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邵峰 《今日浙江》2010,(5):17-18
2009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超过了万元,这是我省在遭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之年令人兴奋的一个好消息,也是我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的重大成果和经济全面回升向好的重要标志。然而,国际金融危机也给我们一个深刻启示,农民来自就业的工资性收入和农业的经营性收入易受市场变化和经济波动的影响,应转变农民增收方式,健全农民持续增收机制.  相似文献   

2.
万年县发展现代农业纪实朱林泉,朱炳亮翻开农业年鉴,我们惊异于这样的变化:1994年,万年县不仅乡镇企业总产值、利润、上交税收是三个翻番,就是农业总产值、多种经营产值也分别增长8.7%和11.2%,全都超过了全省、全区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由957元...  相似文献   

3.
《时事资料手册》2000,(4):75-76
温家宝同志在9月12日召开的全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减轻农民负担,关键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政策措施。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农民合理负担一定三年不变的制度,今年农民上缴的提留统筹费不得超过上年人均纯收入的5%,并且不得超过1997年的预算额,凡超过的要坚决减下来并退还农民。  相似文献   

4.
《政策瞭望》2013,(1):36-36
天津计划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上走在全国前列。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天津近年坚持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坚持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工业化富裕农民.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实力。据介绍,天津农民收入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1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5.5%.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5.
鲁体专 《创造》2001,(3):47-47
改革开放 20多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广大农民以自己的伟大实践,推动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促进经济生产方式根本转变,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许多肯动脑,善经营的农民先后富了起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  相似文献   

6.
在党的惠民政策雨露滋润下,一个个焕发新活力的乡村在新农村建设大潮中欣然出现。特色农业发展起来了,农民钱袋子鼓起来了,生产生活环境大变样了……都说新农村建设让广大乡村发生了真真实实的变化,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那么变化都在哪呢?本刊特别开辟版面,请大家都来说说你所在的村和你看到的农村发生的新变化、新鲜事。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民主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变化:一是青年农民的比例增大;二是文化程度提高;三是生产技能增强;四是从事其他产业的人数增多;五是收入增加。农民主体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但同时也给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思想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①农民主体参与思想教育的兴趣减弱。②农民主体对思想教育的信任程度降低。③农民主体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对精神文化生活有迫切需求,而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弱…  相似文献   

8.
“三避”技术、“喷灌”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近年来,阳朔县引导农民将一项项农业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2011年,全县实现农业生产总值21.56亿元,同比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7350元,同比增长19.9%。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6977元的平均水平,连续5年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领先全区。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心态及对策杨积业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握农民的心理变化,使农民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较高的积极性,这是当前需要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者历来十分重视研究和把握人的心理变化。早在二十年代中期,毛泽东就致力于研...  相似文献   

10.
祝金水 《政策》2009,(10):16-18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业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调整思路,推动农业发展,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最近新华社记者在农村采访了解到,农民施肥不当造成化肥浪费的现象十分惊人。农民不知道如何合理施肥,比如播种小麦时每亩施用50公斤底肥,超出科学使用量10公斤到20公斤;农民播种用量也远远超过科学的实际用量,造成种子浪费,增加了农业成本。  相似文献   

12.
邵峰 《今日浙江》2008,(14):46-47
过去的5年,全省各级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促进了欠发达乡镇的加快发展和欠发达乡镇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2007年,361个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500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以上;80%以上的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相似文献   

13.
《世纪行》2006,(4):10-10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环节。近几年来。得益于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湖北农民增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5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大关,达到3099.20元。农民收入的增长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增长点。二是农民现金收入比例进一步提高。三是政策性增收仍然是增收的重要因索。但是应当看到,制约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根本改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相似文献   

14.
生活环境美了,生产条件好了,农民钱袋鼓了,享受的保障多了……如果要细说这些年浙江农民生活的变化,一下子还真说不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让浙江“三农”兴起来了。  相似文献   

15.
《江西政报》2006,(6):1-1
“十五”期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由2000年的2135元增加到3266元。年均增长8.9%。比“十五”计划目标2930元超过336元。可以说,我省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农村形势,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农村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为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农民收入的增长,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抓好“三农”工作,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6.
徐铜柱 《桂海论丛》2007,23(2):13-15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松动,原来同质性很高的农民群体发生了严重的分化。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充分地考虑到农民分化的现状,努力化解农民分化带来的问题,只有如此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17.
选好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带头人本刊评论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我国的农村改革和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当前,在党...  相似文献   

18.
新论摘编     
中国需要进行第三次“解放农民”中国发展的首要问题始终是农民问题。新中国历史上已有过两次“解放农民”,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一次“解放农民”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中国通过土地改革的方式,使全国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七亿亩土地,免除了700亿斤粮食的地租,粮食产量1952年比1949年增加了45%,也超过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产量18%。第二次“解放农民”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采取家庭联产承包制,使农民从人民公社的制度中解放出来,1978年到1985年,农业附加值增长55.4%;农村居…  相似文献   

19.
《时代潮》2001,(8)
一幅长20米,宽10米的邓小平巨幅画像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视察成都武候区簇桥20周年之际呈现在簇桥。1980年7月10日,邓小平同志亲临成都市武侯区簇桥乡视察,并指示"加快发展,好好规划"。20年来,簇桥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人均收入超过了4000元,簇桥乡旧貌换新颜,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20.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促进农村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发展,广大干部和群众对精神文明的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较之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近两年来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后,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效益观念,商品意识增强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重视和加强,文化活动也日趋活跃。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还存在有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部份农民的思想观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