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峰 《当代韩国》2004,(4):30-33
论金世宗时期的金丽关系@周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①参见魏志江:2001年“女真与高丽曷懒甸之战考略”,《辽金与高丽关系考》,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② 参见魏志江:2001年“十二世纪初金国与高丽的外交”,《辽金与高丽关系考》,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③ 《金史》卷129“张仲轲传”。 ④《高丽史》卷18“毅宗二”。 ⑤《金史》卷61“交聘表中”。 ⑥《高丽史》卷18“毅宗二”。 ⑦《高丽史》卷18“毅宗二。” ⑧ 《高丽史》卷18“毅宗二”。 ⑨《高丽史》卷19“毅宗三”。 …  相似文献   

2.
孙叔林 《当代亚太》2003,(12):55-58
精雕细刻 ,十年磨一剑《战后中日关系史》(194 5 - 1995 )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田桓主持的“战后中日关系史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 ,也是该课题组推出的“战后中日关系史丛书”的最后一部 ,即第四部。前三部分别为《战后中日关系史年表 194 5 - 1993》(1994年 8月出版 )、《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 194 5 - 1970》(1996年 5月出版 )、《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 71- 1995》(1997年 8月出版 )。显然这三部书都是为最终成果服务的 ,但本身又独立成书 ,且具有很高的文献史料价值。“战后中日关系史研究”课题大体于 2 0世纪 90年代初正式…  相似文献   

3.
张辉 《当代韩国》2001,(3):89-93
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取恭让王王瑶而代之,开创了李氏朝鲜,王氏高而亡。李成桂是在高丽末年对抗倭寇、红巾军以及北元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著名将领,不仅在其国内被敬为神人,在敌国也享有很高的声誉,曾与之作战的纳哈出对其称赞备至,“我本非与高丽战。伯颜帖木儿王遣年少李将军击我,几不免。李将军无恙乎?年少而用兵如神,真天才也!将任大事于两国矣”。丽末权臣李仁任专权,武臣崔宝、李成桂等一举将其势力歼除,虽大快人心,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中德文学关系研究概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向远 《德国研究》2003,18(2):54-59
中国学者对中德文学关系的系统研究 ,在 2 0世纪 30年代由陈铨先生开其先河 ,80至 90年代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成果体现在卫茂平的中德文学关系史的系统研究、杨武能的歌德与中国的研究 ,以及许多学者对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研究等方面。通过这些研究 ,中德文学关系中的基本史实得到梳理 ,中德文学各自的民族特色在比较中得以突显  相似文献   

5.
伍斌 《美国研究》2020,34(2):141-160
香港大学徐国琦教授近期出版多部著作,对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的国际化和国家认同等问题进行了系列研究。徐国琦教授对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重新定位。同时,徐国琦教授通过中国对国际体育的参与,透视中国的国际化进程。他提出的“共有的历史”,在推动中美关系史、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研究的同时,对中国处理未来同美国乃至世界的关系富有启发。不过,要更有效地发挥“共有的历史”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其概念、内涵、边界等方面需加以界定,其与国际史、跨国史、全球史等学术理念的关联与差别也需详细澄清。  相似文献   

6.
绪 论2 0 0 1年是世界经济状况发生重大逆转的一年。这次的逆转完全是因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美国的经济衰退所引起的。由于与美国、日本两大世界经济体同在一个圈子的关系 ,亚太经济圈内各经济体的经济因此相继发生问题 ,国民生产总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经济与贸易相辅相成 ,互为依托 ,由此而引起世界贸易增幅急剧下滑 ,其增长率与2 0 0 0年相比 ,由 12 .4 %下降为 1%。这次衰退的波及面之广、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这种状况远远超出了世界经济学家们的估计 ,这是 2 1世纪最值得研究和深思的问题。一、亚太地区各主要经济体在2 0 0 1…  相似文献   

7.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之间关于1986~1990年期间贸易和付款协定,自1986年1月1日起生效。这是苏中贸易经济关系史上的第一个长期贸易协定,是进一步稳定发展两国间互惠贸易关系的基础。依照该协定,1986年1月两国在北京签订了1986年贸易和付款议定书。  相似文献   

