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星星 《传承》2008,(20):26-27
邓小平高度重视人民的物质利益,同时提倡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依法致富,反对拜金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义利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国家、集体的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一致性是义利统一的前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义利统一的保障,"三个有利于"是义利统一的评价标准,以义制利是义利统一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2.
义利观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义利关系结构是一个多维的系统 ,义包含公益、人道和公平 ,利包含私益、物用、效率。具有三重含义的义与利对应构成公益与私益、人道与物用、公平与效率三重关系。受市场经济伦理二重性的影响 ,义利统一表现为一个由义利共存、义利共溶走向义利共生的递进过程 ,而要实现这种转化 ,还需要相应的内外条件  相似文献   

3.
匡利民 《湖湘论坛》2008,21(1):78-79
自古以来义利问题是一个对经济、政治以及整个社会风尚起导向作用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利的内涵是什么?社会主义义利统一观的依据何在?怎样实现义利统一?这些都是新的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建设的重大课题。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一课题,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祖华 《前沿》2012,(13):97-100
义利关系是伦理学最核心、最基本的问题,义利关系在企业中集中体现为道德与资本的关系,探讨义利关系对于道德资本的研究具有基础性意义。本文正是从义利关系入手,以义利关系的四种价值取向为路径,对道德资本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义利统一的道德资本理论逻辑、"义""利""博弈"的道德资本生成逻辑和赏善罚恶的道德资本建设逻辑。  相似文献   

5.
陈德金 《青年论坛》2002,2(4):13-14
义利观念即人们对义利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观点和态度。传统义利观念多重义轻利。现行的义利观念则多侧重义利“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该构建、倡导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念。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在剖析中西义利观区别的基础上,把义和利的内涵分别分解为私利、公利和正义、仁义等不同层次.然后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本质的考察,提出理解义利关系的三大理论原则第一,以私利为动力,以公利为目标;第二,以正义为约束,以仁义为引导;第三,以利释义,以义制利,义利统一.最后根据以上原则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义利统一的三个层次合理谋利即是义;增进公利即是义;自觉让利即是义.  相似文献   

7.
李福英 《求索》2008,(5):107-109
本文以详实的材料为支撑,以现代的眼光论述了近代实业家们的义利统一的经济伦理理想。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及知识构成的缺陷,其义利统一的伦理思想与实践既具有合理成分又存在局限性,并对中国近代企业经营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泽应 《求索》2014,(11):25-30
正确义利观的提出是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对外交往与国际关系及其所需要的伦理价值观科学把握和深刻思考的产物,它主张正确认识和处理义利关系,超越狭隘功利论和抽象道义论的局限,将"义"与"利"辩证地结合起来,既坚持义利并重与义利统一的一般原则,又在并重与统一的基础上以义制利、见利思义。正确义利观,就其精神实质而言,是对马克思主义义利观和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科学概括和全面阐述,是中国道德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基元和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对中华民族优秀伦理价值观的全面总结与扬弃,和对人类义利思想合理因素的科学吸收与借鉴。坚持正确义利观,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实现,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建构新型国际关系伦理与和谐世界伦理都具有十分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探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为观念和方法的义利结合,在观念上提倡义利统一的义利观并强调作为价值追求的"义"的重要性,在方法上建议行义利结合的具体措施并强调作为实施手段的"利"的重要性.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郏凤华 《传承》2009,(24):70-71
探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为观念和方法的义利结合,在观念上提倡义利统一的义利观并强调作为价值追求的"义"的重要性,在方法上建议实行义利结合的具体措施并强调作为实施手段的"利"的重要性。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奇 《北京观察》2021,(8):46-47
1906年一个名叫詹姆斯·尼尔的苏格兰人来到上海,在南京路摆设了一个小摊位,命名"义利洋行",自产自销苏格兰风味的西点、面包.从此义利诞生了,至今已有百年多历史. 1946年,二战结束,上海百废待兴,义利面临困境,难于维持.上海实业家倪家玺先生毅然从外商手中将其收购过来,更名为义利食品公司.至此,义利洋行结束了作为外资企业整整40年的历史,义利作为一家真正的民族企业,开始了她的民族创业历程.  相似文献   

