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新 《人事天地》2008,(11):47-47
9月14日,中国篮坛巨星穆铁柱陨落了。这位曾经以2.28米的身高风靡一时的篮球运动员,很多国人心中的第一代篮球偶像,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59岁。  相似文献   

2.
3.
三湾村位于江西省永新县的西南角,坐落在罗霄山脉中段的九陇山区,是宁冈县(今属井冈山市)、莲花县、永新县、茶陵县四县两省交界的地方,群峰环峙,风光秀丽。  相似文献   

4.
乐昊 《人事天地》2008,(7):46-47
1978年初,24岁的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新生卢新华写出了他的第一篇小说《伤痕》,交给朋友和老师阅读,反响平平。之后在一次班级策划的墙报上,卢新华贴出了这篇小说。令他毫无思想准备的是,在复旦校园,这篇小说被迅速传抄,墙报栏前人潮涌动,许多读者都是一边读一边流泪。  相似文献   

5.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观察社会的方法论基础和分析问题的理论范式。唯物史观视角下的"世界历史"是马克思恩格斯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规律提出的理论,唯物史观视角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在新时代条件下思考人类前途命运提出的新思想,是"世界历史"的逻辑延展,实现了"共同体"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创造性结合,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破浪前行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是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的统一。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团结国内外一切中华儿女,立足国内建设实际,依靠自身的力量,独立自主搞好国内各项建设,解决好国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根本,也是沉着应对国内外一切考验和挑战的必然要求。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必须高度重视并利用好一切有利、有力的国际因素,并把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在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得到了升华,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把中国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发展置于休戚与共、命运攸关的地位,为真正实现各国人民和合共商共建共享、建设世界大同指明了发展方向,具有明显的历史借鉴、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中国政府适时抓住国际社会的变化趋势,提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又是中国主动承担责任,谋求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结果。因此说,命运共同体作为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梦想,包含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以及包容互鉴的文明观。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安全、经济和人文等领域践行着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身也向负责任大国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8.
一般都认为,日本人比西方人更具团队意识。这种团队意识非常明显地表现在日本企业文化当中。这篇小论文试图从社会构造以及日本社会的“共同体意识”来探究日本企业的这种集团主义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新"两步走"战略作为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国家未来发展作出的新设计,是对建国以来"两步走""三步走"及新"三步走"战略的完善和提升,是对过去侧重于经济富强到兼顾精神文明、政治民主,再到兼顾社会和谐的逻辑推演,是从突出经济增长到关注人民生活,再到重视社会建设的渐进跃升,也是对超英赶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借鉴和超越。  相似文献   

10.
2001年4月3日,日本内阁宜布右翼学者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写的“新中学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新中学历史教科书”宣扬“皇国史观”,对历史进行篡改和编造,违背了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1995年访华时的承诺和江泽民1998年访日时与小渊惠三就历史问题达成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共识。之所以如此,其根本原因是战后日本军国主义一直未受到必要的清算。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党80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做了深刻的总结。这个总结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 ,而且是对未来的要求。作者从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的历史启示的角度 ,深刻地论述了“三个唯有” ,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唯有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巩固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唯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唯有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2.
在大别山革命老区麻城市。有一位年近百岁的老红军。他,就是为革命屡立战功、为麻城屡吐幽香的革命老功臣、离休老于部、老红军来显合。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出了“四新归一新”的评价和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一系列有关执政党的建设和治国的重大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这为我们进一步系统深刻地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历史”的概念,从理解“历史”概念的前提条件出发,强调物质生活、人类满足自身需要时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社会关系这三者是我们理解“历史”概念的三个方面;马克思的历史观始终是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我们也应该从历史与现实个人的关系方面来理解“历史”;最后,随着世界生产和交往的扩大,“历史”并不是停滞不前,不向外扩展的,历史会向全世界历史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15.
崔琪.又名崔品炎。1899年3月27日,崔琪出生于监利县朱河镇崔岭村一户贫困农民家庭,1927年参加革命,192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党的地下交通员、县特务大队长、中共监利县委书记、湘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主席、中共湘鄂西省委书记、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同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等职。从一个只念过3年私塾的农民,  相似文献   

16.
进步论的历史观在当代虽然受到了普遍的怀疑与反思,但在当今世界仍占据着支配地位。个体生命对"进步"的体验与评价和作为一种观念的"进步"之间的张力一直隐含在进步观之下,具体表现为进步观这种话语的总体性与个体对"进步"的体验与评判的个体性之间的张力。这种话语的总体性最显著地表现在历史哲学中,而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个体对"进步"这一话语评判的合法性也随之得到了确立。  相似文献   

17.
“湖北精神”提炼活动应按照“尊重原来、立足本来、借鉴外来、面向未来、避免重来”的要求,遵循六方面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十六大以来,国家倡导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当代运用,是"历史合力论"的当代阐发。处于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过分的强调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一切,这样一个理论,而忽视了社会其它因素的作用,在改革开放30年之后,经济上发展起来了,而相应的政治、文化、社会却被忽视了。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提出"四位一体"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民族概念展开了不同的设计。一是无产阶级政权建立前,反对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观,并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消除“民族内部阶级对立”;二是无产阶级政权建立后,“无产阶级要组成民族”;三是在生产力不断发展后,“地域性的人”要向“世界历史性的人”转变。沿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思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阶段先后提出“民族解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着中国共产党民族观从革命性到现代性再到世界历史性的演进。正确认识以上逻辑有助于增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兴、谋大同的历史认同,有助于把握世界民族发展大势。  相似文献   

20.
周边外交和"命运共同体"是2013年中国外交的两大重点突破。作为中国最大"周边"的俄罗斯与中国互为传统邻邦,两国已经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和重大矛盾分歧;作为世界大国和地缘政治大国,中俄两国是维护世界和平、改善国际秩序的重要力量。同为与西方传统强国在全球治理和价值理念上异质化的两强,中俄两国在经济、安全、人文和国际秩序四个维度上存在着诸多利益交叉和重合,而这正是中俄"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基础和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