8.
胡晓进  任东来 《美国研究》2003,17(1):122-136
1972年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路易斯·亨金出版了《对外事务与宪法》①一书。作为填补空白之作 ,此书引起了美国法学界和政治学界的广泛注意。在该书的前言中 ,亨金指出 :“有关美国宪法的书堆积如山 ,有关美国对外关系的书也堆积如山 ,但它们是两座不同的书山。”亨金的这本书成功地在两座山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或者更确切说将两堆书融为一体。2 0多年过去了 ,世界发生了巨变 ,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也有所变化 ,但亨金的这本书在美国学术界的地位却没有改变。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 ,在一个美国越卷越深的世界中 ,美国的精英们急切地…  相似文献   

9.
新书架     
<正>中美关系简史:(1784~2013)陶文钊著外文出版社2015年第1版本书是作者用英文撰写的简明中美关系史,是他对自己2004年出版的中文版三卷本《中美关系史(1911~2000)》一书的内容进行浓缩、提炼的成果。全书对230多年来的中美关系史做了全景式的论述,共11章,分别是:中美两国的早期交往;"门户开放"政策及其实施;"华盛顿会议":美国与中国的革命和战争;20世纪30年代中美结盟抗击日本侵略;中美战时同盟;美国卷入中国内战;对抗与孤立时期;缓慢的解冻;艰难的正常化进程;后冷战时期中美关系的再正常化;21世纪的中美关系。在本书的结论鄙分,作者论述  相似文献   

10.
韩国素有“白衣民族”之称。翻阅韩国的历史,在其衣着习俗中必有“尚白”、“尚素”之说。这一特殊的风尚源远流长。《三国志·魏志·东夷传》:夫余“在国衣尚白,白布大袂袍裤,履革鞜”。这种白布大袂袍裤,其形状类似今日的韩服。韩国人的白袍,腰身肥大,裤有如灯笼跑裤,当系由夫余的服制演变而来。引日唐书·高丽传》:“衣裳服饰,唯王五彩,以白罗为冠,白皮小带,其冠及带咸以金饰。”又《新罗传》:“其风俗、刑法、衣服,与高丽、百济略同,而朝服尚白。”《隋书·新罗传》则称:“服色尚素”。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高丽郭元出使宋朝,自言其国“士女服尚素”。宋人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亦说:“农无贫富,商无远近,其服皆以白紵为袍。……臣闻三韩衣服之制,不闻染色。……旧俗女子之服白紵黄裳,上自公族贵家,下及民庶妻妾,一概无辨。”《燃藜室记述别集》:朝鲜“举国皆衣素”。可见,喜着白衣是韩国由来已久的历史传统。如今,在韩国农村老年人中间,一身白衣打扮的依然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1.
杭州大学日本研究所王勇教授是我国学术界近十年来崛起的一位新秀,他所编纂、翻译和撰写的一系列作品深受到国内外的好评。最近有幸拜读他的两部新著:《中日关系史考》(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和《超越时空的圣德太子》(日文版,日本大修馆,1994),感到颇有新鲜感,质量相当高,确实不凡。不仅角度新疑,想像为丰富,视野开阔,而且立论精当,考证严密,很有说服力,实在是值得一读。 《中日关系史考》以四篇十六章的篇幅,分别就历史、典籍、文物和文学四个领域里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考证,其中许多东西我国无人触及过的。特别在典籍篇,作者提出了“汉籍宏观研究的构想”,对“汉字文化圈”进行了研究,这是我国日本学研究领域内的一大突破。传统的中日关系史研究局限于中日两个国家,现在则跳出国别局限,把它置于东亚汉字文化圈的群体中加以综合考察,这不啻是一个大胆的研究偿试。在书中作者认为,汉  相似文献   

12.
美菲关系史研究具有三个比较明显的、值得讨论的特点:首先,其范围甚为广泛,因为菲律宾成为美国一块正式的殖民地将近五十年之久,故此研究美菲关系不仅要特别探讨外交、传教、贸易、军事、文化交流等类似的活动,而且还要考虑美国殖民政策的制定、实施及影响和菲律宾人对这些政策的反应以及菲律宾人同美国殖民主义的许多代理人的相互交往。换言之,美菲关系实际上不只是一个研究领域,而是两个研究领域。一个领域类似于研究美国同其他大多数主权国家的关系史,而另一个领域则是类似于研究英国、法国、德国或西班牙的帝国殖民史,后者已引致了学术…  相似文献   

13.
泰国贸易关系史 泰中关系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自从兰甘亨王朝以后,泰中双方交往频繁,持续不断,尽管当时还不象今天这样互派常驻使节,但泰国官方却常遣使团出访中国,直至1942年,因中国内部发生了严重事态,这种关系才一度中断。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不久,泰国与中华民国于1947年签订了友好条约,于是,在泰中关系史上首次互派了使节和领事。当年,泰国任命的大使被派常驻中国。后来,国民党退踞台湾,泰国驻华大使馆也跟随迁往台北。  相似文献   

