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狙击手不是杀手,也不是每次出现场都会开枪,如果通过谈判或者其他方法能够和平解决危机,那是最好的结果,开枪不是解决危机的第一选择。"刘伟良说。  相似文献   

2.
汤强 《人民公安》2014,(14):25-25
<正>也许别人看到枪会联想到血腥和恐怖,而我,只要摸到狙击枪,就瞬间冷静,在这个十字分划的世界里,只有枪,目标,和我。和平年代,狙击手作为特警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解救人质和反恐的重要职责。选择了这个职业,背负了如此重大的社会使命,在执行任务时,容不得我有丝毫的失误。但作为狙击手来说,结束一个陌生人的生命,虽是职责,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为了救人而不得不开枪杀人,那种一枪致命后的感觉,其实并不好受。你会后怕,那一刻若是自己稍有偏差,人质或警察就会有伤亡。一步英雄,一  相似文献   

3.
<正>这不是一个懦弱者能够适合生存的职业。他们必须技艺超群、勇于担当、毫不畏惧,又必须万分谨慎。他们纪律严明、训练有素,  相似文献   

4.
一个优秀的狙击手是先天条件和后天训练的结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狙击手,有一部分人,再训练也不行。  相似文献   

5.
人民警察的开枪行为历来为社会各界所关注,而当前有关法律法规对人民警察行使开枪权的规定还存在一定问题,诸如警察开枪的合理界限是什么,怎样保障警察正确行使开枪权?这些都是研究警察开枪问题的重要内容。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有关警察行使开枪权的立法经验,应修订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并加强配枪人员实战训练与改进现有枪支配备,使人民警察在法定情形下敢于开枪、依法开枪、合理开枪。  相似文献   

6.
有人周游列国,向所遇见的警察请教:“你会在什么时候开枪?”警察回答竟是一个样:“该开枪时就开枪!”事实上,各国的警察法对使用枪支有严格的规定,让警察准确地把握时机,在“该”与“不该”上稍微把握不好,可能就要犯错误。警察所佩的武器可分为致命武器和非致命...  相似文献   

7.
警察在公务活动中除了可以依法向暴力犯罪嫌疑人开枪外,在必要时还可能向动物、无生命物体开枪或为发出警报、求救信号而开枪,这些属于警察开枪的特殊情形。我国内地的立法对此没有明确规定,可以借鉴香港和国外的经验,明确规定警察特殊情形下开枪的条件,以全面保障和规制警察的开枪权。  相似文献   

8.
海外传真     
谁是开枪者一验就知道在开枪射击过程中,子弹在出膛的同时往往会在持枪者身上喷洒下薄薄的残渣。英国牛津仪器公司研制出的一套系统可快速地对枪弹残渣进行自动分析,从而帮助警方更有效地侦破枪击案件。据报道,开枪者身上残留的枪弹残渣微粒一般包含10种以下的特殊成分。不同枪弹残渣微粒成分各异,从嫌疑犯的脸部、手部或衣服上取样并将这些样品置于电子显微镜下,然后借助特殊的软件即可分析出样品的光谱。将样品光谱与枪支内残渣光谱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理论上可确定嫌疑人是否为开枪者。英国¨母乳也有毒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日前指…  相似文献   

9.
目前困扰我国警察开枪的主要原因在于现行警察使用武器的规定过于具体、缺乏原则性和可操作性。要运用比例原则,从程序制度、实体制度和不当开枪的法律救济等方面完善我国警察开枪制度。  相似文献   

10.
法制文萃     
法制文萃主持人○警察科技美国发明“认人”手枪“认人”手枪是美国新近研制的一种能识别枪主人的“聪明”武器。所谓认人是指这种枪只能被拥有者使用,而其他未被“授权”的人别想用它来开枪射击。人们不禁要问,这是美国人突发奇想搞出来的新花样吗?不是,相反,它是被...  相似文献   

