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召国 《中国审判》2009,(10):34-34
为加大对毒品犯罪源头的打击力度,依法严惩制造毒品犯罪,最高人民法院继今年“6·26”国际禁毒日公布五起毒品犯罪典型案件后,于9月15日再次公布四起制造毒品犯罪典型案件,其中两起案件中的罪犯张建勋、何其斌已被执行死刑,另两起案件中的罪犯刘招华、梁瑞南于9月15日上午被执行死刑。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保死刑案件的办案质量,防止错杀,我们在复核死刑案件中,一直坚持提审被告人的做法。去年八月严惩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斗争开展以后,最高人民法院又依法授权高级人民法院核准部分死刑案件。在案件多,人手少,要求急的情况下,我院审判委员会经过认真讨  相似文献   

3.
雇凶杀人案件中的死刑适用需要根据雇凶杀人案件的不同类型作具体的分析。在纯粹的雇凶杀人案件中,雇主一般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被雇者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实行犯。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如果只应当判处一人死刑,那么在一般情况下应对被雇者适用死刑。在不纯粹的雇凶杀人案件中,死刑的适用需要根据雇主与被雇者刑事责任的大小来具体确定。另外,还需要特别关注雇凶杀人案件中存在自首、立功等从轻处罚的情节能否适用死刑的问题以及多次雇凶杀人、连锁雇凶杀人案件中如何适用死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各省、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死刑案件的审批办法,中共中央曾发过三个文件。其中1954年10月18日和1958年2月2日两个文件分别规定:对于十个方面和内部肃反的死刑案件,在党内由省、市委审查批准报请中央复核后执行。在1957年9月10日“关于死刑案件审批办法的指示”中第一项规定:“省、市、自治区人民法院所辖的一切死刑案件……应该报请省、市、自  相似文献   

5.
死刑案件是对社会治安和军队建设危害最严重的重大案件。如何确保办案质量,把每一起死刑案件办成铁案?今年5月28日至6月3日,解放军军事法院在京召开了审理死刑案件座谈会,紧紧围绕这个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2004年1月8日—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英国英中协会主办的“加强中国死刑案件辩护项目启动研讨会”在北京前门建国饭店举行。中外专家学者就加强死刑案件的辩护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有学者认为,在我国已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提倡建设法治文明和保障人权的当代,中国死刑制度应该进行适当和必要的改革。减少死刑的实行率,缩小适用死刑的范围和减少适用死刑的刑种。非暴力侵害类型案件应该严格禁止适用死刑。提高死刑适用的标准;提高死刑审核的级别。  相似文献   

7.
《天津律师》2005,(6):22-22
(本刊讯)最高人民法院12月7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的通知》,要求各高级法院在继续坚持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的同时,自2006年1月1日起,对案件重要事实和证据问题提出上诉的死刑第二审案件,一律开庭审理。  相似文献   

8.
肖岳 《法人》2014,(2):65-66
正曾经的"中国企业改革十大杰出人物"曾成杰的商业生涯,最终以被执行死刑的方式终结2011年12月,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原湖南三馆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曾成杰犯集资诈骗罪并判处死刑。2013年6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曾成杰死刑,7月12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曾成杰执行死刑。曾成杰是2012年湘西集资被公诉案件中唯一直接被判死刑的负责人,该案件曾引发多起群体性事件和恶性案件,严重影响当地社会稳定,其罪行极其严重。经法院认定,曾成杰以非法占有为  相似文献   

9.
文心 《中国律师》2010,(12):42-44
2007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为严格控制死刑数量、提高死刑判决质量、推进死刑案件诉讼程序的公正性提供了重要契机。然而,在死刑复核权回归的近3年时间里,死刑案件的辩护现状不容乐观。近日,贵州省律师协会与北大法学院陈瑞华教授的课题组合作,制订出台了《贵州省死刑案件辩护规范指导意见(试行)》(下称《贵州意见》),将死刑案件辩护中律师应注意的要点集中归纳,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复核权,不再下放,这对于统一掌握死刑适用标准、保证死刑案件质量、维护死刑案件被告人合法权益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要保证把每一个死刑案件办成“铁案”,必须完善相关配套法律制度。其中,完善死刑案件被告人辩护制度就是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周苇  张斌校 《证据科学》2011,19(6):702-730
近年来死刑误判案件的披露引起了人们对如何减少此类错误的重新关注。因此,建议提高死刑案件中陪审团成员对被告人罪行确定性的研究者们一致呼吁适用高于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本文在第二部分列举了一些当前论证死刑案件中可以适用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的理论.并说明这些理论是否能证明死刑案件的定罪阶段和量刑阶均应适用更高证明标准。但因为死刑案件仍相对较少.所以误判死刑案件对正当性造成的整体损害小于每年误判数以千计的非死刑案件造成的损害:2002年仅有159人被判处死刑,但2000年有近925000名成年人在州法院被判处重罪,其中45000人在审判中被定罪(其余为自己认罪)。如果在死刑案件中要求真正的绝对确定性.那么可能会因为没有陪审团成员能真正声称自己有“绝对的确定性”而导致无人会被判处死刑。  相似文献   

