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梁润冰 《中国发展》2007,7(2):81-83,80
构建和谐村落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环节,但由于农村经济的特性,以及农村发展中长期存在的偏差,中国村落的发展不尽人意,面临种种困境。要构建和谐村落,需要结合村落的地方特色,借鉴国外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寻求一条建设和谐村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田林 《前沿》2012,(23)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村落文化和村落体育的独特价值被重新认识,对其进行系统地开发和利用有助于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全社会的和谐进步.因此,深入研究村落体育文化及其作用机制,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民间文化的繁荣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村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体育发展的根基,任何有关农村的建设都以村落为起点,也以村落为最终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来,江西省井冈山市在开展农村村落社区建设工作中,从实际出发,从群众的愿望出发,从构建和谐平安社区出发,采取村党支部牵头、志愿者协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方式,积极探索村民自治新途径,着力构建农村精神文明新载体,村风村貌明显改善,乡里乡亲和睦相处,社会主义新农村初具雏形。  相似文献   

4.
黄传喜 《政策》2015,(3):65-66
现行农村治理体系的末端主要定格在"村"这一层级。从农村治理的多年实践来看,村级组织在农村治理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把村级组织建设好了,就起到"定乾坤"的作用。但从农民政治需要、基层长远发展来看,农村治理必须与时俱进,向村落延伸,在农村构建"村—村落"两级组织构架,使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真正落地。一、村落特有禀赋和文化资源使村落成为农村治理单元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村落是农村社会的基本单元,村落体育是农村体育的主体,农村体育的落脚点最终是村落体育。村落体育作为基本的社会体育和农村体育,必须从农村社会系统本身来对其运行状态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我国村落体育发展走势是一个"水勺形"轨迹,应该依此找寻发展我国村落体育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伏晓 《淮海论坛》2006,(1):10-12,15
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城乡的和谐,就不可能有中国社会的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因此.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构建整个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当前,农村出现种种不和谐的现象,大多与农民利益受到侵犯有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利益的保护,把农民利益保护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上.尽快建立合理有效的农民利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7.
村落是农村社会的基本单元,村落体育是农村体育的主体,农村体育的落脚点最终是村落体育。村落体育作为基本的社会体育和农村体育,必须从农村社会系统本身来对其运行状态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我国村落体育发展走势是一个"水勺形"轨迹,应该依此找寻发展我国村落体育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文化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村和谐社会的两个最基本要素是和谐的农村经济和和谐的农村文化。在长期“经济优先”思想的指导下,农村文化建设一直处于次要位置,不仅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不和谐,农村文化体系内部也存在不和谐因素。农村社会的文化困境对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了挑战。因此,必须从多方面努力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以构建和谐的农村文化和和谐的农村社会。  相似文献   

9.
论生态文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现状与对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雪艳  孟祥德 《前沿》2011,(1):192-194
党的十七大作出的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发展赋予了新的要求,这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目前,农村生态文明受到举国关注,但建设现状不容乐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选择,也是能否实现全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作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新型和谐农村社区和社会的基础条件和必要保障。面对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情况和问题,应从制度、组织和技术三个方面进行创新,为和谐农村社会的构建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牢固的组织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社会排斥视角下的中国农村贫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农村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福利制度和文化等五个维度上长期遭受着社会排斥,是农村贫困成为社会发展中久治不愈的深层次原因。社会排斥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农村贫困再生产机制,使农村贫困处于恶性的代际传递与循环之中。消除农村贫困的关键在于改革国内现行的社会经济政策和制定新的社会政策,消除社会排斥导致的事实上的不平等,还农村一种公正和公平的环境,以促进社会融合,促进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分析了福建以社区大学为引导,创新乡村社会管理的几个成功模式,提出中国乡村重建的核心目标是在发掘乡村“在地化”的“民间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城乡互助、互动的教育、经济体系。为此,该文呼吁政府部门不断创造宽松的行政环境,扶持社区大学,推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社会发展管理过程,建设和谐和文明乡村。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未规定治安处罚的证明标准,加之行政诉讼的司法审查标准也不明确,致使公安机关在治安执法中难以正确收集证据对违法事实做出认定,乃至在行政诉讼中屡屡败诉.本文认为,我国的治安处罚应采用"优势证据"标准和"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的分层次标准.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和谐与否在整个社会和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特点,影响和决定了法律制度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农村和谐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和谐与否在整个社会和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特点,影响和决定了法律制度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农村和谐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学文  黄彬 《桂海论丛》2005,21(4):34-37
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已经居于主导地位。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许多地区还存在着一些危害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各级党政机构及其领导同志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重视对农民的教育,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统筹规划,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7.
蓝常周  龚莹 《桂海论丛》2009,25(6):76-79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的征用,大量农民离开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了失地农民。由于现行的征地补偿制度存在着种种缺陷,导致失地农民生活困难,为此,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就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应该积极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确保政策的落实到位,并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以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8.
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农村公共安全秩序存在的问题有:某些基层农村政权受到威胁,群体性事件有增加的可能,各种类型的犯罪威胁着农村社会,交通和消防安全方面存在隐忧,黄色泛滥和赌博蔓延正在侵蚀农村的文化肌体。存在问题的原因有:警力总体不足,经费紧张,设备落后,体制不顺以及警务运行模式和公安民警素质等。因此,要加快农村国家政权建设步伐,保证农村公共安全秩序。  相似文献   

19.
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性、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使云南特困民族地区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区域。家族血缘性、传统习惯法的存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传统精神文化对农业发展模式的制约等诸多相关因素的作用形成了这一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民主政治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的特殊性;而文化选择机制的作用、传承文化场转换、替代则直接造成这一地区构建和谐文化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