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郎宝,今年40岁,是2000年来农二师三十三团五连落户的河南尉氏籍劳务工。2002年,郎宝在农行贷款3万元,两费自理承包了连队50亩棉花。当年,郎宝卯足劲干了一年,年底棉花每亩单产籽棉380公斤,还清贷款,交够团场后,获纯利1.5万元。第一次尝到承包的甜头,郎宝的胆子更大了。2003年,他又到农行贷款5万元,两费自理承包了连队102亩棉花。科学种田,郎宝  相似文献   

2.
八十四团农七连外来工黄玉明,看准了该团鼓励职工致富的优惠政策,1994年搞“两费自理”,出资8500元,承包土地89亩,成为农七连外来工“两费自理”中的第一个承包大户。 黄玉明,1985年从四川来疆投亲到八十四团农七连。他26岁左右,个头不高,能吃苦。从1985年到1991年六年中,每年春、  相似文献   

3.
黄增群是农一师十三团十三连的一名女职工。2000年,十三团全面实行两费自理,承包土地需要先交自理金,当时连队有人积极承包,也有人观望。黄增群夫妻俩一商量,就承包了连队一块土质条件不好、又没有人愿意包的200亩棉田。她家的亲戚知道后,都说她:"你别  相似文献   

4.
王翠英,一个从中原大地来到31团11连植棉的柔弱女性,7年来共为团场交售籽棉25.5万公斤,个人赢利10.48万元,并连续7年荣获团“先进生产者”、“三八红旗手”等诸多光荣称号。 1994年,两费自理承包在31团首次推行。看到团场对两费自理的优惠政策,王翠英承包了11连因多年亏损而无人承包的95亩土地。一位要好的姐妹劝她说:“傻妹子,别出风头了,还是换块像样点的地吧,钱不是风刮来的。”可她却说:“大家都去包好地,让赖地撂荒  相似文献   

5.
一二三团十四连老职工戴冠云冒险两费自理承包了15亩棉田,8月20日经连里技术员鉴定。每亩地可产籽棉甚少350公斤。 50多岁的老职工戴冠云不仅种地是个好把式,而且教子有方。1990年以来,他家三个子女相继考上了大学。供三个子女上大学,是他的当务之急。然而,年初,他却冒了个险,两费自理承包了15亩棉田。这一下,他不仅磕空了家底,而且连老伴的一年退休工资也抵压上了。子女们都为爸爸捏了一把冷汗,万一遇上了前两年那样的雹灾,  相似文献   

6.
农二师二十一团在抓政务公开工作中。一是抓改革发展的难点;二是抓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三是抓廉政建设的关键点。该团的具体做法是: ——派工作组赴基层单位宣讲土地长期固定两费自理划分两用地等政策,公开单位生产财务计划,职代会审议决定承包方案,公布上缴两费自理金、租赁金情况。由于职工对政务事  相似文献   

7.
1998年,刚满28岁的张素梅随丈夫举家从重庆来到农二师三十团双丰镇。2002年,团场推行两费自理土地承包,张素梅率先缴纳了50亩承包地的生产资料自理金,实行了全费自理。这一年她每天早出晚归,精心管理,汗水落地摔八瓣。在她的辛勤劳作下,年底她种植的棉花喜获丰收,平均单产籽棉达到430公斤,名列全团前茅。  相似文献   

8.
兵团农牧团场在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中,积极探索和推行租赁承包、两费自理的承包形式,这是深化农牧团场改革的重  相似文献   

9.
农四师七十七团是昭苏垦区的一个种植业大团,2003年在全团土地利费平均每亩上调15元的情况下,该团职工依然积极筹措资金实施两费自理承包。目前,职工思想稳定,各项生产井然有序。这一切,都应归功于团场有一个健  相似文献   

10.
唐金菊是农三师四十八团七连的一名普通职工,也是一个能干的女人。在农业土地承包中,她率先两费自理承包棉花地,多次被团评为“先进生产者”“十佳”致富能手。 唐金菊1992年与丈夫来到四十八团七连落户,陌生的环境、艰苦的条件曾使她忐忑不安。七连领导的热情和关心使她放宽  相似文献   

11.
1984年,改革在兵团农牧团场全面推开,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给兵团的农牧团场注入新的活力,土地承包经营由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两费自理”承包,再过渡到目前的土地长期同定租赁承包,每一步改革,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1995年以前,维吾尔族农工阿不都黑英曾是一三○团三角庄分场远近闻名的亏损大户,因不善科学种田而累计亏损达4万多元。看着跟自己一起辛勤劳累却一直过着贫困生活的妻子巴哈提古丽,黑英心里充满了内疚,常常因致富无计而借酒浇愁。 命运总是垂青那些敢于抓住机遇的人。1995年,一三○团党委对三角庄民族连队实行了“还二免一”的让利优惠政策,大力推行两费自理承包。思来想去,黑英决定跟命运赌上一把,甩掉头上这顶“亏损大户”的帽子。他四处借贷1万多元钱两费自理承包了50亩棉花和150亩小麦,面对许多人的冷潮热讽,黑英铁了心要年底见个分晓。 从春播到秋收,黑英一门心思扑在地里。他经  相似文献   

