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含泪回乡     
我冒着严寒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渐近故乡时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这曾是鲁迅先生回乡时的心情和感受,其实,我们又何曾不是这样呢!当初告别母亲、告别故乡去遥远的异乡闯荡,故乡成为一帧剪影留在身后、留在记忆中时,我们以为同故土的联系已经像同母体相联的脐带...  相似文献   

2.
杨绍华 《党建》2010,(12):25-26
在当前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中,我又重读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有段脍炙人口的名言我至今记忆犹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那么在临终之际,他能够自豪地说:我的整个生命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30多年来,这句话是我寻求人生价值的座右铭,是我成长进步的路标。  相似文献   

3.
他最喜爱的名言是——“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将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相似文献   

4.
乡思无尽     
黄彬 《湘潮》2011,(1):1-1
我17岁参军入伍离开家乡,在部队里工作、生活了50年,党和国家把我由一个农家子弟培养成一名将军,由一名普通中学生培养成最高军事学府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当我以感恩之心回首往事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故乡——湖南,我怀念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感谢故乡的抚育之恩。  相似文献   

5.
“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这凄楚动人的怀念故乡、思念大陆的哀音是著名爱国诗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遗作。于右任, 1879年生于陕西泾阳,早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 1931年后长期任检察院院长, 1949年蒋介石撤往台湾时,他也被迫离开了大陆。身居台岛,于右任时时怀念家乡,思念大陆的亲朋故旧。他遥望大陆,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诗词。   1962年初,于右任身患重病,他感到自己很可能将久…  相似文献   

6.
拉开门就看见时光在前面等我我不敢看它的眼睛我身后的脚印是一片杂乱无章的语言撒落在零零星星的岁月我能走出四季却走不出时间时光像母亲的手洗不完日子的灰尘时光像孩子的作业被课堂撵着奔跑我站在参差不齐的时光里感受着中年的沉重牵着故乡童年时故乡牵着我从襁褓牵向成年故乡是一双深情的眼温暖的手成年后我牵着故乡故乡颤颤悠悠地蹒跚在我的身边当我一次次凝视故乡的时候故乡站在风雨中呼唤着我的乳名故乡就是我的娘亲时光在前面等我[外一首]@陶岚~~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春天,丁绣峰同志再次当选唐山市长,他当选之后在市人大十五届一次会议上所作的发言,在代表中反响热烈。最近我找来这份丁绣峰自己动手起草的讲稿,如果把读后的感觉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就职感言还可以这样讲。他的发言文风清新,没有八股味道。比如开篇即是"唐山已经成为融入我血脉、深植我灵魂的故乡热土"。他的发言感情充沛,充满诗意:"好多次我陪客商登上龙山,近看美轮美奂的世园会夜景,远眺流光  相似文献   

8.
《湘潮》2020,(1)
正若干历史资料表明,彭德怀元帅参加革命后只有两次回到故乡湘潭。这两次都是非常时期,所以给故乡人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第一次回故乡是"大跃进"时期,他对一些头脑发热的人泼了一点冷水,再三地说要实事求是,讲真话不讲假话1958年12月16日清晨,下了多  相似文献   

9.
《党建》2003,(4)
淮安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乡。虽然12岁时就离开了故乡,整整66年没有回故乡一次,但他深深地眷恋着故乡。每当有人向他问及故乡,他总是深情地说:“淮安是个好地方”。他在少年时代的作文中多次袒露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浓浓的乡愁。在《射阳忆旧》一文中,周恩来赞故乡“自古名郡”。在他所写的小说《巾帼英雄》中,故乡的风土人情,轶闻趣事,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周恩来在主办的学生报刊上经常介绍故乡学生的作品,曾大加赞赏家乡学生“忽地淮阴有伟人”一诗,流露了作为伟人韩信故乡人的自豪之情,却不知自己最后也成为更让故乡人骄…  相似文献   

10.
正导演王小帅在出版《薄薄的故乡》时说了句话,他是"无故乡的人"。我是有故乡的。而像我这样有故乡但却一直心神不宁的人来说,多了些牵挂,少了些洒脱。关于故乡,总是一言难尽,写出来,却又避免不了情深言浅。一度犹豫要不要把这个主题继续写下去,觉得所要写的内容更多还是偏于个人体验,担心别的人读了会有厌烦。不少写作者对写亲人与故乡存有障碍。这是自古以来的一个传统,没有哪个国家的文学,会像中国这样,对亲人与故乡有如此强烈的美饰意愿。诗人、作  相似文献   

