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建构青年群体的政党认同对于政党的长期存续和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来看,建构青年政党认同工作的主体逻辑突出表现在价值引导的层面,在具体权益维护层面则缺乏力度,这就需要以共青团为核心的政党青年组织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主动适应青年群体形态变化,全面理解青年权益并在网络、社会、政治的三维空间中创新青年权益工作路径,在权益逻辑层面实现青年政党认同的有效建构。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以其前所未有的独特的传播方式已成为人类共享社会文明的便捷手段之一。网络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大学生更是以鲜明的视觉和具有广泛传播性知识群体的角色成为参与网络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给青年大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时代网络社会构成主体的青年网民,在重大疫情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信息传播意愿不足、线上及线下法治联动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青年网民"在重大疫情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缺位现象。这不但会导致"部分青年网民"与现实生活脱离,更会对整体青年网民的社会化带来消极影响。因此,有必要从价值观层面加强引导,激发"部分青年网民"的社会意识;发挥"疫情话题领袖"的引领作用,建立正能量的网络社群;依法强化"部分青年网民"的主体意识,促进网络社会良性运行;激发青年学生网民的责任感,唤醒"部分青年网民"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4.
塑造积极网络社会心态是提高网络治理能力、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议题,同时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青年作为网络使用主体,是网络社会心态的重点研究对象。培育青年群体积极网络社会心态迫在眉睫,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健全网络监管制度机制,保障青年网络社会需求;发挥网络媒体作用,提高青年网络社会认知;融合线上线下心理教育,调适青年网络社会情绪;把握网络舆情发展态势,引导青年实施网络利他社会行为;着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青年网络社会价值观和认同感。综合施策,全方位、多角度地培育青年积极向上的网络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信息网络化的时代。随着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网络文化正日益改变着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信息网络化的时代.随着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网络文化正日益改变着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浅析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 《党史博采》2007,(11):28-29
互联网以其前所未有的独特的传播方式已成为人类共享社会文明的便捷手段之一.网络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大学生更是以鲜明的视觉和具有广泛传播性知识群体的角色成为参与网络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给青年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因此,我们应采取措施,扩大其积极影响,同时尽可能防止由此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网络社会作为当代青年成长最为重要的背景之一,在更加凸显青年的主体特性的同时,也造就了青年的成长困局。文章从教育视野出发,沿着当代青年"网络原住民—网络新青年—圆梦新一代"的成长路径,明确了网络社会给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而重新审视了我们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方法和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9.
当代青年网络意识形态的引导面临全球化语境中社会思潮多样化、信息化浪潮中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青年思想意识活跃需要转换引导方式的社会语境。青年丁真爆红的网络现象中,主流媒体对青年网络意识形态的引导主要表现为校正网络意识形态的审美标准、发掘真善美的精神特质、珍视努力奋斗的草根人物等方面。提升当代青年网络意识形态的引导力,需要尊重青年诉求、创新引导方式和坚持价值引领,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时代,多元社会思潮的网络传播对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影响和冲击日益加剧,致使青年核心价值观认识意识模糊、青年价值选择多源性冲突和困惑、青年价值表达和行为选择功利化。研究表明,社会思潮主要通过假借"利益代言"、设置"话语陷阱"以及利用"碎片化"传播等方式对青年施加影响,造成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危机。在社会思潮网络传播影响下,提升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意识,需要遵循价值认同规律和青年身心成长特点,在知行合一上下工夫,通过创新话语体系、整合传播体系、关注青年利益需求、注重生活化培育和网络培育等方式,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年的精神追求,外化为青年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时代我国网络政治生态治理在政府、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都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政府层面,主要表现为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不足、网络环境的监测机制不健全、网络事件的回应机制不畅通等;在社会层面,主要表现为网络信息传播的"守门人"角色缺失缺位、网络群体极化现象严重、网络社会的价值评价标准混乱、网络信任愈加脆弱等;在个人层面,主要表现为从单向信息获取到双向信息互动的迷茫、网络社会性弱势群体的盲思、网民政治参与的盲从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网络时代政府"管理"角色转换不到位、多元网络文化的冲击和网民知识素养的欠缺。破解这些网络政治生态治理中的问题,需要各方齐心协力,众擎易举。在政府层面,要实现从"管控"向"管理"的转变;在社会层面,要做到自我规制与社会教化并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在个人层面,要克服"乌合之众"心理,做理性守法的网络公民。  相似文献   

12.
网络暴力现象中的青年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既是网络暴力的积极参与者,也是网络暴力的主要受害人群.青年参与网络暴力,是由去个体化心理、相对剥夺感和逆反心理、自我辩解与正当化心理和成就动机心理等共同引起的.同时,参与网络暴力也对青年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社会态度、社会行为以及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发展健康的文化心理具有负面作用.要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进网络技术建设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入手,消除网络暴力对青年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青年网络民族主义参与过程中的极端行为出发,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着重分析了从众效应、个人成就动机效应、去个性化效应、群体非理性效应等社会心理因素,对青年网络民族主义参与过程中极端行为的影响与互动,并据此为提高青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合理化建议,确保实现青年以理性的心态参与网络民族主义,从而强化青年大学生的理性爱国行为,引导我国网络民族主义的理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青年网络民族主义参与过程中的极端行为出发,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着重分析了从众效应、个人成就动机效应、去个性化效应、群体非理性效应等社会心理因素,对青年网络民族主义参与过程中极端行为的影响与互动,并据此为提高青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合理化建议,确保实现青年以理性的心态参与网络民族主义,从而强化青年大学生的理性爱国行为,引导我国网络民族主义的理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开展文化活动的新场域。通过对网络符号的大量生产,青年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中重塑社会关系、定位社会身份。文章从网络符号的形成与价值入手,对网络符号进行文化解读,透视青年大学生的身份焦虑,把握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规律。  相似文献   

16.
正在当下社会,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衡量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网络信息安全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从国家层面来看,网络信息安全是意识形态安全的技术屏障,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维护国家主流价值观的技术保障;从社会层面来看,网络信息安全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有助于提升舆论引导力和政府公信力;从个体层面来看,网络信息安全是维护个人网络信息权利的基本前提,所以,应该从立法、制度、技术、伦理等多角度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17.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由于近20多年来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造成的新环境,新的现实,也由于当前世界经济、政治形式的变化及多样性,使众多青年的思想产生了新的变化,作为基层的从事青年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了解青年的思想变化,把握其变化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帮助青年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把青年的思想统一到社会主义主旋律上来是当前思想政治领域极为重要的问题。一、影响当前青年思想变化的社会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从社会现象层面看主要是出现了五个“多样化”,从社会…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弱势群体成为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社会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积极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本文拟从政府社会保障层面,经济层面,社会政策层面,NPO、NGO层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9.
社会思潮作为一种思想潮流,其发展有三大走向:情绪感染与心理共鸣层面的走向;知识观念与思想理论层面的走向;价值观念层面的走向。基于新时期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从社会思潮三大走向的视域看,新时期社会思潮对青年群体的影响呈现出以下特点:随机性与扩张性;层次性与选择性;弱化效应。  相似文献   

20.
网络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从国家层面来看,网络信息安全是意识形态安全的技术屏障,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维护我国主流价值观的技术保障;从社会层面来看,网络信息安全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有助于提升舆论引导力和政府公信力;从个体层面来看,网络信息安全是维护个人网络信息权利的基本前提,应该从立法、制度、技术、伦理等多角度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