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迁,中华文化发展进程出现了重大转折。作为中华文化的最新表现形态,党史文化挽救和改变了中华文化的命运,开辟了中华文化发展的新境界。从中华文化发展史来看,中华传统文化与党史文化同属于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既不能用党史文化来否定中华传统文化,也不能用中华传统文化来否定党史文化。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应当把弘扬党史文化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发展的完整事业统一起来,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党史文化基础上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2.
人与文化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没有脱离文化的人,也没有脱离人的文化。文化建设与人的现代化密切相关。中华文化在实现人的现代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就必须发挥中华文化的凝聚功能,在批判地继承中整合创新,在构建中华文化新体系中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农业文明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文化的绵延和发展。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分水岭,标志着中华文化落后于世界生产力发展的潮流。中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乃至中华民族的复兴,亟待科学理论的支撑和引领。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由浅入深,中国共产党由此探索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中华文化发展的新道路。进入新时代,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由此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在中华文化发展的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贯穿于各个时代的、为各个时代的人们所接受和认同的语言、工具、文字、符号等形式保留下来的个性特征,这就是中华文化的民族性特征。民族性是文化的生命,一种文化民族性或者个性的丧失,意味着这个文化的消亡以及被这个文化维系着的主体的苦难的降临。在文化现代化的浪潮下,中国文化现代化如何适应全球的文化现代化大浪潮而又不丢掉自己的特色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中华文化所独有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文化发展的根本依据,其含义和基本内容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针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含义和内容,提出了由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提炼出来的有利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时代,美国等西方大国推行文化霸权主义,中华文化何去何从?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从哲学的视角看,人类文化是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存在关系,交融性和互补性的发展关系。因此,中华文化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继承、借鉴、交流、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化含蓄之美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艺术表现,或是对于某些物的偏爱与精神寄托,甚至于中国人的立身处世,都投射出中华文化的含蓄之美。探究中华文化的含蓄之美及其渊源,有助于我们以充分的民族文化自信,积极面对中西文化碰撞,在学习、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传统和习惯。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总和.统一战线作为一种策略智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的人生智慧是统一战线策略原则的思想基础;中华文化的和谐思想,是统一战线团结联合的指导原则;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是统一战线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就是要激励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团结凝聚一切热爱祖国的人们和政治力量,将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业上来,推动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如何复兴中华文化是摆在现今中国人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论述了近代以来中华文化受人文主义的影响而发生的起伏和中华文化目前面临的危机,以及中华文化复兴可能的路径,提出要复兴中华文化应该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人文主义范畴的思想为指导,同时也论述了中华文化复兴与中华文化学院之间的关系,指出中华文化学院在复兴中华文化方面具有诸多先天优势,并呼吁让更多的中华文化相关课程走进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的课堂。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性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表现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文化现代化的表现形式,这是中华文化现代发展的唯一选择,是历史的必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决不是简单恢复中华传统文化中哪一家哪一派,而是一种崭新的艰苦卓绝的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阐述中华文化与统一战线两者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揭示中华文化在凝聚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团结海内外各种力量、促进“五大关系”和谐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的土壤根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的胚胎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的智慧之光。中华文化直接、间接的关联到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必须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必须坚持自主的制度设计和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因、过程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文化承担着新的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使命,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价值的发掘。通过对中华民族创造的独特文化的领悟,诠释了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中华传统文化之元的合和精神,以及核心支柱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是一项崭新的实践,它要求我们必须牢固确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这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保证,是团结人民群众的思想纽带,战胜困难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大家庭。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绵延五千年而不绝的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以民族文化为根基和土壤,也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文化,区分精华与糟粕,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文明成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的生命,放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际的结合,是包括实践主体、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际的"一主两翼"的"三维"结构。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际结合的前导,是把马克思主义内化为实践主体的素养,重点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转化为思想方法和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际结合的起点,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搞清具体实际。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际结合的过程,通常表现为前后相继的三个主要环节,即实践理念→具体方案→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人,认同进而热爱本土文化,认同进而热爱国家与民族,是理所当然、无可选择的。对本土文化、对国家与民族的感情,来自对历史与文化的了解与理解。如果把中华文化比作多幕大戏而我们是观众的话,要看懂这场多幕大戏,我们就要知道剧目(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等概念)、熟悉演员(主角与配角)、明了舞台(历史中国与现代中国的地理空间)、掌握剧情(中华文化的变与不变问题)、懂得道具(中华文化的象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触、品味中华文化,从而真正地融入剧中。  相似文献   

19.
在执法或司法中,侦查都存在着主动性与被动性问题。秘密和公开、强制和任意、主动和被动是侦查研究中常见的分类形式,探讨这些问题的目的,是为了从整体上把握侦查属性。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化与海外统战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华侨华人对民族的认同感,是海外统战工作的有效手段。本文分析了90年代以来对外文化传播中弘扬中华文化出现的三种偏差,并针对海外华侨华人的新特点,就海外统战工作的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