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广州起义前后,联共(布)、共产国际内部在要不要举行广州起义、要不要与张发奎进行谈判以及如何评价广州起义这三个重要问题上,都存在着分歧。然而,在具有绝对话语权的联共(布)、共产国际领导人的操控下,具有"左"倾盲动倾向的人占了上风。这一倾向也严重影响到我国党史学界对广州起义的研究和评价。本文认为,从保存实力的目的来看,不应举行广州起义;从建立统一战线的原则来看,不应拒绝与张发奎派的谈判;从广州起义时中共党内的主导思想来看,广州起义是"左"倾盲动错误的直接表现。  相似文献   

2.
1927年4月至9月,联共(布)、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的方针经历了从支持武汉国民政府到举苏维埃旗帜的转变过程。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引发了联共(布)、共产国际内部以季诺维也夫和托洛茨基为代表的反对派和斯大林等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策略方针问题的争论。但这次争论并未使联共(布)、共产国际及时调整指导中国革命的方针,仍然指示中国共产党全力支持武汉国民政府。7月15日汪精卫背叛革命后,联共(布)、共产国际仍然要求中国共产党继续举国民党的旗帜。直到9月,举国民党旗帜的策略方针在实践中被证明行不通,加上中国共产党和联共(布)、共产国际内部都出现了明确的不能再举国民党旗帜的意见,联共(布)、共产国际才开始要求中国共产党执行建立苏维埃、举苏维埃旗帜的正确方针。  相似文献   

3.
提起轰轰烈烈的中国革命运动,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谈到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确,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许多重大问题都同联共(布)、共产国际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联共(布)、共产国际的支持与指导,那么,或许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便得改写。联共(布)、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支持与指导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也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积极影响方面,已发表的论著和文章谈及较多,意见较一致;  相似文献   

4.
在土地革命初期,联共(布)、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中表现了这样一种思路:通过革命军队和工农武装起义,迅速占领广州,建立苏维埃政权,汇合广东各地的农民暴动,首先取得革命在广东一省的胜利。然后,再由湖南、湖北重新进行北伐,将革命向北推进,掀起革命新高潮。这种思路简言之,就是广东“速胜论”。为此,联共(布)、共产国际在中国土地革命初期的三大起义中,最重视的是广州起义,一度把占领广州,取得革命在广东的胜利当做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联共(布)、共产国际这种思路是脱离中国实际的,广州起义的失败,是这种思路的终结。  相似文献   

5.
共产国际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6年10月到1927年3月 ,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长期以来 ,共产国际对这一事件的作用是人们关注而又不得而知的。1998年公布了共产国际、联共 (布 )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 ,给予研究本专题提供了重要条件。一、共产国际对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不同态度共产国际对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有着不同态度 :(一)提出配合夏超起义发动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暴动在上海要不要举行武装暴动的问题 ,维经斯基早在1926年下半年就有这一思想 ,确定借助浙江省省长夏超起义 ,在上海发动自治 ,驱逐孙传芳。9月初…  相似文献   

6.
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奋起向反革命势力的一次英勇反击,本文主要从当时党内对广州起义的策略运用上探讨影响起义的几个不利因素。1、广州起义爆发时刚好是瞿秋白盲动主义在党内推行之时,不尽力争取群众,反而热衷于依靠少数革命党人。2、对于发不发动广州起义,联共(布)、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党内存在分歧。3、中共中央和起义领导机关在起义过程中没有实事求是的分析在敌我力量过于悬殊的情况下,如何坚守和退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共产国际东方战略与大革命时期的右倾错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共产国际用来指导中国革命的东方战略,其核心内容是强调反帝革命。而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必须将反封建与反帝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于是,共产国际的指导路线与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就发生了部分脱节。由于强调反帝革命,共产国际和联共(布)领导人就十分看重国民党及其军队。一方面,苏联在自己经济并不富足的情况下,拿出一定经费来支援国民党的军队建设,力图在中国培养和训练反对帝国主义的坚强武装力量。另一方面,当国共之间的矛盾有可能影响到统一战线的存在时,共产国际和联共(布)领导人宁肯要共产党让步,以使国民党右派及其领导的军队留在统一战线内,也不同意对国民党右派进行坚决反击;他们甚至不惜以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领导人的好恶程度,来对待反封建的土地革命。很显然,共产国际东方战略内在的规定性,是大革命时期右倾错误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8.
对于南昌起义中朱德所发挥的作用,周恩来曾评价说,"朱德是一个很好的参谋和向导"。起义前夕,朱德详细了解敌兵力分布情况,精心绘制南昌市区地图,并掩护起义军领导人抵达南昌。起义军主力南下潮汕失利后,朱德率起义军余部历经种种艰难曲折,把党培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16,(9)
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已经六十余载,学界部分学者认为共产国际、联共(布)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实现了从“城市中心”道路向“农村中心”道路的转变,因而在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这一课题的研究上基本形成了“两条道路,三种模式”的观点。笔者通过对中国革命“两条道路,三种模式”做了详细的解释和辨析后认为,共产国际、联共(布)确有重视农村发展的指示,但目的仍然是为中心城市武装暴动做准备;两条道路是有根本区别的;共产国际、联共(布)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的是“城市中心”的思想,并没有发生向“农村中心”道路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刘小花 《广东党史》2010,(11):13-16
<正>共产国际、联共(布)①对推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挥过许多重要作用。中国革命因其复杂性和重要性,更是共产国际、联共(布)指导和大力援助的重点。在中国  相似文献   

