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党的十四大以来,各地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都在积极探索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探索出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机构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思想观念陈腐。误认为机构改革单纯是精简机构和精减人员,机构和人员减得多,成绩就大,否则就是改革不彻底。若看到有些地方在改革中机构没多减,人员分流少,不分析其原有机构和人员的基数及职能是否真正转变,便认为是换汤不换药、搞形式、走过场,否认了这次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 误区之二,政府虚转职能。机构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但有些地方在转变政府职能中出现了一些虚假现象。诸如把商业、物资、供销、粮食等政府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组建成集团性总公司,为了保证与上级主管部门对口,局的牌照挂“一套班子、二块牌子、三种职能”,出现了官商不分的现象。总公司为此虚转职能,其下属企业的经营机制也难以转换。  相似文献   

2.
司法鉴定是司法机关查明案件事实的重要手段,也是公民保护个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置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影响了司法鉴定作用的发挥。本文不机构设置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司法鉴定体制建设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就鉴定机构而言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纵向上,司法鉴定机构管理方面仍然是多头管理;在横向上,鉴定机构的设置处于"条块分割、四级交错"的混乱局面并且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等一系列问题.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司法鉴定体制以及司法改革的进程.对此进行梳理和重构,并参照国外鉴定机构设置架构,提出建立"一元集中,三级分层"的设置模式以及建立健全统一的鉴定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  相似文献   

4.
<正> 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逐步到位,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如何推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而人们几乎不约而同地考虑着同一问题: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难”。正视难点,寻求突破,既是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必要条件,也是实施这场改革的目标。 一、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首要的是尽快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要攻克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首先要攻克人们在这个问题上出现的思想障碍,奉行思想领先的原则,尽快走出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之一:“先改革先吃亏”。这是从反面吸取教训的结果。应该看到此次机构改革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不仅有中央高层决策者的巨大勇气和决心,还有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的示范和带头。朱镕基曾就政府机构改革与地方政府官员有一段对话:“机构改革和减员分流,地方政府看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改革步骤的选择 ,政府职能转变逐步推进 ,合理控制政府规模等方面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要发挥县级政府的积极作用,就必须进行政府机构改革。而在当前的县级政府机构改革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县市的经济发展。在我国的国情下,县级政府改革的最主要方向是在服务型政府的框架下,规范政府服务,准确定位政府职能,营造一个高效的政务环境。  相似文献   

7.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政府机构改革,回顾这些年的改革进程,我们可以得到许多经验和教训,这对于今后的改革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仲裁事业(仅指国内仲裁),可以说是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之下起步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诟病,严重影响了它的发展前景。因此对于我国仲裁机构,应该进行全面改革:重新定位仲裁机构的性质,改变目前的管理模式,力求恢复仲裁应有的面貌;明确仲裁机构与仲裁庭的权责划分,使仲裁权和仲裁事务管理权各归其主;建立中国仲裁协会,作为仲裁行业的自律性组织,为仲裁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好“后勤”工作。  相似文献   

9.
按照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十五届二中全会的要求,国务院机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这一目标体现了机构改革与新时代环境的一致性,这种新的行政运行机制具有如下特征。一、顺应经济发展,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0.
养老机构在养老服务中的责任越来越重,其中尤以公办养老机构为重。文中分析了当前公办养老机构现状,针对公办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从福利多元化视角提出了公办养老机构去行政化改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探索中,还存在着认为改革应主要在中、小城市进行,而不是大城市;应给城市政府充分自主权,中央政府不应深度介入;将征地拆迁或集中居住的农民作为主要对象等误区。研究表明,进一步改革要求地方政府要有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政治意愿,以不降低城市居民既得公共服务及福利水平为底线,其进展也决定于地方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下一步改革应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加快农村宅基地确权改革、大力开展城市廉租房的建设、着力解决农民工二代的市民化问题、完善土地和财政制度配套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城乡制度一体化,尤其是中央政府应从国家建设和公民权的角度来参与和制定户籍改革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回顾和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国家政府机构历次改革根据意图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在于国家领导体制的精兵简政,第二阶段在于配合市场经济的体制调整,第三阶段在于回归自身的大部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已经基本建立起适应国情和市场经济的体系、"四位一体"的综合性职能结构以及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实现了从数量型到质量型、从政治型向法治型的转变。但是仍存在法治化程度不够,大部制理解误区,政府部门功能分际不明显,政企分离尚在半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1998 年开始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虽然有许多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困难,主要的难点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难;人员的分流安置难;配套改革难。而正视困难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对策克服困难,保证机构改革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我国1998年开展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次机构改革。这是在前三次机构改革的基础上,针对行政体制和机构设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开始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有空前广度与深度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本文分析了前三次改革的情况及这次机构改革的必要性。着重阐述了这次机构改革与以往机构改革相比,表现出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仲裁法》第14条虽然规定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明确了仲裁机构不是行政机关,但却没有直接明确地指出仲裁机构的性质,更没有明确定位其到底属于何种法人机构。无论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均未从法人制度的学理上严格按照法人的“公”、“私”属性来明确界定仲裁机构的性质,而是仅仅对其进行模糊化定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对仲裁机构的准确定性在理论层面和实际操作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障碍。我国仲裁机构的改革涉及重重障碍,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商事仲裁机构的定位,必须坚持国外仲裁机构所具有的共性:公益性、非营利性、独立性、非政府性或民间性。  相似文献   

16.
新公共管理的发展促进了法定机构的兴起,政府对公共部门进行改革,实行公共企业民营化,以市场机制取代行政管制,而采用法定机构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是改革的另一种方式。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目标模式应该是:事业单位依法设立并独立运作,政府相关部门行政首长依法对所属领域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监管并承担政治责任,事业单位自主运作的权力与政府监管的权力应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17.
<正>一,推进机构改革,亟待解决三个基本理论问题如果说行政体制改革涉及到上层建筑领域、特别是政治体制中一些相关的基本理论的话,那么,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构改革在操作上还涉及到与经济体制联系最为密切的政府架构、职能、管理模式、管理行为等诸多理论与实际问题.从目前我国政府管理和运行的实际状况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机构改革,至少有三个带有根本性的理论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进行的三次大的机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政府管理、运行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原因主要是在机构改革的整体思路上没有大的突破,机构改革的理论准备不足。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首先要有理论上的突破,解决三个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五点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19.
行政体制改革,不仅关系着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度和效果,在某种意义上讲,更加深刻地制约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和经济发展的速度,是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交汇点,是现实工作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我国中部地区县级机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深层原因及对策等内容进行了探讨。认为县级机构改革存在目标避重就轻、价值取向偏差、人员分流政策执行不妥、改革成本较高等问题。为此 ,要明确县级机构改革的历史定位 ,实现减人与减事、减人与减负、下减与上减相结合 ,同时 ,需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