担心的事。这个忧虑源自5月上旬创下历史单日最大跌幅的华尔街股市崩盘事件。有美国专家认为,事件的罪魁祸首是证券交易系统突发“心脏病”,在噩梦般的10分钟里,完全是“电子控制接管了交易”。  相似文献   

15.
在举国震惊的“4·3”血案中,四川省武胜县工商局党组书记龚远明遭受“有预谋、有组织”的“雇凶伤害”。目前,已有多名犯罪嫌疑人被抓捕归案。龚远明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4·3”血案,只是一起孤立的偶然事件吗?我们能否从中感受到官员队伍中出现的安全生态问题呢?  相似文献   

16.
2009年似乎是网民情绪大爆发的一年.这一年里网络世界可谓翻云覆雨、热闹非凡。从年初的“躲猫猫”事件到5月份杭州胡斌驾车肇事的“欺实马”事件.6月份又有郑州市城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的雷人语录:“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到年底因拆迁问题而自焚身亡的“唐福珍”案件等.这些事件在网络世界中被广大网民迅速传播进而展开激烈讨论.无不显示出2009年是不平坦的一年。但如果要用一个字给2009年做一个点题总结的话.“被”字是再合适不过了的。  相似文献   

17.
尚力 《党建文汇》2011,(8):46-46
近一时期,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十分关注,最近发生在欧洲的“毒黄瓜事件”,使蔬菜瓜果安全食用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相似文献   

18.
召赓 《世纪风采》2013,(1):32-38
发生在67年前的沈崇事件,对于而今的中国绝大多数中、青年人来说已经很陌生了,甚至根本不知。即使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知道沈崇事件,也仅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全民大学“毛著”时,从《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倒数第二篇——“友谊,还是侵略?”  相似文献   

19.
面孔     
《廉政瞭望》2012,(19):10-10
孙成泽:“三鹿”事件被记过官员升官 任国家药监局食品安全协调司司长时,曾因“三鹿”奶粉事件被记过处分的孙咸泽,近日被任命为该局副局长。2009年3月,中央纪委、监察部对三鹿奶粉事件中负有重要责任的有关人员作出处理,决定给予孙成泽记过处分。有评论称,在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一名相关领域官员的复出升迁,难免会引起公众的诸多猜想。  相似文献   

20.
“争贡事件”是明代嘉靖年间发生在宁波的一场严重的骚乱事件,这次事件除了造成宁波及周围地区重大的损失之外,还反映了浙东地区当时存在涉及政治、军事、外交、法制、社会等诸多方面的一系列有碍于海交安全的问题,即所谓的海交安全隐患,预示了后世“嘉靖大倭寇”战祸发生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