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中关于人的思想除导向人文关怀之外,有没有自然的关怀向度呢?我们认为,人的思想在逻辑和道德实践上间接影响人对自然的思想行为。循此思路,《论语》中人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生态伦理意蕴,表现在:有主体的自觉,无主人的骄狂;有天人相分,无天人截然对峙;有道德实践的重视,无行为的放纵等。但该分析是有明确的理论边界的,逾越则存在过度阐释、突破问题论域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尊严     
尊严是个很庄重的词。国家有国家的尊产,家庭有家庭的尊严,个人有个人的尊严。对于国家来讲,领袖就是国家尊严的代表。对于家庭来讲,家长就是家庭尊严的代表。个人的尊严当然由个人的思想、举手投足来表现。  相似文献   

3.
权麟春 《理论学刊》2020,(6):114-121
尊重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它是道德修养的途径,是礼的精髓,也是成仁的道德起点。尊重是伦理主体从某种角度以某种适当的方式对客体作出积极的回应,给予高度的评价。在当今社会,尊重仍是一种稀缺资源,阐释其伦理意蕴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尊重别人或者其他事物,反省自身,保持伦理道德上的清醒和自觉,是提升自身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德军 《廉政瞭望》2009,(8):62-62
左右一个人的命运的,往往并非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有时候极小的事也会影响一个人的生。 10多年前的一个春天,个幻想着发财的农村小伙,来到深圳找工作,盘缠用完了,工作还没有着落,他不得不露宿街头。 一天晚上,他蜷缩在人行道上打盹,落魄而邋遢,个过路妇女扔给他一元钱。就在他的手即将触到那张钱的时候,他身边一个擦皮鞋的女孩蹿过来,抢先一步拾起了它。  相似文献   

5.
党群沟通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一个基本问题,关系着党群关系和谐与政党基础的巩固。中国共产党与群众的沟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既有继承性,又有时代性。党群沟通预期效果的实现,离不开党群沟通机制的良性运行,即党、群众、信息、沟通渠道、沟通方式等要素之间的有机联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既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则,也需关照中国现实,更要健全和完善机制的结构要素,三者有机统一,党群沟通机制才能良性运行,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6.
朋友去印度,回来后感触颇深,他给我讲了一个穷人的故事: 他刚到印度的时候,在孟买的大街上,看到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兜售一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儿。那是孟买穷人中的一种,其实和乞丐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大多是一些孤寡老人,生活上没有任何依靠。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我国开始构建当代服务型政府,它具有深刻的背景与丰富的科学内涵,也有着极为重要的行政伦理价值意蕴,即促进公正、民主、和谐、平等、自由。  相似文献   

8.
在。保障人之尊严,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良好的社会秩序给人以安全感;物资充足,精神饱满,人们生活就幸福。  相似文献   

9.
连超 《学习月刊》2011,(24):4-5
一、马克思的尊严观解读(一)马克思对西方传统尊严观的超越西方传统尊严观从对人的关注中发展而来.通过“向内寻求”来获取人的尊严。但是单纯由精神因素架构而成的平台,显然不能作为感性的、社会的、历史的人获得平等与尊严的基础和根据。  相似文献   

10.
沈晓阳 《探索》2003,1(2):64-67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包含着深厚的价值意蕴:第一,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就是不断地超越自己的现实本质而趋向人的理想本质;第二,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定位,就是以个人为本位,以社会为取向;第三,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基础,是人的普遍人性与个性特征的内在结合;第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基点,是超越单纯的自然主义和单纯的人道主义而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聂火云 《求实》2006,1(10):41-44
和谐社会作为伦理概念,其价值圭臬始终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和谐社会的精神蕴涵与价值确证方式,公民伦理通过彰显独立主体精神、权利与义务统一精神、契约精神、社会正义精神、市俗伦理精神等基本的精神价值,确认着和谐社会公民身份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伦理学角度研究民生问题并提出建构民生伦理的任务,是研究民生问题的一个全新视野.民生伦理就是指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过程中提出的政策或主张及其内蕴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取向,民众对社会的民生状态和政府的民生政策所持的道德态度、所作的道德评价及其道德标准.当代中国民生伦理应坚持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基础;以以人为本为价值核心;以民生幸福为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3.
舒泰峰 《求贤》2012,(1):24-24
中国新公布的扶贫标准几乎比旧标准高出一倍.新标准让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和覆盖面也由2010年的2688万人扩大至1.28亿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民生问题放在重要地位.为了改善和解决民生问题,经过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中国共产党自身特色的民生思想.学习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对于推动现阶段的民生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现人民梦,根本在于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尊严。人的尊严具有丰富的内涵;人的尊严是实现人民梦的价值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实现人民梦就要敬畏和关爱生命、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构建公正和谐的社会关系、提升思想品德素质、改善社会风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人的生命尊严、人性尊严、人道尊严、人品尊严、人格尊严、人权尊严。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的诞生、成熟、推动力量都离不开实践的作用,社会有机体思想具有人本性、整体性、动态性三个主要特点,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辩证法具有内在一致性。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与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同君  夏民 《唯实》2002,3(3):24-28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存在价值的悖反。现代伦理精神的建构,有赖于对传统伦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在现代伦理精神建构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道德教育的扭曲变形、社会控制机制的不健全,不可避免地引发道德及其行为的失范;而伦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育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8.
持续恶化的生态现实催生了环境伦理学这一新兴学科,环境伦理介于伦理学和环境生态科学之间,不但具有理论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的产生,是协调人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求得二者和谐发展的结果。近年来,环境污染、恶化等问题不断地严重化。之所以出现这种后果,也是人类肆意妄行的结果。因此,只有提高到人类环境伦理道德的高度去感悟和对待这个问题,才能使它得到最终的解决,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实践观奠定了经济伦理的人性论基础,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是“现实的个人”,同时也是经济伦理的主体,现实的个人是自然与历史、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从根本上冲破了经济人崇拜的迷雾;马克思的实践观彰显着直接现实性和普遍性的双重理论品格,从根本上弃绝了一切从抽象原则上寻找经济伦理生成与演进的唯心主义路径,同时突出了经济伦理的革命性与批判性功能,指明了经济伦理的根本价值取向。把握马克思实践观的经济伦理内涵,对我们构建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适度消费伦理建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本文阐述了适度消费伦理的内涵以及适度消费伦理建构的价值选择,并进一步指出了科学消费伦理建构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