11.
一次下乡,和一位农民朋友闲聊,他问我一个月工资是多少,我叹了一口气说:“还不到1000,只有900多一点。”他听后,停了一下,若有所思地说:“这是我们种七八亩小麦一年的收入!”我的心猛地一沉,问怎么这样算呢?他回答:“我们种一亩小麦,赶上风调雨顺的年景,也就打个500斤左右,每斤按市场最高价0.6元计算,也就是300元左右,除去种子、化肥、农药、打碾等花销,劳动力就不说  相似文献   

12.
涂显镜  吕莉 《世纪桥》2009,(13):43-43,48
乡土小说家沈从文无数次的在他的作品中提到自己的故乡——湘西,也谈到了自己的艺术灵感主要来自于故乡,故乡那鬼魅似的人物和文化礼俗常袭上他的心头。在其诗歌《还愿》里,就记录了故乡原始巫傩的盛行和热闹场景。本文即从沈从文的诗歌《还愿》着手探寻湘西傩戏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3.
长征之歌     
当一个人读一本书,这样的过程我们一般把它当作一次知识或智慧之旅。我们愈来愈发现:投入这一旅途的真正的读书人排斥热闹。拒绝集体起哄。真正的读书人是孤独而沉默的,起码在他手捧书本埋头而读以及心有所得而执笔为文的时候是这样。古时的人只要条件许可,他们会在深山筑屋,在竹林中架巢,总之是将读书作为个体的行为来进行的。只有在不读书的时候,他们才在一起交流、  相似文献   

14.
我的忏悔     
算起来,自己从教已有25年了,在漫长的教书生涯中,每当遥望故乡,一种无可名状的悲哀就撕扯着我的心。让我的灵魂不得安宁。  相似文献   

15.
邓正明 《湘潮》2011,(3):1-1
寒暑潜催,岁月如流,从我参军入伍至今离开故乡已经50年了。50年来,乡音、乡情、乡思,始终萦怀于心。 我的故乡是宁乡县双江口镇,沩水从这里流过进入湘江,两岸翠柳婆娑,田畴肥沃,古有“商贾云集、鱼米之乡”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变化很大。过去我到县城上初中、高中,  相似文献   

16.
于右任,民国元老,大书法家,大诗人,一位坚贞不渝的爱国者。他虽然去了台湾,但仍然赢得海内外包括中共领导人的最广泛的敬重。2003年3月,温家宝就任总理,在中外记者会上回答台湾记者的提问时,他说:"说起台湾,我很动情,不由地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他临走前写过的一首哀歌。"温总理当众吟咏了这首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  相似文献   

17.
绵绵乡情──杨得志和他的家乡人张童保故乡,这个熟悉而亲切的字眼,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归故乡,是多少身处异乡的人一生的夙愿。对于出生入死、转战南北、过着戎马倥偬军旅生活的军人来说,返乡则更有一番别样的意义。1925年早春二月,14岁的杨得志和他的哥哥杨...  相似文献   

18.
“谁再那样说,我就登报辟谣!”1988年4月,红安山区百花竞放,春意盎然。李先念五度回故乡,这是他最后一次回红安。他看到家乡各项事业迅猛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很大提高,心情格外舒畅。在视察红安的两天中,他神采奕奕,看山林、看水库,下工厂,到农村,找人...  相似文献   

19.
当我闻讯彭塞同志在川医逝世时,我真不敢相信,然而事实又是无法改变的。以前,彭塞同志也住过医院,我还到医院去看望过他,这次住院的消息我是在他进院几天后知道的,当时,我就想及时去看望他,但又听办公室的同志说:彭老的病目前正在检查确诊,据说比较重,希望我们暂时不要去看望,以免影响他的休息和治疗。我想,那就只有等到彭老的病好一些,天气暖和时再去看望,可我没有等到这一天……彭塞同志是1983年到我们单位任领导的,这时他的年龄已60多岁了。从此,我才第一次认识和接触彭塞同志,并有幸在他的领导下从事中共四川地…  相似文献   

20.
福建是我的故乡,然而我对她却是生疏的。项南同志比我先到任,不过,他和我一样,虽是闽籍,都是几十年在外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