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访俄罗斯散记王治安红场和克里姆林宫举世瞩目的克里姆林宫和红场是人们向往的地方!考察团下榻莫斯科西南方的礼花宾馆。我们放下行装,休整了半个时辰,就去参观红场和克里姆林宫。天,说变就变。早晨,东方还冒出一缕彩霞,没过两个时辰,乌云滚滚,雾田压下,随之雪花...  相似文献   

2.
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历代沙皇的宫殿,后来是苏联党政最高领导机关的办公地点,现为俄罗斯总统府所在地. “克里姆林宫”的俄语意思是“内城”“堡垒”或“要塞”.12世纪上叶,尤里·多尔戈鲁基大公在涅格林纳河和莫斯科河汇合处的波罗维茨丘陵上修筑了一个木结构的城堡,这就是克里姆林宫的前身.  相似文献   

3.
红场是俄罗斯最著名的广场,位于莫斯科市中心,与克里姆林宫比邻而居,是莫斯科历史的见证,也是俄罗斯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1,(2):15-15
一名俄罗斯高级指挥官日前“不情愿地”表示,尽管克里姆林宫此前承诺要建造一支新的航母编队,但是莫斯科缺乏资金来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5.
每月大事     
《福建理论学习》2007,(4):48-48
●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6日至28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开幕式等活动。——26日晚,在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开幕式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礼堂隆重举行,在俄进行国事访问  相似文献   

6.
张建 《前线》2017,(2):81-84
俄罗斯与中国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研究俄罗斯对外关系中的莫斯科城市参与行为对于北京市国际城市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莫斯科的国内定位和国际影响、在驻的国际组织与国际事务的参与,从研究打造国际化都市的视角,探究莫斯科国际城市发展与提升俄罗斯国际形象的途径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出访俄罗斯1992年11月,我访问了俄罗斯,同时也访问了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这是苏联解体、上述国家独立后,中国外长对这些国家的首次访问。24日中午,我从阿拉木图飞抵莫斯科,两小时后,就同叶利钦总统在克里姆林宫见了面。宾主刚一落座,叶利钦总统就切入主题,说我们两国关系开始了一个“新纪元”,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阶段。他又说,对华关系,无论在亚洲还是在世界政治方面,都将在俄对外政策中占优先地位。他还赞扬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说俄罗斯与中国的合作,实际上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就是双方  相似文献   

8.
<正>"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迎着莫斯科的春花,踏着《喀秋莎》的旋律,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军容严整,士气高昂,意气风发走过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红场,自信刚毅和精气神,展示了中国军人的形象,走出了风采,彰显了国威,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热议!1949年10月,根据毛泽东主席指示,中央警卫团警卫营一连为仪仗连,10月16日仪仗连首次出现在前苏联驻中国大使向毛主席呈送国书的仪式上。  相似文献   

9.
2005年5月8日,专程到莫斯科参加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国驻俄罗斯使馆亲切会见当年曾在中国东北抗日战场上和卫国战争中浴血奋战的俄罗斯老战士代表。在莫斯科期间,胡锦涛出席了在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春 《党史文苑》2010,(10):52-56
或许是偏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前苏联歌曲的缘故吧,多少年了我对莫斯科一直有着某种神往。为满足这个心愿,前不久我自费去了一趟莫斯科。接待我们的导游小姐叫波基耶娃,她漂亮、热情,操着一口标准的中国普通话,一问方知她曾经在中国学习过3年。在带我们游览了莫斯科一些著名的景点如克里姆林宫、红场、圣巴索大教堂、胜利广场和额斯坦基诺庄园后,  相似文献   

11.
人物     
2007俄罗斯“中国年”开幕式3月26日晚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礼堂隆重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并致辞。中俄两国元首在致辞中一致表示,要以举办“国家年”为契机,增进两国和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深化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双方人员往来,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在欧洲访问期间,百忙中抽时间看望我驻外使馆的工作人员,并向他们发表了亲切的语重心长的谈话。 抵达莫斯科的第三天,江主席看望了驻俄罗斯使馆人员。在参观俄罗斯宇航控制中心时,江主席谈到两个文明必须一起抓。他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把金钱看得高于一切,搞拜金主义,就没有希望。不管你干哪一行,都应对功名利禄看得淡些。搞精神文明建设,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要吸收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的优秀文化。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13.
1975年1月4日,我和夫人雪白离开我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馆乘火车直接赴我驻苏联大使馆工作。两天两夜后到达莫斯科,使馆政务参赞马列和领事郭育山到车站迎接我们。进到使馆,刘新权大使和夫人黄友辛以及其他熟悉的同志都来看望我们。大家热情漾溢,像—股热流温暖了我的全身,我深信  相似文献   

