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来西亚农村社会政策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的农村社会政策主要包括为农民生产提供支持服务、保障农民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生产能力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并呈现出如下特点:农村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政策融为一体,在生产发展中实现社会目标;注重农民人口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直接的现金济贫措施有限;政府在提供农村公共服务中起主要作用,同时鼓励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2.
马来西亚推行的马来人经济政策,包括农村经济政策和扶持马来人进入工商领域和专业服务领域的政策,有关政策使马来人土著全面参与各个经济领域,经济状况有明显改善.本文认为,政府通过倾向性政策减轻大多数马来人的贫困,有利于马来西亚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1年马来西亚南海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马来西亚的南海政策呈现了两线发展的特点,一方面按部就班推动海上防御力量的建设,发展与区域外大国的海上军事交流与合作,防范南海可能发生的局部冲突,通过大国平衡战略构筑有利于己方的南海均势环境;另一方面则在东盟内部积极倡导以双边会晤和多边对话为特点的外交途径和平解决南海问题,在争端解决之前各方可以通过共同开发共享南海的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4.
作为南海争端声索国之一,马来西亚对南海东南部12个岛礁提出主权声索,并已武装占领了其中5个岛礁。与此同时,马来西亚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持续不断地开采南海油气资源,成为该海域油气开采的最大获利者。长期以来,马来西亚出于经济利益及防务安全的考量,实行务实的南海政策,尽量避免军事冲突,以政治外交手段捍卫其南海既得利益。近年来,随着南海局势的新发展,马来西亚的南海政策也发生了新变化,对华忧虑明显加深,但经济考量仍然重于主权争端;保持对中国的戒备性反应,但与中国防务合作亦不断加强;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反对域外势力介入南海问题的立场有所动摇。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和多元民族的国家.在殖民统治时期和独立后,殖民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在教育政策上都实施英文和马来文优先的政策,限制华文和泰米尔文教育,以培养认同及效忠马来西亚的\"良好\"公民.在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共同努力下,华文教育的发展道路虽然充满了艰辛和曲折,但至今已建立了从小学、中学、大专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本文指出,华文教育是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马来西亚教育政策的种族歧视是导致马来西亚种族和民族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民族政策,马来西亚的民族关系将会朝着更为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来西亚是世界上重要的橡胶生产国与出口国.二战后,马来西亚的橡胶种植业及相关工业较为成功地由典型的殖民地经济模式转变为较为先进的现代经济模式.在这成功的转型中,马来西亚政府的橡胶政策发挥了关键作用,其经验与教训值得中国这个世界第四大橡胶生产国与最大橡胶消费国关注. 相似文献
7.
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析 2 0 0 1年马来西亚推出的一系列重要经济发展策略 ,包括应对美国经济放缓的紧急措施 ,金融领域未来 10年发展蓝图 ,以及 2 0 0 1- 2 0 10年经济展望纲要等。通过分析有关策略的主要内容、社会反映 ,探讨马来西亚未来 10年经济发展的基本主要方向及其可能面对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马华两族关系的几个发展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析马来西亚马来人和华人两大民族关系发展变化的几个阶段,本文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两族极少交往和产生摩擦,日军统治激化了马华两族的矛盾,战后马华两族关系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下进行了种种磨合,经历了摩擦、稳定、摩擦、爆发、缓和,不断反复的曲折历程。文章认为:马华两族的关系因各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而经常波动变化,由于马华两族法律地位的差异,马华两族之间的矛盾在一段时期内仍难以消除,并对两族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过去两年马来西亚政治局势非常动荡 ,经济发展大起大落 ,并发生多起震憾社会的事件 ,令人眼花缭乱 ,引起诸多评论。 相似文献
10.
11.
广东“东盟战略”及其与新马的经贸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在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中占有1/3左右的份额,而对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还较少,所以有必要从广东"东盟战略"的角度研究其与东盟的两大贸易合作伙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经贸合作.本文首先分析了近年广东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解读和践行广东的"东盟战略".接着重点分析了广东与新马经贸合作的表现与原因,探讨这种合作对广东与新马合作的意义.最后,在结论部分提出若干促进广东"东盟战略"和推进其与新马经贸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东盟在美国亚太战略中的地位及布什政府的东盟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的对外战略中,东南亚是放在东亚的整体范围内进行考虑的,美国的东南亚政策是美国亚太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从经济、政治、安全和区域合作四方面分析了东盟在美国亚太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介绍了布什政府上台后特别是“9·11”事件后美国东盟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马来西亚是伊斯兰国家,其政治发展与种族关系和伊斯兰教息息相关,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种族政治和宗教政治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安瓦尔事件以及伊斯兰党的理念和实践研究伊斯兰教在马来西亚政治民主化中的作用,进而探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与政治民主化的关系,探讨伊斯兰教能否推动伊斯兰国家的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探讨马来西亚政府对金融部门的干预措施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马来西亚政府的金融干预政策在促进本国金融深化、推动社会均衡发展方面成效显著;但在支持本国支柱产业的建设、促进工业化进程方面效果欠佳。这主要与马金融体制的局限性及其金融租金的分配有关。马政府对金融部门干预的实践给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马来西亚华人妇女社团组织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华人妇女社团组织的形式主要有:专属女性的妇女社团、妇女组或妇女部、华团青年组织中的妇女组织、最高领导机构华总的妇女部门.不同华人妇女社团组织有简单或复杂的内部机构系统.华人妇女社团组织活跃的社会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功效. 相似文献
16.
由于历史、地缘政治等原因和国际海洋法对马来西亚的刺激,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对白礁岛的主权归属展开了长达29年的争夺.新马两国对白礁岛主权归属的争端对新马双边关系和东盟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双方对白礁岛主权的争端过程和争端通过海牙国际法院得以解决也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随着马来西亚留学政策的转变,中马两国教育交流合作得以广泛展开.中国大陆赴东南亚"跳板国家"--马来西亚的曲线留学,一度成为留学新热点.当代马来西亚中国大陆留学生作为沟通中马文化的载体,在总体素养、留学趋势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开展对当代马来西亚中国大陆留学生问题的研究,对丰富中国东南亚留学生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9年马来西亚政局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与民生基本状况、政治力量结构、政治事件、公共政策等视角,尝试对2009年马来西亚政局的基本脉络做出分析,并提出关于今后马来西亚政局走向的若干判断. 相似文献
19.
在1999年马来西亚大选前夕,马来西亚2095个华人社团共同向参与竞选的各政治派别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政治诉求,旨在改变那些他们认为是不公平的社会政策,特别是种族间的不平等。诉求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引发了一定范围内华巫种族关系的紧张。为消除这种紧张关系,双方互有妥协,部分关键诉求最终被迫搁置。该诉求是一次典型的政治参与运动,有着特殊的历史与现实背景。新经济政策实施以后,华社已有多次诉求提出,1999年的大选和巫统的分裂则为其再次提供了现实机遇。然而,由于诉求提出的民间性、偏向性、时效性等特征,该运动因遇到诸多问题并未坚持久远。不过,诉求事件为华社政治参与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使之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20.
印尼与马来西亚是同文同种并具有共同宗教信仰的国家,国情也有许多相似之处.2004年是两国的大选年,大选后马来西亚巴达维政权稳固发展,印尼苏西洛新政府加大反贪反恐和重建经济的力度,两国将步入稳定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