12.
重建新型义利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中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重义轻利”的道义论应该予以扬弃,而当前市场经济活动中滋生的“见利忘义”的功利论则应受到抨击,要根据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去建构义利统一、义利双行的新型义利观。  相似文献   

13.
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是先秦诸子争论的焦点,在争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孔子的义利对立论、墨家的义利同一论和<易传>中的义利统一论,从而使他们的思想呈现出辩证发展的轨迹.思想的这种辩证发展轨迹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在这种现象背后则需要一种历史结构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义利观是中国传统道德观的核心.肯定个人正当的物质利益、倡导先义后利、重义轻利、以义导利、舍利取义、舍生取利等是中国传统义利观的"精华".本文认为邓小平关于"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以义导利"、"义利统一"社会主义价值观思想,是中国传统义利观与时代精神的"整合".  相似文献   

15.
义利观问题是同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联在一起的 ,是同社会的政治理想、经济目标和道德原则相辅相成的。义利关系在不同社会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义利关系的价值特征应该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一、社会主义义利观———义利统一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的义利观一般来说是重义轻利 ,追求抽象的道德原则 ,忽视个人的物质利益。新中国成立以后 ,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尽管受到多次冲击 ,但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造。尤其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以否认价值规律作用为显著特征的产品经济及其价值观念 ,顽固地左右…  相似文献   

16.
从古至今,公平正义与功利二者关系的问题一直是学界的争论焦点,到了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合理处理二者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公平正义与功利的关系在儒家理论视域中即义利关系,南宋时期儒家义利思想趋于成熟,出现了以朱熹为代表的“融利于义”义务论义利思想与以叶适为代表的“成利致义”功利主义义利思想两大思潮,二者围绕着义与利何者更具优先性的问题展开了激烈论辩。以此义利之辩为思想进路,可为公平正义与功利二者关系的现代诠释提供来自中国智慧的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小波 《求索》2013,(2):99-102
左宗棠是一位行动家、实干家。并不热衰于抽象的理论建构,但他的思想中确实包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在理解其伦理思想之核心——“义利观”——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到他在以下三种意义上实现了义和利的统一:一是“义利并举”,即既崇尚道义,又重视功利;二是在义和利发生冲突之际主张道义为先.于是把功利最终统一在道义之中:三是道义本身就等同于国家的公利。可见,人们需要对左宗棠有关义利统一的思想作出具体的分析。此外,对左宗棠的道德评价之所以有严重的分歧乃至对立.是因为人们用来进行评价的道德标准本身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儒家“义利之辨”的实质和现实意义张奇伟“义利之辨”是中国儒学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宋儒朱熹曾说:“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朱子大全集·与延平李先生书》)凡为儒者没有不谈“义利之辨”的。义利之说成为中国哲学突出和富有特色的理论领域。本文拟对儒家义利观的...  相似文献   

19.
“王学”以“止于至善”为价值追求,通过“致良知”的道德践履以成德成圣,在“格致诚正修”的“尊德性”与“道问学”中,蕴含着“伪善”的对治之法,也揭示出“伪善”的成因机理。根据“王学”“一则诚,二则伪”的观点,从知志之辨、知行之辨、觉愿之辨、义利之辨、公私之辨五个维度,可探析伪善是割裂知志、知行、觉愿、义利、公私等内在统一而致的恶,亦证其德性与德行的分离是致良知工夫不切之故。  相似文献   

20.
孔子提出的“先义后利,义利统一”的义利观,“言忠信,行笃敬”、“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忠”即为人谋以忠的忠恕观,对我们今天构建企业伦理道德具有不可或缺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