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4岁的深圳市退休老干部刘宗秀最近成了国内传媒爆炒的新闻人物。刘宗秀先是因收藏“毛文化”而出名──80多种“毛选”版本;两万多种“毛文化”书籍、400多种毛泽东署名手迹;上千种“文革”小报……使他拥有“毛文化收藏第一人”的美称。而真正使刘宗秀声名大震的事,是他新近策划创作的一幅纪念邓小平复出20周年的彩色宣传画——《崛起》。《崛起》上半部分是邓小平刚毅不屈的面部特写。这幅画像,出自美国《时代周刊》封面。邓的画像两则以醒目的字体标出1977年7月、8月间,澳大利亚、日本、英国、法国、印度尼西亚、美国等国传媒关于…  相似文献   

2.
在近年来的“毛泽东学”论坛上,一批才思敏捷、思路开阔、视角新颖、锐意进取、勤于笔耕、硕果累累的青年学者陆续涌现,今年36岁的王立胜就是其中的一位。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在与人合作出版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当代社会》、《毛泽东的政治哲学》、《毛泽东的大行政观》等十多部著作,发表了一百多篇论文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并出版了40多万字的专著《晚年毛泽东的艰苦探索》。现在,他又为毛泽东学界奉献了一份厚重的礼物——《重新认识毛泽东》。《重新认识毛泽东》是王立胜独立完成的第二部专著,近五十万字,去年12月由陕西人…  相似文献   

3.
著名经济学家卫兴华教校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和教学,卫老治学严谨,在近40年的辛苦耕耘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著有《卫兴华选集》和其他专题论述30多部(包括个人著、主编和合作),发表论文300多篇。他的著述紧扣时代脉搏,选题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洋溢着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深连的理性思辨。他的论文和著作曾获得第一届和第二届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以及其他全国性和北京市的各种奖励。《中国当代经济学家传略》、《中外经济学名人大辞典》等多部传记性书籍中收入了他的传略。卫兴华十分注…  相似文献   

4.
五 他在汉西书院读了两年多,一九○七年,开县办起了一所高等小学堂。入学考试中,他的作文考了个第一。那时他已经念过八年书,从《三字经》、《幼学琼林》开始,还读了《四书》、《古文观止》、《东莱博议》,涉猎过《史记》、《汉书》、《纲鉴》等等。他课外还看了《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许多小说,已经以善于讲故事受到家乡小朋友们甚至大人们的欢迎。他作文好,是有基础的。 他在那所高等小学堂读了一年,又入夔府中学一  相似文献   

5.
程可超 《党政论坛》2002,(11):45-46
杰克·韦尔奇在担任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席执 行官(CEO)的二十年中,公司的市值增长30多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誉为全球第一CEO,他写的《杰克·韦尔奇自传》(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年版),被称为一部CEO的圣经。渴望成功的人们,争相学习和效仿他的成功经验和经营之道。因为从事各行业的人们,可以从中取得启迪,提高自己的品质和修养,在工作中取得卓越的成就。尊重人,人就是一切韦尔奇在他的自传中,有多处用不同的文字,概括他做人做事的一个基本原则和信念,即要尊重人,重视人,人就是一切,要以人为本。他以…  相似文献   

6.
祛邪必先扶正●姚里军世上本无鬼,或讹传以耸听闻,或假托以喻人事,才有了鬼的故事。清代学者纪昀写了一本《阅微草堂笔记》,多为鬼神怪异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当时的朝政官场与世俗人情。内中有一篇《强项者不言畏》,说一个人租住了一所僻巷空宅。人言有鬼,他说...  相似文献   

7.
话说曾国藩     
李荣焕 《学理论》2008,(17):80-82
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今属双峰县)人。他早年热衷于追求功名,1838年中进士,此后十多年间,他利用在翰林院供职的有利条件“日以读书”为业(《曾国藩全集·家书》一),潜心学问,涉猎大量中国古籍,对诗词古文用力甚勤,对封建理学下的工夫尤深,使他成为一名正统的封建理学家,被赞誉为“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8.
王洪(47岁,学者)王洪的主要写作工具就是他那台奔腾586电脑,他的几部学术著作如《唐宋词流变》、《中国古代诗歌流变》等就是在电脑上“定的,目前他正在另一部学术著作《中国诗史》。他感觉关态非常好,文思朱涌,手”快“。他说自已“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任务。电话采访,传真发稿、电脑写稿,现代科技确实给他这个“连寄封信都觉得麻烦”的人带来许多方便。“过支手写一天最多子就是二字左右友。还累得不行,我每天用于写作的时间大体是五步时,有时状态好就六小时,手写1小时五、六百字,电脑每小时1000字左右,快多了,不过最好能口…  相似文献   

9.
张嵚 《各界》2010,(1):48-51
王越,字世昌,河南人,明宣宗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出生在河南浚县钜桥镇冈坡村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出身贫农,吃穿住行都跟人家没得比,但是,他却有着过人的天赋。《明史》说他“相貌奇伟”,标准的美男子。而且读书好,过目不忘,业余还爱好读各类兵书。射箭也准,《罪惟录》里说他“多力善射”。  相似文献   

