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晋林 《传承》2013,(5):34-35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土地政策,是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实践,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边区农业建设的迅速发展,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王晋林 《传承》2013,(4):28-29,57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从农业生产建设的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了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互助合作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劳动率,促进了边区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王晋林 《传承》2013,(6):28-29,57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从农业生产建设的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了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互助合作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劳动率,促进了边区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王晋林 《传承》2013,(7):38-3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奖励开垦荒地的政策,使边区的农田面积和粮食产量迅速增加,成为边区政府在农业建设上的成功实践,促进了边区经济建设以及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为解决农业生产劳动力的不足,制定和实施了以安置移民、难民为中心的合理调剂农业生产劳动力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不仅成为边区经济建设的重要政策之一,也成为中国共产党解决边区民生问题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6.
王晋林 《传承》2013,(9):30-3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农业生产建设中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符合边区畜牧生产发展实际的政策和措施,有力推动了边区的农业建设和各项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土地政策与实施,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而进行的成功实践.在整个抗日战争中,陕甘宁边区成为新民主主义类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中国共产党对陕甘宁边区土地问题的正确政策和成功实践是主要原因之一.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土地政策和实践,是陕甘宁边区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王晋林 《传承》2013,(6):36-37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的政策与实施是中国共产党促进边区农业经济建设的成功实践,推动了边区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为边区经济建设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李小娜 《传承》2013,(11):26-27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兴修水利的政策,促进了边区粮食产量的迅速增长,推动了边区农业生产建设的快速发展,为边区经济建设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兴修水利的政策,促进了边区粮食产量的迅速增长,推动了边区农业生产建设的快速发展,为边区经济建设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王晋林 《传承》2014,(1):28-2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为革除社会恶习,促进农业生产建设,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改造"二流子"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不仅是边区社会改造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是农业生产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2.
精兵简政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政策.晋冀鲁豫边区,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精兵简政政策,成效显著,得到了中共中央的称赞,被毛泽东誉为精兵简政的模范例子.其精兵简政的一些经验,为我们今天的改革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庆礼 《传承》2010,(6):4-5
精兵简政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政策。晋冀鲁豫边区,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精兵简政政策,成效显著,得到了中共中央的称赞,被毛泽东誉为精兵简政的模范例子。其精兵简政的一些经验,为我们今天的改革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静 《传承》2011,(31):4-5
抗战时期,在党的方针政策的指示下,陕甘宁边区由于生产和发展的需要,根据民间旧有的劳动互助传统开展了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其发展过程以1942年为界限,分为探索和成熟两个阶段,它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活状况,促进了抗战的胜利,进而形成了社会的新风尚。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族政策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族政策与实施,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确解决民族问题而进行的成功实践。陕甘宁边区的民族政策与实施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建国后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石攀峰 《求索》2012,(11):65-67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特殊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下,提出并实施了以扶植自耕农为主的土地改良政策,并在部分区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最终未能在全国得以推行。究其原因,主要有政策法规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缺乏基层实施的推动力,经济基础薄弱,佃农和自耕农的普遍怀疑等方面。该政策实施的结局表明:国家政策的设计与农民意愿的平衡,坚实的社会政治基础、政府推行政策的动因与政策设计本身的宗旨相符是保障土地政策成功实施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王晋林  许瑞源 《传承》2013,(5):35-37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在进行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同时,为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巩固抗战后方根据地,在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还进行了军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湖北省政府为了克服战时财政困难,解决军需民用及支持长期抗战,在精减和改革财政金融机构的同时,实行了开源节流的总政策.通过紧缩财政支出、进行税制改革、发行公债、执行田赋征购和征借及激活金融的政策与措施,使湖北国民政府统辖区的财政金融状况有所好转,对战时湖北国统区的经济开发与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央与地方政府关于土地政策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行土地政策博弈中,由于地方政府处于信息优势和操作优势地位,使得中央的土地政策往往难以发挥保护耕地和农民利益的功能,形成一种管制和征地的恶性循环。因此必须着力提供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制度性政策,包括建立让地权所有者直接参与市场交易的机制、消除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激励、修改土地相关法律等。  相似文献   

20.
唐天旭 《传承》2014,(11):14-15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制定的税收、移民、植棉政策极大地推动了私营工商业的发展,使私营工商业获得了空前发展,为整个抗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