11.
共产国际给予中国共产党军事工作的指导对中国革命历程具有深远影响。共产国际的指导有正确方针政策,也存在许多错误路线。本文对共产国际对中共军事工作指导的历史史实进行长时段的全面梳理,具体分析共产国际和联共(布)对中共军事工作指导策略的演变与影响,阐发了中国共产党军事武装由接受指导到独立领导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2.
国民大革命后期,陈独秀被定性为"右倾机会主义"。而苏联解密档案资料表明,陈独秀所犯的错误大多与莫斯科的指导有关。不仅如此,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驻华代表甚至直接做出了一些错误决策。苏联的国家政策以及中共与共产国际之间服从的组织关系,是右倾机会主义的根源。此外,党内合作的模式从体制上剥夺了中共的领导权。从另一角度说,在联共(布)中央日趋激烈的权力争斗中,陈独秀可说也成为他们斗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3.
叶挺将军在南昌起义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建立了卓著的功勋。首先,他培养了一支忠实于党的、有很强战斗力的、经过战火考验的部队,并将部队主力带到南昌,发动起义;其次,叶挺的部队是南昌起义时的主力,有很强的战斗力,为起义军很快消灭南昌城内的敌军、控制南昌城创造了条件;再次,叶挺在起义胜利后军事决策方面起了关键作用,为起义胜利后的行动贡献了力量;第四,叶挺及所部在起义军南下的过程中专打硬仗、难仗,为起义军顺利到达广东提供了保障;最后,叶挺为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建立提供了很多军事人才,其军队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人民军队的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湘潮》1986,(2)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发动和领导了二百多次武装起义,湘南起义就是这数百次起义中极有特色的一次。湘南起义是朱德和陈毅同志在南昌起义之后率领部分起义军进抵湖南,同湘南特委共同  相似文献   

15.
1927年上海"四一二"政变发生后,联共(布)党内就中国革命的走向问题激辩不休。托洛茨基等人先是主张中共有条件地留在国民党内,后来提出中共独立于国民党,组建苏维埃,实行工农民主专政。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多数派则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应是国民党,共产党应留在国民党内改造而不是独立,建立苏维埃意味着反对武汉政府。"七一五"政变的发生,证明斯大林中国政策的彻底失败,斯大林却在让中共领导人承担其错误政策的替罪羊后,把反对派也一并清理出联共(布)领导队伍。  相似文献   

16.
叶铭 《党史文苑》2007,(9):27-30
叶挺将军在南昌起又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建立了卓著的功勋.首先,他培养了一支忠实于党的、有很强战斗力的、经过战火考验的部队,井将部队主力带到南昌,发动起义;其次,叶挺的部队是南昌起义时的主力,有很强的战斗力,为起义军很快消灭南昌城内的敌军、控制南昌城创造了条件;再次,叶挺在起义胜利后军事决策方面起了关键作用,为起义胜利后的行动贡献了力量;第四,叶挺及所部在起义军南下的过程中专打硬仗、难仗,为起义军顺利到达广东提供了保障;最后,叶挺为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建立提供了很多军事人才,其军队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人民军队的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研究专业委员会拟于2015年5月在延安干部学院联合举办"共产国际、联共(布)与抗战时期的延安"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工作业已开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共产国际、联共(布)与抗战时期的延安",作者可围绕主题自拟题目。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南昌起义研究一直是党史、军史、革命史研究领域里的热点和重点课题之一。本文着重从起义成败、与土地革命关系、起义军战略方向选择、打出国民党左派旗帜的评价、共产国际所起作用、起义首倡者、起义部队总指挥、中共前敌委员会成员、参加起义部队人数和歼敌人数十个方面,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南昌起义研究中存有争议的若干重要问题作一概述,以资进一步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共产国际 ,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其特殊的地位。一方面 ,它是世界性的共产党组织 ,是各国共产党的领导者。另一方面 ,它又直接受联共 (布 )控制和影响 ,是除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外 ,联共 (布 )实施总的外交战略和策略的另一渠道。联共 (布 )凌驾于共产国际之上 ,是世界革命的最高决策者。正因为如此 ,联共 (布 )与中共的关系并不是平等的两党关系 ,而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联共 (布 )可以越过共产国际 ,直接给中共发指示、下命令。至于共产国际对中共的领导 ,则是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集权式领导。上述这些不正常的组织关系 ,严重忽视了中共的独立性 ,压制了不同意见 ,影响了正确的政策和策略的制定 ,结果导致了中国大革命的失败。  相似文献   

20.
广州起义的筹划和发动,分为南昌起义军南下失败前后两个阶段,其波及区域遍布广东省城乡多地;广州起义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密切配合,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实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土地革命总方针的重要举措,是其通盘方案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峰;广州起义被赋予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和为社会主义革命开辟道路的双重使命,兼具两重性质;广州起义是遵循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在中国进行的一次勇敢尝试,并蒙受"左"倾盲动错误的影响,但在其发动过程中和失败之后,无论是客观上还是主观上,都从多个方面对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中共和共产国际围绕广州起义意义和失败教训的思辨与反思,系统总结了由大革命失败向土地革命转变时期,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近半年来的经验与教训,为中共六大制定以民主革命十大纲领为主要内容的革命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以广州起义失败为标志,中国革命进入以土地革命和苏维埃运动为中心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