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永安 《学理论》2012,(13):54-55
青年毛泽东曾提出了详细的新村建设计划,一方面反映了他当时还处在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之下,另一方面也清晰地反映出他在思想转变过程中的进步。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青年毛泽东逐渐认识到要在现实社会中通过和平改良方式实现理想社会,是根本办不到的。这推动他转向暴力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极力同错误路线作斗争、同质疑论调作斗争、同封锁围困作斗争、同低潮逆境作斗争,成功开辟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和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毛泽东的革命斗争展现出坚持真理、胸怀大局、克敌制胜、英勇无畏等共产党人的优秀特质。研究、回顾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的实践成就与内在特征,对于新时代新征程弘扬伟大斗争精神,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胜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李海泳 《学理论》2023,(1):26-29
实事求是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成功运用和创造性转化。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没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国就不会取得历史性的成就与变革。通过探究实事求是的实践意蕴、逻辑理路及现实启示,以期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现实工作的过程中为克服理想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权威主义和片面主义等错误倾向和观点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对我国传统社会管理模式的超越,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对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社会风险问题叠加、社会力量增能、公民权利伸张、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发展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而作出的战略抉择,体现了中国治理文明的重大进步。在新的时空境遇中,社会转型和变迁中出现的“原子化”动向、社会转型中的信任困境、现阶段社会参与机制短板掣肘,给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带来了不可小觑的考验与挑战。因此,要牢固树立以社会为本位的理念,完善协商治理机制,大力培育公共精神,积极推进网络化治理结构建设,让平等参与、互信合作、责任共担、风险共抗、普惠共享等公共品行转化为社会行为和价值自觉,从而筑牢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之基。  相似文献   

5.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判断的科学性在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既具有现实依据,又具有理论依据;既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又符合理论逻辑。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具有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在群众路线的创立、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着力从宗旨论、立场论和方法论三个维度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系统阐述和科学提炼,并相应提出了群众路线的实现机制,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的正式确立。认真研究和总结延安时期毛泽东关于党的群众路线及其实现机制的思想,对于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王永凤  纪向荣 《学理论》2022,(10):46-48
中国共产党百年治党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治党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百年来党蓬勃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必然之路。在百年治党历程之中,坚持党的领导是百年治党的根本保证,保持自我革命是百年治党的内生动力,抓好政治建设是百年治党的政治保障。新时代推动党的建设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提升党的领导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筑牢党的执政根基;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发挥党的最大优势;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结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相似文献   

9.
杨龙祥 《理论视野》2023,(11):90-94
中国共产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是自我革命。它的历史逻辑在于党历史上有着批评和自我批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同错误的人和事作斗争并纠正错误等光荣传统,这些光荣传统衍生出的内在驱动力,同当前自我革命的行动之间形成必然的联系,增强了党执政的力量。它的现实确证主要体现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坚守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全面领导,使得党能够永葆先锋队的性质。这一重要论断为深入开展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引领社会革命,使党通过斗争赢得未来提供了基本遵循。同时,也为世界工人阶级政党发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0.
11.
毛泽东凝聚民心的思想策略内涵丰富,成功实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价值、制度整合和资源整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各种社会组织的作用、树立清廉为民的党员干部形象、公正共享的社会资源分配理念等是毛泽东凝聚民心的主要策略方法。毛泽东凝聚民心的思想策略方法启示我们,要切实贯彻"以民为本"的思想理念,提高党治理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和实践水平,持续推进深入民心的党风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人的解放"、"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的理想社会目标,而这个理想社会的现实形式即是社会和谐.社会和谐从其不同层次来看,有个人和谐、单元和谐、地域和谐和社会和谐,分别展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及要求.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顺乎天理人情和历史规律,同时必须明确"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相似文献   

13.
青年毛泽东的成长经历对毛泽东一生的成就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青年时期就树立远大理想,刻苦求学的精神,磨砺顽强的意志等思想在当今时代仍然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当代大学生应该充分了解毛泽东当年的成长经历,积极借鉴毛泽东的成长经验,从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社会主义公平的探索实践。毛泽东强调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消除两极分化;强调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劳动者参与管理的权利是最根本的权利;强调要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这些正确思想对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促进社会公平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构公民社会是中国社会未来发展必然趋势。然而,时至今日中国公民社会的建构仍然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游走,这种差距使得中国公民社会建构任重道远。本论文正是基于为了更好推动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从中国公民社会建构缘起入手,论述中国公民社会建构的理想与现实之差距,指出中国公民社会建构的路径选择,以期给中国未来公民社会的构建提供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成为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历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春 《理论探讨》2004,7(1):13-15
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勇于理论创新、善于理论创新的品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大可借鉴的历史启示。即自觉地把握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方向;自觉地树立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观;自觉地担负起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和谐理想与不宽容现实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理想。早在先秦时代,古人即从乐律的和谐发现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自然理性,并把它推进为“道并行而不相悖”的社会理性,由此提出“德行宽容”的主张。然而在古代“尊压卑,固其义”的专制制度下,和谐理想与宽容精神不但未得到落实,反而走向它的反面。今天,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只有汲取古代失败的教训,加强制度机制的建设与社会生态的培育,和谐理想才能转化为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8.
19.
《学理论》2019,(11)
道路问题是关乎事业成败的核心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着中国建设发展之路。70年来,经历了曲折艰辛,应对了风险挑战,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回望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开辟、发展的历史征程留给我们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财富。立足现实,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交汇口,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需要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立足基本国情,坚持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20.
中产阶层的发展与市民社会的发展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中产阶层的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和制约着市民社会的发展;中产阶层生存状态的改变,也使市民社会改变自身的形态。如果中产阶层的发展缓慢,中产阶层不是占据社会结构中的主体地位,那么,即使社会制度如期构架起来为市民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秩序环境,市民社会的发展还会举步维艰。只有在中产阶层发展壮大的基础上,才有市民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