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既是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眼点,也是未来黄河流域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前提要求.当前郑州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依然面临着黄河洪水威胁、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流域生态修复及生态涵养功能恢复缓慢等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2.
南部山区科学发展问题是关系济南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对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在处理生态涵养区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方面的主要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省会南部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科学定位、基本原则,以及积极推动省会南部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破坏者付费原则,主要针对行为主体对公益性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退化的行为进行的补偿;  相似文献   

4.
我国草原生态系统在整个大陆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在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当前我国草原生态正面临严重危机,这与国民草原保护意识的欠缺以及草原法律保护力度的不足都有一定的关系。面对草原生态令人堪忧的现状,单靠民事行政手段已不足以在草原生态保护中取得显著的效果,而刑法本身对草原生态的保护也是存在一定缺陷,因此有必要加强草原生态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5.
四川藏区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高度认识四川藏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对四川藏区生态规律积极探索和研究,协调好藏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加大对生态规律研究与探索,建立社会平等协商对话制度,协调统一两种自然保护区保护机制是破解四川藏区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矛盾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绿色新村”建设,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轴心,以农村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优化集成为目标,实行城乡统筹,转变农业和农村发展方式,逐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南京模式,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具体探索和尝试,是我市深入实施“绿色南京”战略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实现“建设新南京,全面达小康”总体目标的现实要求。近年来,南京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构建农村绿色人居环境、发展农村绿色能源和发展农村绿色高效生态产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同时也面临观念、制度、资金和科技等因素的制约,为了全面深入地推进“绿色新村”建设,进一步理清今后一个时期的推进思路,课题组建议,统筹城乡规划管理、进一步强化“三农”投入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开发创新、提高绿色高效生态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构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制度与机制、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突出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7.
金沙江干热河谷是指金沙江流域位于川滇交界处,具有南亚热带半干旱气候特征的河谷区域.金沙江干热河谷占我国干热河谷总面积的 70%,在云南省呈集中连片分布态势.因其地处长江上游,具有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碳固定、食物供给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及中国首批建设 50 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加快发展生态养生产业,是铜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施大生态和大健康跨越工程的重要抓手,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大生态和大健康产品供给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把铜仁生态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发展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手段。一、跳出铜仁看铜仁,铜仁生态功能十分重要(一)铜仁是全国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地区之一。铜仁市是全国亚热带森林系统核心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极重要区。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  相似文献   

9.
印度流域管理法律政策凸显了以流域为单元建立流域管理机构、流域管理对象为水生态系统整体、多种措施并用保护流域生态系统等特色。我国流域管理立法应在重视水的生态价值,确立对包括水在内的生态系统整体予以保护的理念、提升并明确流域管理机构的职能和管理范围等方面作出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态系统不仅承载着粮食和原材料提供的任务,而且还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其他生态服务功能。城镇居民对农业生态服务功能的认知成为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公众生态福利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制定和完善生态补偿政策的社会心理基础。通过对杨凌示范区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城镇居民对直接的生态服务认识清楚,对间接的生态服务重要性认识不足;仅53.9%的受访居民愿意支持参与农田生态保育,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公职人员身份、农村生活经历是重要影响因素。该研究为探索城镇居民参与农业生态建设、推进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等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我国许多地方的湿地资源和生态功能受到严重破坏,对国家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针对湿地保护的立法现状,国家应尽快制定统一的《湿地保护法》,重视湿地科学的基础研究工作,并建立湿地保护工作统一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知识生态系统关注知识在利益极大化条件下的创造、整合、共享和使用,它具有模块化、网络化及价值创造三大属性.在培养目标、运行机制、知识价值链、教与学以及知识网络五大维度,本科人才培养表现出知识生态属性.本科人才培养的知识生态系统是由知识生态个体、知识生态种群和知识生态群落等不同层次的系统所构成的复合体,其主要功能是创造知识价值、商业价值及社会价值.本科人才培养知识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包括功能支撑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条件保障机制,其运行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本文阐述了湿地资源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分析了胶州湾湿地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建立生态湿地管理机制、强化湿地保护意识、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等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建议,以切实加强城市湿地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14.
缺乏科学客观的绿色消费评价指标体系,严重制约了宏观层面绿色消费的量化研究。基于宏观视角,借助两阶段贝叶斯模型平均法等方法开展了绿色消费的测度、分解与影响因素分析。通过构建包含生产、生活、生态三个子系统的绿色消费指数指标体系并测度发现:21世纪以来我国绿色消费指数不断上升,三个子系统指数的变化呈现出明显差异。指数分解发现:经济增长是我国绿色消费发展的最主要驱动力,技术不足和生态环境欠佳制约了中国绿色消费发展。从经济、技术和生态三方面检验影响我国绿色消费的主要因素发现:总效应方面,投资和城市化对绿色消费发展具有重要拉动作用,由于研发投入成本高,前期创新投入对我国绿色消费发展有负向影响;经济分效应方面,投资和产业结构对绿色消费经济效应有正向促进作用,创新投入和生态修复具有负向作用;技术和生态分效应方面,消费、投资、生态修复对绿色消费技术效应和生态效应有促进作用,创新投入对于技术效应和生态效应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发展碳汇林业的战略意义 (一)碳汇林业是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 所谓碳汇林业,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将森林碳汇明确纳入林业发展目标,通过森林培育和森林保护等活动,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充分发挥林业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实现森林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交易活动或产业.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对以往"自然"与"文明"对立模式的超越,它需要构筑一个全新的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共荣的关联形态,一个包含技术、经济、制度和价值四维的存在体系。生态文明不是建立在消极的环境保护与自然修复基础上,而是需要通过人自觉地发展生态来改善人类生存状况的强大的生态支持和生态服务。生态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的绿色建设运动,利用资本参与生态建设与限制资本的消极作用同样重要。美丽中国是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它秉承中国"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传统,要在马克思主义生态绿色视野指导下开展建设,其实现是一个饱含浓郁中国生态文化传统、富有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绿色视域、多维的成长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园林作为一个人工的生态系统和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不仅要继续发挥其传统的美化环境和提供休憩场所的作用,还要求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降低自然灾害,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从徐州生态经济及园林建设在城市生态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园林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加快园林建设和促进徐州城市生态经济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资源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建设中处于基础性的重要地位。民族文化资源价值的生态民族学研究是针对当前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文化生态被破坏、文化资源流失以及文化创新动力缺乏而提出的。强调文化资源的价值生成是一个系统作用的结果,倡导维护民族文化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证文化资源的整体保护与合理利用,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社会经济的和谐共生与持久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许多朴素的生态保护思想,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道法自然",佛教的"众生平等"等生态伦理观,为绿色发展提供了一些精神和理论的滋养。绿色文化是一种行为准则、一种价值观念。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关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精神主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育绿色文化,树立绿色的生活方式。培育具有时代特征、体现贵州特色的绿色文化,提高绿色意识,不仅包括城市,而且还蕴含乡村。城市不仅有政治、经济上的功能,而且有地域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是维持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平衡不可或缺的要素,但滥用技术将招致生态系统的灾难性后果。新旧动能转换过程存在自然资源约束和自主创新困境,需以创新发展提供动力支撑,以绿色发展指明方向和要求。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相容的内在逻辑是: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内化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之中。建立时空正义视角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追求都内在地要求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的融合。市场、政府、技术共同构筑起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融合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