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针对田汉悲剧美学观的诗性特点,探究其渊源形成:首先,剧作家独特的悲剧诗人气质是接收和形成诗性悲剧观念的首要原因;其次,田汉独特的艺术美学是重要原因;最后,悲剧哲学是田汉早期悲剧达到深广意义和永恒价值的主要原因。他的悲剧抓住人类固有本质的内在运动,呈现出生命的感性诗化形态。  相似文献   

2.
在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长恨歌>,是一部带有浓厚的东方哲学色彩的命运悲剧,其悲剧性冲突集中表现在人与城市的矛盾,生命与自然力量(时间)的矛盾,女性的弱者角色和男权中心的矛盾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作为深层次的悲剧观念——悲剧精神投射于中西悲剧的镜面时,闪耀出的光彩和色泽却大相径庭.这主要体现在中西悲剧主人公、冲突及结局的差异上.而造成种种不同的深层原因乃是中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潘金莲这个重合了受害者和害人者双重身份的女人成就了<水浒传>中一段颇为复杂的爱情悲剧,也使其成为了一位具有特色的悲剧性人物.究其原因,社会环境促成了她的悲剧命运,同时她的悲剧也成为了社会性的悲剧、女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悲剧冲突是现实关系的矛盾对立,而悲剧美学则是呈现这一事实及其美学价值的艺术程序。围绕伦理、种族、荣誉、情欲乃至革命等论题,悲剧美学从古典的直观形式延异至近代的理性主义传统。悲剧及其审美的真理性并非是寓于当下之判断,而是随着精神发展历程逐渐呈现的,换而言之,悲剧美学是一个历史现象,真正考察现实的戏剧方案需要较大的思想深度和自觉的历史内容,亦即实现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的契合。黑格尔对悲剧美学的历史主义重释为悲剧的形式补足了历史的内容,为纯粹的审美判断找到了具体的主体,以形式与内容、直观与理性的辩证关系启发了马克思更为彻底的作为历史科学重要环节的美学探索。  相似文献   

6.
悲剧在审美对象中有其重要的地位。苗族爱情悲剧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与其它文学作品一样,进入人们的审美领域,是作为反映形态的悲剧艺术,才经常成为审美对象而引起人们审美愉快的。在苗族的爱情悲剧中,美的东西总是与丑的东西在比较中存在,于斗争中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的悲剧构成表现为三个有机联系的层面 ,即命运悲剧、时代悲剧和道德悲剧。其中命运悲剧是最基本的方面 ,它直接促成了时代的和道德的悲剧。这三重悲剧构织了作品中浓重而惨烈的悲剧氛围 ,给人以悲怆沉仄、抑郁苍凉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8.
<呼啸山庄>主人公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之间那种超越生死的爱情悲剧给中外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而对这场爱情悲剧根源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凯瑟琳自私复杂的性格直接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而希刺克厉夫则是令人同情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戏剧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曹禺的悲剧创作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中国30年代情节悲剧与人物悲剧历史发展的特殊角度具体分析了《雷雨》、《日出》和《原野》的艺术成就及其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用平行比较的方法,对中国古代悲剧与西方悲剧各自不同的生成背景、思想倾向、艺术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研究,力求为"悲剧"找到一种更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论苏曼殊小说的悲剧意识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小说所描写的都是爱情悲剧,带有明显的主观抒情色彩和自传性质,充满着强烈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既出于佛教观念和情爱追求的矛盾纠缠,更是根源于作家对现实世界的失望而认定人生本苦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2.
从尼采的悲剧学说解读盖茨比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尼采的悲剧学说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人公盖茨进行分析,旨在阐明盖茨比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于一体,是理智和激情的混合体,在社会悲剧大背景中注定他的个人遭遇是无法避免的,由此为人们理解其悲剧性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没有名字的身体》以温婉华丽的文笔与语调,记叙当代知识女性“我”不断追寻爱情与希望,又不断遭逢挫败与绝望的心之旅,重在揭示爱情所带给女主人公的悲剧性的思考——命运是不可理喻的,理想是永难实现的,爱情是可望不可及的,即“生活永远在别处”这一永恒悲剧。  相似文献   

14.
西方悲剧理论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悲剧理论也分别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理论形态。第一是古代的诗学悲剧理论阶段,诗学是其理论框架,戏剧悲剧是其研究对象。第二是近代的美学悲剧理论阶段,美学是其理论框架,悲剧性是其研究对象。第三是现代的文化学悲剧理论阶段,文化学是其理论框架,社会文化中的悲剧事件是其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5.
对校园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我国校园惨案频繁发生,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校园惨案的发生折射出当今社会转型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道德问题和心理问题。为此,应通过对校园惨案的原因分析,发动全社会的力量,预防和治理相结合,标本兼治,构建一个安全的校园保障网络,杜绝校园惨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悲剧的冲突、否定与毁灭激发人类危机意识与反思精神。突发性事件由于其灾难性、破坏性而天然具有悲剧的特质,因此,大众媒介通过冲突叙事、强化问题、强化事件处理失当及后果的严重性、强化惩罚等叙事策略增强突发性事件报道的悲剧效果,从而激发公众的危机意识和反思精神。突发性事件报道的悲剧叙事策略,必须以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为基础,并始终坚持平衡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从西方警务变革历史和现阶段中国公安工作现实的角度,全面理解和把握社区警务战略的提出及其本质,现阶段经济欠发达地区既不具备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社会基础,也不存在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组织条件和技术手段。因而在实践中,它只是一种思想、一种长远的目标和追求。  相似文献   

18.
当农地产权过于模糊时容易导致公地悲剧。当农地产权过于清晰时又容易导致反公地悲剧。明晰产权的私有化路径这一西方经验在解决公地悲剧的同时也陷入了反公地悲剧的困境。当前中国农地制度安排正在重复西方困境的老路,农村公共福利供给中由公地悲剧到反公地悲剧的困境正在中国农村不断上演。实现由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向公地喜剧的跳跃的一个重要办法是加强和完善改革开放之初所建立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使农地产权的两级构造的每一级都能继续发挥作用,使统分结合的统的组织保障能够实质性地运转,使农户对村社集体的责任在被取消后可以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手段再次生发出来并继续维系。唯如此,方能实现正常、高效且低成本的农村公共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家长权威、亲情、金钱、舆论等因素的排除分析,认为《边城》中爱情悲剧发生的深层原因是:边城里的民风民情造成人与人沟通的障碍,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并进一步探讨湘西世界民风民情的历史构成,以此分析沈从文创作背后内心世界的隐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