13.
当肖佳卓出售完最后一批产品,夫妻俩一算账,2002年纯收入2.3万元,一年就圆了致富梦。 肖佳卓是农一师三团良繁站的一名农工。1993年进疆一直承包土地,在工作中她虚心向连队领导、技术员学习技术,植棉水平逐年提高,所承包的50亩棉田两费自理以来从未亏损过。多年的土地承包,使他认识到“种植结构单一化,市场价格变幻莫测,导致农工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差。因此在种好棉花的基础上,她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农二师三十三团在土地长期固定、两费自理承包、生产自主经营、划分职工自用地等多项工作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团始终坚持“土地长期固定、生产自主经营、成本费用自理、负担只减不增、收益风险共担、享受社会保障”的政策,加大承包土地长期固定的宣传,出台了相应的给农业一线承包职工减负实施办法。一是对2006年农业一线植棉承包职工,按50亩一个计划内标准定额以下给予减负;二是每亩减负(计划内)31元;三是超过团平均上交指标76公斤(计划内)植棉承包职工定额减负面积内的每亩再减负14元;四是对植棉亩上交指标超过100公斤的承包职…  相似文献   

15.
今年36岁的涂小珍是农一师七团九连的一个普通女性,近几年,她和丈夫印志华承包了80亩棉花地,经营着一台轮式铁牛55和720轮式车,年经济收入超过9万元,是单位的"科技示范户"。1999年,七团实行"两费自理",涂小珍凭着自己以往的棉田管理经验,承包了80亩棉花地,这一年,她自己挣回了3.4万元。2000年,七团实行机务改制,全团的大中小型轮式  相似文献   

16.
农八师一四三团廿连,面积10500亩,耕地6100亩,人口828人,该连是石河子垦区著名的“奶牛之乡”,日产鲜奶2000多公斤,加上个体运输业、加工业副业及庭院种植收入,庭院经济年纯收入达70多万元。庭院经济的发展,为团场两费自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1994年廿连职工两费自理金额达52万元,1997年达到130万元,是1994年的2.5倍,年均增长110.7%。该连两费自理的成  相似文献   

17.
农-师七团三连女职工王新芬植棉7年,向国家交售籽棉50多万公斤,创产值近200万元,上交利润近100万元,个人收入50多万元,连续5年被团里授予植棉状元、拾花能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1994年,王新芬从河南来到七团三连,当年承包了60庙新荒地。她虚心学习植棉技术,订阅科技书刊,把学到的植棉技术记录到本子上,运用到实践中,第一年承包新荒地没有亏损。1997年,团场推行两费自理承包责任制,王新芬率先交纳土地自理金,承包了113亩生荒地。很多职工不理解她,在连队承包土地多年的职工都不敢包生荒地,-个承包土地的新手承包生荒地,不是明摆着扔钱吗?这一年,在经历了低温和虫害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王新芬收获籽棉2.8万公斤,获利超万元。  相似文献   

18.
吴达志和谭华仙夫妻俩都是二师三十团三连职工,两人都刚刚三十多岁,身体好,勤劳肯干。在三连承包土地以来,每年都有很好的收入,家庭幸福和睦,连队干部职工交口称赞。2002年,两人刚结婚不久,团场实行两费自理承包,她和丈夫自筹资金承包了连队136亩棉花地。刚承包这块地时,地里碱片很大。小两口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把钱省下来购买有机肥,她们每年购买的牛粪都在七八  相似文献   

19.
最近,八十七团广大农工家庭又添一件喜事,团场电视“新闻联播”走进平常百姓家。 八十七团是国家扶持的贫困团场之一,是以种植小麦、玉米、油葵为主,牧业为辅的中小型农牧团场。近年来,该团推行土地承包“两费自理”的力度在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20.
孙振华,三十有五,原来在一二七团酒厂当工人。酒厂分流后在该团二连承包土地,算是下乡务农了。 那阵子,团场刚开始搞改革,推行两费自理与租赁承包。孙振华自恃年轻力壮,靠一股子干劲,承包了30多亩棉花。几年下来,他由原先承包的30多亩棉田,逐惭发展到200多亩。他的住房也由原来的平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