10.
苗体君  窦春芳 《各界》2011,(1):29-31
关于瞿秋白有几个弟弟、妹妹的问题,他自己在文章《饿乡纪程》、《赤都心史》及《多余的话》里曾多处提到,但都语焉不详,其他一些资料都将瞿秋白弟妹的人数、名字及其排行弄得非常混乱。不少书报资料上,还说瞿秋白有6个弟弟妹妹,  相似文献   

11.
梁燕 《民主》2009,(2):36-38
电影《梅兰芳》的上映引发了人们对历史文化名人梅兰劳相关话题的热烈讨论。影片以相当多的篇幅表现了梅兰芳与他的经纪人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在梅兰芳的周围曾有多位文人协助他的创作和演出,打理相关事宜。其中,“梅党”最重要的一位成员齐如山,在梅兰芳艺术成长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可谓功莫大焉!齐氏是创获颇多的编剧和导演,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13,(14):49-49
2011年11月底,《学习时报》刊发了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的讲话。在这篇题为《谈谈调查研究》的论述中,他直指官僚作风问题,要求官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如今,省部级领导的基层调研活动持续推进1年多。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指导、设计、构思,做出巨大贡献,而且是无人可比的贡献,是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同志的改革理论指引中国改革从胜利走向胜利,这一点谁也不会忘记邓小平。但是从学术理论角度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著述并不多,特别是建构改革学理论大厦的更少。最近,见到了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祝福恩教授主编的36万字之多的《改革学论要》,细读多遍,真是连连叫绝,称快称好! 我与作者较熟,他研究的领域广,涉及的学科多,人说他什么文章都能写,什么课都能讲,这说明祝福恩教授是个“杂家”。他发表670多篇文章,哲…  相似文献   

14.
《理论视野》2008,(11):63-63
《中国青年报》2008年10月31日发表叶匡政的文章指出,面对金融危机,马克思和他的《资本论》悄悄地在欧洲及各国风行起来,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成为马克思的粉丝。  相似文献   

15.
李文海 《党政论坛》2010,(14):39-39
清人李岳瑞在《春冰室野乘》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因为它的生动性和典型性,使读者往往过目难忘,说的是:在嘉庆、道光两朝久任军机大臣的曹振镛,晚年更是“恩遇极隆,身名俱泰”。他的一位门生专门请教他官运亨通的秘诀,曹振镛回答说:“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敢于讲话,勇于任事,不免要冒各种风险,只有“多磕头少说话”,才能八面玲珑,四处逢源,在官场上一帆风顺,扶摇直上。  相似文献   

16.
舒凯红 《侨园》2023,(5):64-65
<正>郭兴文,号枕石斋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文联名誉主席。郭兴文幼时受父亲熏陶,喜读文史。工作后,坚持习书作诗、读帖研字,几十年临池不辍。曾应邀参加中国书协“著名书法家新疆采风团”。其作品参加“海南建省30周年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和《辽河情》书画展。《中国书法报》以《深耕文化传统,引领社会风尚》为题对其进行报道,他还被中国书法报社聘为学术顾问。郭兴文的书法作品中锋多、侧锋少,结字巧妙、气韵贯通,流畅中极富变化,  相似文献   

17.
李芮 《党政论坛》2012,(12):53-53
1886年,随着《血字的研究》完稿,世界上第一位现代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诞生了。在他最亲密的朋友华生眼中,福尔摩斯“身高六英尺多(合约180厘米),身体异常消瘦。他的目光敏锐且深邃,虽然有时也恍惚和呆滞。他那细长的鹰钩鼻子使他的相貌显得格外机警果断,下颚方正而突出”。  相似文献   

18.
一个持“不同政见”者眼中的苏联解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个持“不同政见”者眼中的苏联解体王坚红亚历山大·季诺维耶夫——原苏联学者、俄罗斯著名哲学家,70年代因持不同政见而被迫长期侨居欧洲。他已写了30多本著作,其中包括他在1980年写的《共产主义是现实的》和1990年写的《共产主义的危机》。这两本书在苏...  相似文献   

19.
罗帅的逸闻趣事不多。病逝又早,留下的回忆资料也比较少,加上工作性质不够大众化,所以一般民众对他的印象甚浅。若非毛泽东有一首《七律·吊罗荣桓》,恐怕只有专业人士才了解他的生平了。  相似文献   

20.
程青 《瞭望》2001,(11)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作家冯骥才最近应天津大学邀请,将在这所理工大学成立文学艺术院,引起多方关注。冯骥才著作颇丰,而且涉及面广。除小说创作,他还写了《抢救老街》及敦煌研究方面的书,同时积极投身保护古建筑古街道。 在出席今年“两会”前,冯骥才说以往对古文化遗存的建设性破坏谈得比较多,今年他将在提案和发言中论及文物的旅游破坏及超负荷利用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等问题,以增加政府及各界的保护意识。他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来承担起一份文化责任,因为文化才是一个民族最耀目的财富和标志。 除了写作,我对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