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先描述了物权法中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及公示公信原则的概念。然后分析了二者的关系,发现二者并不矛盾,是一个统一体且并不等同。最后在具体实务中浅析了我国不动产公示现状及善意取得制度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关于物权的取得、丧失与变更,各国民法无不实行公示公信制度,对维护物的占有秩序和交易安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物权的公示和公信原则含义入手、对公示公信的关系及价值,以及该原则对不动产物权的适用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人民法院司法公信现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对我国司法公信现状的判断主要是通过满意度调查的方式获得的,但这种方式具有片面性。本文通过对案件质效、法官自我的评价、当事人的反映和社会公众的认知等多角度的考察,揭示出我国的司法公信呈现出"四个交织"的复杂图景:案件质效不断趋好与司法公信不断趋弱的现象交织,当事人维权意识增强与权利滥用现象交织,社会公众对司法的客观评价与主观臆断交织,司法公信不足与司法自信不强交织。  相似文献   

4.
善意取得制度是由日耳曼法的"以手护手"原则发展而来的,作为民法物权中维护物权交易安全的一项重要制度,已经被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民事立法所确认。善意取得制度的确立,对于促进和保护交易安全、维护和稳定社会经济秩序、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增大社会整体经济效益有着非常积极和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分析善意取得的起源与价值,从而阐述出公示公信原则是善意取得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传统民法理论为维护交易安全,保护善意第三人的信赖利益,设立了善意取得制度与公信原则两项法律措施。二者有着严格的适用范围,但我国物权法对传统理论进行了重大改造将不动产也纳入善意取得中。本文拟就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与公信原则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司法裁判影响大但权威小。对权力机构的不信任情绪弥漫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在这一背景下,司法决策的形成要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尊重司法常识,回归司法理性,避免空洞的口号,避免把对现有体制的弊病转化为貌似合理却实际上更为荒谬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再审是一种为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裁判中的错误而设置的特殊事后纠错救济程序。近年来冤假错案频频曝光,反映出再审制度在案件依法纠错上存在问题和不足,再审公信力面临严峻考验,本文意图通过对中国语境下刑事再审程序的问题入手,从再审程序价值本体、程序制度构建等出发,提出再审程序改革路径,使其真正成为防范冤假错案的最终防线。  相似文献   

8.
司法公信具有重要意义,其依赖于高尚的精神文化、健全的制度文化和规范的行为文化,要通过创建公信品牌,搭建文化平台、健全制度体系、加强规范化建设等途径来促成司法公信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试论公示公信原则与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晔 《知识产权》2001,11(5):19-22
公示公信原则是物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于保护权利人的权利和交易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公示公信原则的内容却有不同的见解。有的认为,物权公示原则,指物权的各种变动必须以一种可以公开的、能够表现这种物权变动事实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并进而决定物权变动的效力,使第三人知道物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曾经说过:"我们的事业虽不显赫一时,但将永世长存"。这让我想起了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些人,在长城和橄榄枝构筑的神圣检徽下,用忠诚维护法律的尊严;在威武的检察制服映衬下,用公正彰显正义的本色;在庄严的国徽和天平下,用廉洁、严明推进着共和国法治的进程。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检察官。3年前,我怀着美丽的检察梦走进了马鞍山市花山区检察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我以为我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厉射邪  相似文献   

11.
高永周 《河北法学》2021,39(3):91-102
以可占有财产为客体的物权,占有公示乃物权之物的自然属性,登记系占有公示的替代方式。物权公示公信是法律对作为自然属性的物的公示予以规制的结果。以有权处分为前提的物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下物权变动公示是物权支配权的内在要求,亦是受让人的物权支配权的表现形式和实现基础,具有绝对的公信力;以"假"当"真"之物权公示的公信力则是"指导"无权处分情形下物权变动的理论根据,在该情形下同样存在物权变动公示。由此,该两种物权公示及其公信力居于不同层次,呈现出了明显的结构性特征。结合占有或登记的公示方式,占有公示的对象或内容是所有权,不论基于何种原因而占有;登记公示的对象或内容当以登记簿的记载为准。虽然物权公示公信指向的对象及其法律意义有别,但在产权保护及其经济效率上具有了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李龙 《政府法制》2012,(2):41-41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孟子论政,将“诚信”列在“足食、精兵”之前,作为治国之本;西方政治学理论“塔西佗陷阱”说:“当一个政府或部门失去公信力时,不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古今中外,公信力作为政府的立身之本,备受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司法鉴定》2010,(5):F0003-F0003
上海公信中南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是上海地区成立时间最长、最具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社会声望高,2010年度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官方网站公布的全国综合排名为72位。  相似文献   

14.
王娜 《法人》2006,(4):58-61
国洪起源源不断地从国债回购市场中套来资金,就是为了他在全国各地的一个个项目投资,这其中包括北京嘉利来世贸中心项目。而如今,虽然“嘉利来大坑”的直接受益人美邦公司董事国洪起被抓,但“嘉利来案”各方的利益博弈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15.
2013年以来,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从司法权运行全局着手,通过试行审判管理一体化改革,优化审判资源配荫,施行信访法治化,将司法公开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法院工作收效明硅,司法公信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陈芮琪 《法制与社会》2012,(10):282-284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里,网络涉警舆论与公众获取信息的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公安机关公信危机.同时,知情权作为我国公众的一项具有宪法性的权利应被公安机关相关信息公开制度所保障.本文通过对实证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探究公众接受信息因素、公安机关信息公开制度、网络涉舆论特点,来探究公安机关公信危机的原因,为保障公众知情权、提升公安机关公信力提出时策.  相似文献   

17.
公示公信制度下隐名所有权人权利保护路径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我国传统伦理和谐观念的影响,夫妻共同房产之隐名所有权人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正确理解我国物权法公信公示制度与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相互关系和适用边界,对于应当如何处理隐名所有权人的保护问题至关重要。同时,我们也应当进一步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和不动产异议登记请求权以强化对夫妻房产隐名所有权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蒋德海 《检察风云》2011,(14):16-17
如果说法治社会的大敌是司法腐败,则人情案可以看成是司法腐败的首恶。原因在于它与司法腐败的金钱案不同,有时并不与金钱等物质利益发生关系,很多情况下甚至仅仅是出于一种工作中或人际往来中的“人情味”或“哥们义气”。  相似文献   

19.
公证是检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准.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性时期.这既为公证机构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也为公证事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公证战线的同志们,要不辱使命。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相似文献   

20.
于冶国 《法庭内外》2013,(11):40-40
尽管法院判决不应被舆论左右,但是,如果质疑声得不到专业、权威的回应.各种误解和猜测很可能在传播过程中不断扩大影响,消解司法机关的公信力。司法机关在舆论面前的沉默.甚至会让一些人对法治丧失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