11.
适时开枪打得稳山西省大同市公安局编者按:在与犯罪嫌疑人真枪实战中,公安民警怎样做到依法适时开枪,稳、准、狠地打击犯罪,大同市公安局成功处置的这2起案件就是很好的说明。他们的成功得益于对使用枪支有关法律法规的深刻理解、得益于实弹射击的扎实基本功。针对目...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寻求安定平和的共同体生活秩序中,枪是一种不得已的最后手段,只有琴才能抵达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唤醒深陷危机漩涡中的人性与理性。时隔将近15年之久,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再度袭来,重复着往昔"一票难求"的盛景,真是羡煞旁人。追赶着这股潮流,我再一次走进影院。让我心绪停留的第一个镜头,是船员威尔开枪自杀的一幕。当泰坦尼克号沉没时,为了平定混乱,威尔开枪打死了两个乘客,因为良心上的愧疚,敬礼后毅然选择了自杀。其场面虽短,表达的信息却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3.
李建华  谌璐 《人民公安》2014,(14):30-31
<正>与枪结缘我当了21年刑警,开枪击毙过绑匪,抓捕留下过伤疤,先后侦破各类大要案件500多起,将600余名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我觉得,不是所有男人都是"汉子",不是所有警察都会"开枪"。1991年在警校第一次上射击课,我非常激动,甚至可以用兴奋来形容——过去只在电影、电视里见到的手枪,今天终于见到真的了!第一次实弹射击,我五发子弹居然打了49环!老师感觉惊讶,又给了5发子弹,让我再打一次。这次,老师就站在我身边看着,又是49环。在总结时,老师对我的射击动作给予充分肯定,说我  相似文献   

14.
公安机关对依法射击罪犯致损其租乘的车辆应予补偿──兼与王博冰同志商榷刘国祥某市公安机关在设卡堵截持枪逃犯汪某时,汪某冒充人民警察,以租乘的夏利牌小轿车为掩护向追捕的民警连续开枪射击。该出租车司机林某跳车逃生。民警在警告无效后,开枪向汪某射击,将汪犯击...  相似文献   

15.
我们总那么熟悉这样一些常往电影中出现的镜头:高楼上一支狙击枪瞄准镜盯住了一个刚刚走出轿车的人,只闻得扳机轻扣的声音,那人随即中弹身亡。狙击手,从这个名词诞生的那一刻起,似乎就已带上一股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6.
宏林 《人民公安》2007,(6):50-55
邹志雄和刘细鹏正待上前检查的时候,趴在地上的可疑人突然“砰”的一声,开枪向邹志雄射击。  相似文献   

17.
吴琼 《西部社会》2002,(8):46-48
美国法律规定,警察认为危及自己生命时,可开枪打死对方而不负任何责任。这增大了警察杀人的随意性。据说有一位太太因喝了酒,驾车到家门口时酒性发作而将车门从里面反锁出不来,丈夫报警,警察刚到车窗前,却发现那位太太低头在车中找东西,以为是找枪射他,立即开枪将那位太太打死。2001年4月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一名手无寸铁的青年托马斯因违反交通规则,在试图逃跑时被一名警察开枪打死。(注:美国2000年总人口2.7亿、家用车2.4亿、枪2.1亿)在美国非正常死亡的人群中,枪击死亡是仅次于交通事故的第二大死因,平均每年1.5万人,自1972年以来,平均每天80多人死于枪口之下。  相似文献   

18.
面对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恐慌情绪在职场疯狂蔓延。裁员已经不是“传说”,更不是华尔街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其作为应对危机的无奈之举。但是,对于国内大多数企业而言,如此大规模的裁员还是头一次。而综合各方面的表现可以看出,企业在处理此类问题上的经验明显不足,此番旨在保命的裁员之举正在诱发新的危机……  相似文献   

19.
美国执法机构最危急和最苛刻的调查就是涉警开枪调查。美国警方要求涉枪警察接受有执业执照的心理健康专家的心理干预,他们熟知开枪后干预、执法文化和致命武力对抗的残酷现实。干预的目的一方面是帮助涉枪警察尽快走出困境,另一方面是确保他们返回工作岗位,重新行使公共安全职责,同时也充分保证警方履行保护社会的责任。在涉警开枪事件发生后,关注警察的心理健康需求充分体现了美国警方的人性化管理,是应对突发开枪事件的优秀警务政策。  相似文献   

20.
陈铁雄 《今日浙江》2008,(16):19-20
化“台州制造”危机为契机 今年以来,台州市的工业制造遭遇了一场10年未有的群体性经营危机,大量的中小企业在高成本时代的重新洗牌中面临出局的困境。由于台州经济是工业主导型,工业又是出口主导型,工业经济和外贸出口的滑坡,势必对台州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构成很大的风险。危机不是静止的,如何化危机为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