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以来,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意义、特征、内涵及如何构建等问题,理论界、学术界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已经陆续发表、出版了一些高质量的文章和著作。认真梳理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推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而且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们学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一是要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3.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命题成为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详尽、系统地论述,提出了各自的精辟见解.  相似文献   

4.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命题成为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详尽、系统地论述,提出了各自的精辟见解。本文拟对一年来,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研究成果做了系统梳理和归纳,以期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的发表和十四大的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讨论已处于热潮之中。整个讨论,涉及内容广泛,但主要在两个方面不断深入:其一是对市场经济及其体制本身的研究,试图从理论上揭示出市场经济的特征、要求及运动规律;其一是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措施的研究,以提供实际操作的依据。这两方面的研究,经济界权威人士都有不少有价值的见解,这里择其要者综述如下: 一、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系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关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崭新命题之后,理论界围绕和谐社会的内涵、提出的背景与意义、构建的路径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初步形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体系.许多学者从不同视域出发作出阐述,这些论述对我们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理论界关注最多的话题之一,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意义的研究;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内涵的研究;关于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对于以上三个方面,学术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已经陆续发表、出版了不少高质量的文章和著作。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加以评述,不仅有助于推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而且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思考与运用》2005,(3):13-13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2005年6月2日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西南政法大学联合举办了“重庆市依法治理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社科联主席何事忠同志在大会上作了讲话,市人大副主任唐情林、市政协副主席陈邦国及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赖邦凡等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9.
4月22日,省委宣传部主持召开了全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座谈会。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这一新的重大任务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同时就深刻领会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准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为全省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指导,营造良好氛围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根据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应是平等与公正的社会,应是一个充满诚信的社会,应是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放在了“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显要的位置。文章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涉及到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因而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认识和理解。学术理论界围绕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构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关系这四个方面入手展开了一系列论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状况和未来展望进行科学评价,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涉及到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因而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认识和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从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关系四个方面入手.对学术理论界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状况和未来展望进行了评价,以期能够将此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以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4.
1997年4月23──5月3日,由中央党校牵头在张家港市党校举办了全国党校系统"深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研讨会"。中央党校、各省(区、直辖市)党校约80多位同志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对如何深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一、关于"优化课程设置,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引向深入"的问题。首先,与会者一致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党校培训干部的主课,应在总体教学中占80%,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中之重,应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80%,在总体教学中占60%。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价值理想产生了积极影响,党的历届领导人非常善于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思想文化资源并进行创新。马克思和恩格斯真正把“和谐社会”提到了科学理论高度,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分别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卢诚 《求实》2006,1(Z3):9-10
主源:马克思“和谐社会”的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是多元论,不是一元论。但其主要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和谐社会”的理论。马克思在《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中就谈到“和谐”的问题。他说:“与自身不一致不和谐的精神(更不)会尝到什么真正的和心安理得的快乐。”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更明确地提出,提倡社会和谐是关于未来社会的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抓住机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快工业化,促进经济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标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工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简称“三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三化”并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选择。一、加快工业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物质财富相对宽裕的社会,构建和…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价值理想产生了积极影响,党的历届领导人非常善于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思想文化资源并进行创新。马克思和恩格斯真正把“和谐社会”提到了科学理论高度,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分别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列宁曾经说过:“迈出最勇敢的前进步伐的是早就成为理论研究对象的那个领域,是主要从理论上、甚至几乎完全从理论上耕耘过的那个领域。”可以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创造性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重大战略举措之前和同时,充分地研究了这个领域的诸多理论问题。为了从理论上加深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本文从理论支撑角度,谈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大理论基石。一、社会形态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块理论基石。这个理论把人类的五种社会形态区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