14.
《党建》2008,(5)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2月14日在克里姆林宫召开总统任期内最后一次年度大型记者招待会。普京说,他已准备好出任俄总理。莫斯科卡内基中心政治分析师玛莎·利普曼如此评论这次记者招待会:演说者不是一名即将退休的政治家,而是一名正在谋划积极未来的人。  相似文献   

15.
刚过世的叶利钦在执政时,有人问克里姆林宫内一位清洁工人对自己工作的看法,她的回答是:"我的工作和叶利钦的工作其实差不多,他是在打理俄罗斯,我是在打理克里姆林宫,每个人都是在自己分内做好自己的事。"她说得轻描淡写,又理直气壮。  相似文献   

16.
2001年夏,金正日访问莫斯科时,俄罗斯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前全权代表康斯坦丁·普利科夫斯基曾连续3周陪同金正日乘坐他的专列。他在回忆录里介绍称,金正日的专列是当年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送给朝鲜前领导人金日成的礼物,后来朝鲜对其进行了改造,在专用车厢的地板上铺了防弹装甲,让它成为了一个“带轮子的完美要塞”。  相似文献   

17.
走近俄罗斯     
李颖 《北京党史》2004,(2):61-64
从1980年我升入中学开始学习俄语算起,至今已有23年时间。很自然,俄罗斯成为我最关切的一个国家。能够切身感受她那丰厚的自然资源,灿烂的文化艺术,沧桑的历史巨变,成为我心中的梦想。2003年9月,我终于踏上了俄罗斯的土地,一行三人赴莫斯科查阅档案。22天的经历,让我走近了俄罗  相似文献   

18.
2000年,我在莫斯科等地逗留了一个多月,有幸亲眼看到今日的俄罗斯。在这里,我以读书人的视野和理解,尽力争取给朋友们一个真实的俄罗斯观感。刚到莫斯科的前几天,最使我注目或凝视的是那些在大街上走动的俄罗斯人。他们走路的神态、速度,匀称开阔的步伐,以及生活中的来去匆匆,这些反映民族群体动态及精神的现象,首先在我心灵深处引起了触动。俄罗斯商店午休时间不营业,不到时间不开店门,俄罗斯什么地方都排队,而且排队时特别规矩,特别认真。这是俄罗斯人行为和意识高度规  相似文献   

19.
新发现的张闻天两篇文稿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关于《致雷利斯基信》   1 996年 1 0月 ,张闻天选集传记组 (以下简称“张组”)为编辑《张闻天年谱》赴俄罗斯收集有关资料时 ,就从俄罗斯远东研究所得知 ,俄档案中还保存有一封尚未解密的张闻天致共产国际的信。 1 999年俄罗斯现代史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终于公布了这封信。从时间上看 ,张闻天 1 93 1年 3月 2 0日写这封信时 ,从莫斯科学习结束回国刚一个多月。他是这年 2月 1 7日同杨尚昆一起秘密抵达上海的 ,当时正好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刚刚开过。从信的内容来看 ,是他向共产国际远东局驻上海代表申诉自己同王明的意见分歧 ,即不同意…  相似文献   

20.
谷越 《奋斗》2002,(11):47-48
初秋,我去俄罗斯考察,参观了首都莫斯科和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这次时间较短,没有作全面了解和考察,只是走马观花的浏览一下城市的景观,不仅公园式的城市之美,古典建筑之美,城市雕像之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通过瞻仰列宁遗容、凭吊无名烈士碑、登上“阿莫乐尔号”巡洋舰,以及在马克思、列宁塑像前留影等富有革命色彩和教育意义的参观活动,使我受到震撼,引起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