12.
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9月14日对成克杰执行了死刑、成克杰因单独或伙同情妇李平收受巨额贿赂,于7月31日被北京市第一人民法院判处死刑。(案件详情见本刊第九期)(据新华社)成克杰被执行死刑  相似文献   

13.
罗璇 《中国律师》2002,(12):74-76
不久前,发生在陕西的“枪下留人”案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一个律师为一名死刑犯所付出的大量心血和其间多个惊险精彩的情节给人们以刻骨铭心的印象。但,“枪下留人”令下达130天后此案罪犯董伟最终伏法。由此而衍生的讨论与思考却并未尘埃落定,它们超越案件本身,步入了针对死刑案件复核程序和死刑在中国适用的深度。在与江西省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教授、副所长,著名的死刑辩护专家李云龙谈及这个案件时,他说———在我所辩护过的死刑案件中这些早已司空见惯。他先后办理的18件死刑案件中,最终有14人死里逃生,有的改判为死缓、无期或有期徒刑,有的已经重返社会。李云龙研究死刑、为死刑犯辩护的事迹,《中国新闻周刊》于2001年7月23日以“李云龙为死刑犯辩护”为题对他进行了报道。著名德国媒体《时代周报》2002年5月29日以三大版面对其也进行了长篇报道,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5月21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充分保障律师依法履行辩护职责确保死刑案件办理质量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严格了承担死刑案件法律援助律师的资格.要求法律援助机构指派担任死刑案件辩护人的应是"具有刑事案件出庭辩护经验的律师"。《规定》强调,人民法院对可能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人,应当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充分保障辩护律师依法履行辩护职责;司法行政机关、律师  相似文献   

15.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于2006年9月25日起实施,死刑二审案件开庭审理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死刑案件二审程序既是一审程序的纠错程序,也是死刑复核程序的前提和基础。对死刑二审案件开庭审理,通过控、辩双方的理性争辩、积极举证和质证过程,  相似文献   

16.
死刑复核程序具有纠正死刑错误、统一死刑标准以及削减死刑数量的功能.然而,自80年代始,为"从重从快"打击犯罪以扭转社会治安状况,多数案件的死刑复核权被下放到地方高院,死刑复核程序的上述功能在普通案件中消释殆尽,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死刑数量失控,适用标准不一,并接连发生了一系列以杜陪武、佘祥林案为典型的重大刑事冤错案件,死刑复核权收回最高法院成为众盼所归.  相似文献   

17.
强奸案是法医DNA检验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刑事案件,常规鉴定方法既是从被害人阴道拭子、内裤等相关物证载体上提取精斑DNA并分型,据此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排查,直至认定罪犯。笔者发现,大多数情况下对强奸案件相关物证检验时,精液与阴道分泌物的混合斑中女性物质DNA的检测及其数据库检索往往被忽视,而在实际检案中送检物证与被害人相关性的认定恰恰对案件的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通过检案实例进一步阐述其重要性。1案件资料案例12002年11月10日接报:杨某之妻陈某诉11月8日上午被张某强奸。案例22004年9月10日,被害人杨某(女,11岁)自述…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2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自2006年1月1日起,对案件重要事实和证据问题提出上诉的死刑第二审案件,一律开庭审理,并积极创造条件,在2006年下半年对所有死刑第二审案件实行开庭审理。这是全面落实人民法院“二五”改革纲要,改革和完善死刑案件审判程序,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举措,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如何做好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工作,切实落实《通知》要求是当前各高级法院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本文拟就其中的几个问题略作探讨,以期裨益于…  相似文献   

19.
本刊广州5月25日讯(记者王运声)5月23日至5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广州召开了全国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围绕如何深入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认真总结前一阶段死刑二审案件开庭审理工作,分析查找问题,研究解决对策,确保今年下半年实现死刑二审案件全部开庭审理的要求,确保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总体部署整体推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到会并讲话,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到会并作了题为《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刑事司法切实落实死刑二审案件开庭审理…  相似文献   

20.
陈海平 《河北法学》2011,29(5):174-179
美国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的特色主要在于:检察官的死刑指控是审判程序启动的前提,明确死刑指控对于死刑案件具有特别的意义;审判过程被严格区分为定罪和量刑两个阶段,均需要陪审团参与并裁决;通过严格的死刑量刑程序,加大了死刑证明的难度、提高了死刑适用的门槛、保证了死刑适用的慎重;为死刑被告人和死刑犯提供多种救济程序,对于纠正错案、防止错杀意义重大;不但保证死刑案件的强制辩护,还强调并强化死刑辩护的有效性,并通过制度改革不断强化死刑辩护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