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胡小蓉  王力 《理论探讨》2003,7(4):108-110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的道路”探索的基础上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续和拓展。二者相比较 ,提出的时代背景不同、内涵不同、应处理好的关系不同、核心内容不同。坚定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开创和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后,毛泽东提出并阐发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的思想,并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进行过艰辛的探索,积累下宝贵的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一、毛泽东邓小平在对外开放问题上的共识毛泽东没有明确地使用过:“对外开放”的概念,只是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过如何  相似文献   

4.
实现现代化,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主题。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不仅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扫清了中国通向现代化道路的障碍,而且在对中国的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中国现代化的内涵及目标、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探索中,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目标,提供了一条富有原创性和启示性的思路,这对于新世纪我们党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钟礼国 《理论探索》2004,7(6):79-80
新中国成立后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实际出发 ,“以苏为戒” ,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战略进行了长期而艰难的探索 ,先后提出了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化标准、科学技术的应用、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等方面的理论问题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战略理论。  相似文献   

6.
作为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篇之作,《论十大关系》这篇光辉文献不仅标志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且确立并特别强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一重要原则,并开启了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工业化道路的宏伟篇章。这篇光辉文献不仅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而且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历史性著作,更对新时代沿着正确道路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早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样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推进国家现代化是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为应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冲击,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渐明晰:现代化之于中国的首要意义在于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赢得国家独立,迎接现代化成为先进政党改变落后国家状态的战略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最初将现代化定义为工业化,将其作为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并在探索中逐步明确和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与基本内涵,开启了追赶世界现代化的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愈加自信,“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是可以引领世界现代化前进方向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重大命题,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开辟和推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新时代概括。要深入理解这一命题,需要将其放置于世界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宏观视野下考察和审视。鸦片战争的爆发迫使中国被动开启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让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中国道路的本质规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就是带领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在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节点,立足唯物史观,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百年探索的历史脉络,全面总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就和经验,对于进一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现代化道路的方向和核心力量,坚定不移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其现实的和具体的战略形态而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通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而全面推进的。读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核心价值和建构逻辑,才能更加自觉和有效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集中汇聚了中华民族百年以来的革命性变革和时代性进步,集中展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总体性布局和战略性导向,必将科学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帮助中国人民有效应对当今世界复杂变局进而创造第二个百年辉煌。文章从“坚守一种初心”“统筹两个大局”“把握三种逻辑”“推进四大创新”等多种视角,在历史与时代、中国与世界、理论与实践等多维统一中探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揭示其核心价值和建构逻辑,彰显其比较优势,领会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创造百年辉煌的思想智慧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从国家治理的战略大局出发,对国防和军队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宝贵成果。毛泽东在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党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在辩证考量“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与“人民解放军又是一个工作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发挥军队在国防和生产中的双重作用,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强劲发展动力;在发展现代化武器装备、构建正规化管理体制、加强科学化军事教育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为国家治理提供了长期安全环境。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不仅促进了新生中国的稳定与安全,也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历史启示与经验参照。  相似文献   

11.
一部中长期规划编制实施的历史就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逐步形成发展的历史。在不同历史时期,中长期规划发挥了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奠定基础、确立方向、明确要求、提供遵循的作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中长期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展现出长远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与时俱进与战略定力相联结的鲜明特点。做好新发展阶段的中长期规划工作,“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利用好,中央和地方关系要处理好,中国与世界发展要观照好。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卓越领袖,又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运动的伟大先驱者。本文从毛泽东对于中国国情的科学认识,对主要矛盾转化的分析,对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设计以及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从生产关系到上层建筑的一系列调整和改革的构想等方面,阐述了毛泽东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邓小平参与了毛泽东对于中国建设道路的历史性探索。当中国进入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后,他又是毛泽东开创的伟大事业的主要推进者。本文从邓小平蕴酿并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以及对于改革开放等问题的深刻论述,阐明了在中国建设道路问题上邓小平与毛泽东的继承与发展关系,评价了邓小平在这一问题上杰出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论断,高度凝练的新道路和新形态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从文明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动态上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形态内在关系的揭示指导着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也指引着人类命运与共的现代化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玉才 《学理论》2022,(9):12-15
经过一百年的接续奋斗,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本质特征和发展优势。在“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与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指导思想。这一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解放思想、反复实践的探索过程。 一、党的八大对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崭新课题。由于缺少或没有经验,使得一些国家不得不照搬了前苏联模式,结果收效甚微。前苏联在“二十”大后,经济建设暴露出许多问题,迫使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6年4月,毛泽东集中了党中央集体的智慧,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把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任务摆到了全党的面前,开始提出我们自己的建设路线的重要思想原则。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出的“我们一定要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思想,为党的八大召开从思想理论上做了重要准备。 党的八大的基本任务是:总结党的七大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八大的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张波 《行政论坛》2022,(6):5-11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探索—追赶—超越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历经由被动卷入到主动谋强、由效仿借鉴到自主探索、由单一工业化到全面协调发展、由共性到个性与共性兼容的实践历程,成功探索出内蕴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出兼具民族特色与世界普遍意义的现代化范式,具有重要的原创性价值。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探索不仅在事实上推翻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论调,而且冲破了“工业化等同于现代化”的认知误区,是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新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作为不同于以往现代化模式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对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启示意义在于:一是坚持现代化探索的自主性;二是坚持现代化道路的创新性;三是坚持现代化动力的协同性;四是坚持现代化发展的可持续性;五是坚持现代化经验的共享性。  相似文献   

17.
张旭东 《党政论坛》2008,(12):26-27
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是以学习苏联为主的。党的八大前后,由于苏联社会丰义建设过程中逐步暴露出一些弊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以苏为鉴”的命题,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开宗明义就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并用它作为贯串十大关系的纲。研究他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贵探索,是离不开这个基本方针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方法毛泽东说:“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毛泽东著作选读》第720页)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妇女饱受“四权”压迫的悲惨历史与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的现实需要以及对中国妇女解放道路的理论思考,毛泽东以经济形象、政治形象、文化形象、家庭形象、革命形象为主要内容对中国新妇女形象进行建构。其建构出的中国新妇女具有“男女并驾,如日方东”的劳动者形象、“团结起来”“站立起来”的主人翁形象、“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学习者形象、“勤俭持家”的家庭建设者形象与“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斗争者形象的多维面相,体现了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丰富内涵。毛泽东对中国新妇女形象的建构,在思想遵循、着力路径与目标导向等方面有其鲜明特征,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秩序与妇女自身的现代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探索过程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形成内在规定性,内蕴着三重面向。从现代化面向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遵循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又扎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传统与现实境况,凸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殊规律,体现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有机结合;从社会主义面向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与推进现代化的双重任务,完成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由马克思视域中的“历时性”关系转向中国实践场域下的“共时性”存在,从而赋予现代化以社会主义性质;从文明面向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然产生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不仅符合人类文明演变规律,其自身目的旨趣又推动和引领人类文明向前发展,充分彰显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