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然而,在大规模的造成运动中,其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本文通过考察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的保护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立法体系、理顺行政管理关系、保证资金投入、增强保护意识、构建多元化公众参与体系、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提出完善古都历史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大量的文化遗产被后人所继承,但是许多文化遗产因为保护不周而受到国外的威胁。例如,我国是世界上第一部英雄史诗《格萨尔》的故乡,但最早出版20集《格萨尔》史诗的国家却是巴基斯坦;蒙古国已成功申报马头琴为世界遗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各个国家的城市都彰显了独特的文化底蕴。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其城市史也具有灿烂的历史。自1982年起,国务院陆续公布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名单,至今共有108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3500年悠久历史的武汉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这座城市里,散落在寻常巷陌的名人故居,宛如一颗颗珍珠,串起了武汉的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4.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与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分析入手,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法律保护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5.
唐海清 《时代法学》2009,7(4):107-112,120
武装冲突情况下文化遗产国际法律保护是文化遗产国际法律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拿破仑战争”到“一战”,再到“二战”,文化遗产所遭受的严重毁损和流失客观上导致了武装冲突情况下文化遗产国际法律保护的萌芽、形成与发展。武装冲突情况下文化遗产国际法律保护在历史演进中,以禁止战时掠夺为基本原则,不断完善法律规范、扩大保护范围、加重保护责任、加强保护措施,从而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姓名权是最为基本的人格权,对姓名权的法律保护,国内外都经历了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财产的法律保护可以是全方位的,既有国际法的保护,又有国内法的保护;既有公法、社会法的保护,也有私法的保护.我国对非物质文化财产的法律保护应建立一种相互协调的体系,可以形成宪法、行政管理法、国有资产法、知识产权法、民法等公法、社会法、私法部门综合管理和保护的体系.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路径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墨丝 《河北法学》2011,29(2):107-1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路径的选择不仅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政策选择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性质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的双重利益关系,从而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路径选择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即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应当兼顾和协调公法保护和私法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工作是国家坚持可持续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状况进行宏观分析,针对当前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性法规进行仔细梳理,并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进行思考的基础上,从民事法律保护、行政法律保护的角度出发,对如何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提出了建议,希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能够早日完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0.
日前,由芜湖县档案局(地方志办公室)、文广新局、规划局、文联及县作家协会共同编撰的历史人文丛书《水乡记忆——邂逅芜湖县美丽的古村落》正式出版,得到这一喜讯我彻夜难眠,更加激发了我依法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美好乡村建设的不断加快,许多老街、古村落正逐渐消失,一些流传的民俗也随之逐步消亡。  相似文献   

11.
杨丹丹 《法制与社会》2014,(18):231-232
我国关于太极拳的申遗开始于2008年,时至今日仍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通过。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在拥有众多名胜古迹的同时也为人类社会留下了极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如何保护与传承这些遗产是个难题。本文在分析我国申遗过程中出现的各方面的问题与障碍的原因的基础上,同时借鉴吸收日韩等亚洲国家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在法律保护方面的先进之处,加强我国在法律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进行必要变革,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值得在我国正在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中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界定、分析其立法保护现状,进而提出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和保护难度,探讨如何从法律角度对其加强保护的思路。在此基础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已实现其保护和传承双丰收的目的,为国家保存大量丰富而新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日益增多的挑战,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逐渐引起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产生的历史,并与其他相似概念的作出区别。重点分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保护制度,包括代表作名录制度、国际合作和援助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制度、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15.
长久以来,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多种原因,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更好的保护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通过法律手段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6.
十二木卡姆是新疆特有的一种民族艺术形式,被联合国及我国国务院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故对十二木卡姆的法律保护具有重要性.然而当前对十二木卡姆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不能对十二木卡姆进行有效保护.对十二木卡姆的法律保护不应局限于利用知识产权法的固有模式,可以把公法和私法保护相结合建立新的保护十二木卡姆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7.
工业革命以来,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一样,也遭受着所谓现代性的侵蚀。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要求缔约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然而对其保护对象在规定上因抽象性不强而留有争论,此也影响到我国立法。从文化本身、立法目的和保护措施等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进行论证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是一种生存样式(方式),其保护的不仅是基于该生存方式而生的知识或形式,也更是针对创造这种形式的能力,以及运用这种能力的生存方式本身。但是,在现代性的背景下,保护面临极大困境,因不当商业化和民间信仰的普遍缺失等原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的"真实性"、"传承性"和"整体性"保护要求实际难以达到,从而影响保护效果。从长远看,这是立法和司法实践以及法学界应长期思考的未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疆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近年来,由于遭遇到了一些外来文化冲击,加上对非遗保护意识比较淡漠等原因,致使非遗危机四伏,现状丞待改善,对其进行保护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本文作者介绍了新疆非遗的具体表现形式,分析保护非遗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提出加强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当前中国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现状,对国内外文化遗产的概念、保护理念及立法模式等基本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指出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应注重基本问题的研究,系统的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研究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及其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惠萍 《政法学刊》2005,22(1):109-112
随着商业秘密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商业秘密对企业的财产价值越来越显露出来,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广泛存在。商业秘密导致侵权的纠纷、冲突越来越严重,急需求救于法律手段来给予保护如何选择合理的立法形式以提供完善的法律保护则是我国商业秘密在立法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