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奋斗创造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并在新时代成功推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正式出场。党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进程中,凸显了这一崭新的文明形态领导力量的先进性、奋斗目标的人民性、结构要素的整体性、建设关系的和谐性、世界愿景的合理性等显著特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伟力,赋予了中华文明新生机,开辟了社会主义文明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样态,对中华民族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2.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的新篇章。从文明形态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批判与超越,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继承与扬弃,是对中华文明的植根与创新。人类文明新形态汲取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为人类文明发展指明了新路向。  相似文献   

3.
陈首珠 《学理论》2022,(11):47-49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之际开创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崭新社会发展形态,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中国实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多方面的实践经验,包括始终坚持党对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全面领导,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成功转型,有效实施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德法兼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4.
王哲 《理论导刊》2023,(11):12-18
形态是通过现象揭示本质的桥梁与中介,对一种文明形态的认识需遵循形态自身的逻辑和秩序。语义构词、系统结构、发展演进是解读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维度。构词形态从形式角度阐释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概念的用语逻辑;结构形态和发展形态从内容角度分别揭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系统样貌和历史规律。人类文明新形态通过全面、协调、开放的理念设计与制度安排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呈现出“一核两翼”的结构特征。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对人类文明发展格局与方向产生积极影响,其现实性存在具有强烈的历史必然性与历史正当性。  相似文献   

5.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维度,探寻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既是总结概括中国式现代化历史经验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征程丰富拓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7.
以马克思主义系统阐释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深刻回答三个基础性问题:其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如何看待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其二,人类文明新形态何以在当代中国出场?其出场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其三,在当代中国出场的新文明何以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论述可以发现,他们具有丰富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思想,对“现代社会是否存在不同于资本文明的新文明形态”“如何创造这种新文明形态”的思考与解答,构成他们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条清晰线索。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所以在当代中国出场,是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因素决定的,其经过从崇尚“社会进化论”到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从学习借鉴苏联式现代化到独立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重大历史过渡,最终在新的时代方位隆重出场。中国创造的新文明之所以一经出场就能够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当今时代大变局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中国把握历史主动的必然结果,更是这种新文明的本质属性使然。  相似文献   

8.
9.
10.
吴建永  王林玉 《求知》2022,(1):32-34
<正>文明与野蛮相对,是标志人的存在状态和社会进步程度的范畴。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探索摆脱野蛮状态,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屈婷 《求知》2022,(3):31-3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意义作了进一步阐明并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制度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基础性制度保障。建党百年来,党内监督制度变迁经历了初步确立、曲折发展、稳步健全和成熟定型四个阶段。历史制度主义聚焦制度的变迁逻辑议题,借助这一理论视角有助于探索百年来党内监督制度变迁的制度环境、动力机制以及路径依赖,全面呈现党内监督制度的变迁逻辑。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党内监督法规的执行保障机制、完善党内监督的方式和理念、健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体系应当成为今后党内监督制度效能优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鲜明特征标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体现了对历史大势和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对西方式现代化的深刻反思、对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又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现了对西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借鉴和超越。在价值立场、文明内涵、思维模式、发展旨归、战略路径和领导力量等方面回答和解决了全球共同关注的基本问题,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自主探索实践,是世界文明史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其努力在于对引领人类未来前进方向的新型文明价值观形态、对于新质的发展理念和模式的严肃思考和实践探索。作为对"西方文明"主宰下现代化发展逻辑的历史性反思与实践性超越,中国为全球共享的文明新体系、发展新形态贡献"中国道路"与"核心价值观"的智慧;着眼中西文化选择之间激烈交锋、冲突以及复杂博弈的非确定性情境,面向未来,无论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还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所确立的"五大理念",其所承载和彰显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新文明理念的愿景预期、合理形态的制度价值实践、新文明人格类型的确立与塑造,以及对人类未来发展前景和命运的一种高瞻远瞩的理性筹划、审慎设计和有效践履。  相似文献   

15.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积累的一条宝贵经验,是贯穿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伟业的伟大实践活动中的价值关怀。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论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实践逻辑是历史逻辑的基础,历史逻辑是实践逻辑的必然。坚持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就必须从近现代中国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每一历史阶段社会实践活动中,把握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哲学的视角,唯物史观和文明形态史观这两种解释、构建人类文明的宏伟叙事,在理论上具有诸多相近之处。然而,这两种理论在本质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思想的截然对立,在一些具体观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不同。因此,比较两者的理论异同,对于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论断,高度凝练的新道路和新形态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从文明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动态上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形态内在关系的揭示指导着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也指引着人类命运与共的现代化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四个自信”是一个整体,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自信,具有强烈而鲜明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文明逻辑和价值逻辑。只有把“四个自信”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自信的总体性视域中,才能正确把握“四个自信”的逻辑理路及其核心要义。“四个自信”是建立在科学根据基础之上的实践自觉,其真谛与要义在于推动和引领当代中国实践,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属于社会主义文明的范畴,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坐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实现了人本逻辑对资本逻辑的超越。在严格的意义上,“四个自信”就是中国人民对自己的自信: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自己走出来的,中国理论是中国人民实践的理论总结,中国制度是用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正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也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期,中国共产党必须带领人民持续开展伟大的斗争。但新时代我们党所进行的是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呈现新的历史形态的伟大斗争。伟大斗争具有新的历史任务、新的方略设计、新的斗争重点、新的斗争内涵、新的斗争样态,要赢得这场伟大斗争的最后胜利,就必须自觉遵循伟大斗争的实践逻辑和基本规律,发扬斗争精神,讲求斗争策略,善用法治方式,把握斗争导向,坚持底线思维。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进行分析,可以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的变迁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从结构观来看,我国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的变迁主要受到宏观制度背景的影响。从历史观来看,重大事件的发生是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变迁的关键节点。新时期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的改革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结合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要,敢于在“关键转折点”打破消极的路径依赖,积极关注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推动社会组织进入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