14.
王臻  郑怡鹏 《当代韩国》2022,(4):108-126
近年来,中国大陆学者对朝鲜王朝历史的研究方兴未艾,不仅从国别史本体论视角研究朝鲜王朝的政治、文化发展,还从朝鲜王朝与明清关系史角度对双方的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学界朝鲜王朝历史研究成就斐然,但仍存在本体论研究薄弱以及学术争鸣不强、缺乏与国外学术界对话等问题,为此本文就上述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思考与改进的针对性建议,冀通过对朝鲜王朝史相关研究的反思,推动国别史研究、区域关系史学科体系建设的深入发展,探索出文科学术研究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十六世纪漳泉贸易港与日本的走私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世纪是中日贸易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由明朝规定的朝贡贸易制度,因不能满足日本方面对中国商品的迫切需求,造成日本各大名、寺社经常为争夺对明朝贡而展开激烈竞争。这种竞争到后来发展成宁波的拼杀事件——“争贡之役”,明朝以此罢市舶,严海禁,断绝与日本的正式贸易。而一些原先以“朝贡”名义来华贸易的日本商人只好转到漳泉沿海一带从事走私贸易,在当地百姓的接济和一些地方豪门望族的勾引下,这种走私贸易越来越猖獗,遂迫使明朝不得不在福建漳州月港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出海贸易,而此后的中日贸易走向已发生变化,成为仅有中国商人载运货物到日本的单向贸易。  相似文献   

16.
《华东正音通释韵考》之华音声母边滢雨一、绪论韩国语与汉语是系属迥异的两种语言,不过因为韩国古代有语言而无文字,所以便借用了中国文字──汉字为韩语早期的书面语。高丽时代(941—1392)起实施科举制度,汉诗、汉文成了一般文人、学士必备的素养,于是韵书...  相似文献   

17.
钱林森 《法国研究》2004,(2):98-105
20世纪是人类集体剧变的时代,是东西两大文明由对峙走向对话的时代,也是饱尝西方列强“坚艇利炮”之苦、身受锁国禁闭之害的中国人,从长梦中惊醒,“睁眼看世界”的新时代。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大背景下,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有不少图强思变的中国学子纷纷踏上了西去求知的旅程,一时间便形成了海外留学生群,构成中外文化关系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因着不同的政治、文化机缘,来到陌生的异域飘泊、寻觅、求索,聚集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群落。他们中的多数人,在蛰居他乡期间,一方面坚守着民族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又企图拥抱世界文化,这…  相似文献   

18.
王桃 《东南亚研究》2006,(3):83-86,96
基于中越之地域与历史关系,中国学者对两国之关系虽然缺乏热情,但一直有所注意。随着近年学界对中外关系史的重视,相关研究成果也有较大的增加,然而至今尚没有总结性的文章。本文试图对过去百年来中国学者在中越关系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希望对推进此领域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以数字技术创新发展易货贸易,不仅是贯彻落实“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重要精神的表现,也是加快形成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在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下,易货贸易通过数字赋能可以解决以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供需难匹配等传统难题,并面临着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特别是,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的叠加影响,数字赋能下的易货贸易有望成为应对世界经济“动荡”与“变革”等不确定性和风险的重要举措,并成为未来贸易方式的主导形态和新增长极。中国亟待抢抓这一新战略机遇,其战略意义不仅在于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实现中国对外贸易“增量提质”,更为重要的是,能更好地服务国家统筹开放和安全、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等战略需要。为此,中国应尽快启动易货贸易新战略,依托数字赋能推动易货贸易创新发展,并将中国打造成为全球易货贸易的中心和枢纽。这也是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建设数字贸易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20 0 2年7月,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以丛书之十五形式推出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李明欢教授所著《欧洲华侨华人史》一书(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 ,成为国内华侨华人研究界引人注目的一件事。该书总凡860页,共计70余万字。单论量而言,就已足见其相当分量,但该书出版的意义显然还不啻如此。“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侨华人。”此言是国内华侨华人研究界用以形容华侨华人分布之广泛和生存力之顽强的常见表述。然而,“有华侨华人的地方,就有华侨华人研究”,则可以说是得益于《欧洲华侨华人史》的出版才有更完整的体现。因为,在该书问世之前,国内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