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证据概念上的争论关于证据的概念,在苏联曾有过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最先开始于五十年代中期。六十年代初,苏联全苏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措施研究所组织编写了一部诉讼证据理论专著。配合这部专著的写作,苏联法学界又一次对证据概念问题展开了讨论。从这些讨论中可以看出,苏联法学界有三种基本的观点:一是“事实说”;二是“反映说”;三是“两义说”。同苏联比较起来,我国法学界在证据概念上的争论则大得多,时间也长得多。我国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到1964年因“社教”开始而中断。这并不是争论的结束,因而,1976年拨乱反正后又开始…  相似文献   

2.
苏联长期高度集中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中央权限过大,地方权限过小,严重损害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利益,削弱了联盟凝聚力。苏联中后期的经济改革赋予地方较大权限,却损害了中央权威,同样消弱了联盟凝聚力。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与苏联有相似之处,分析苏联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以苏联中央和地方经济关系为镜鉴,对发展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法律监督”探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法律监督关乎当前我国检察机关的定位,也是检察学的基础性问题。但这一术语既非我国特有,也非我国所独创。回顾上世纪50年代初以李六如为首的学者对苏联检察功能的概括,"法律监督"其实是"法律守护人"的流传和改造。  相似文献   

4.
苏联特权阶层在其解体过程中扮演了非常特殊的角色。阐述了苏联"特权阶层"的涵义与形成条件,特点及其对苏联解体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在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研究苏联"特权阶层"能以史为鉴,对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建设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书由英国的苏联和东欧问题研究专家A·纳基威乔所著,美国圣马丁出版社出版。 作者依据大量史实,对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的苏联共产党和国家五位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和戈尔巴乔夫作了深入研究,提供了他们  相似文献   

6.
苏联亡后其党政体制特别是监督制度受到学界反思关注。本文较全面地追述了苏联党政体制的由来,分析了其专制官僚制的实质,而其突出特点就是权力不受监督,干部享有特权,至勃列日涅夫时苏联党政干部上下全面腐败,最后导致亡党亡国。苏联党政监察体制对我国有过直接巨大的影响,分析反思其制度弊病,对我国当今的改革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7.
简析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苏联作为历经74年社会主义历史的超级大国,突然解体。苏联解体决不只是由于单纯经济体制,或外部、或某一个人、或一个计谋等简单、单一和偶然因素而发生。其中肯定有更深刻、复杂和综合的历史原因。苏联的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先天的病灶,它是经过长期异化和由量变到质变的总爆发而造成解体的。苏联解体,为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对我国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安全,具有重要而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之毅先生是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是我国老一辈有名望归国学者之一 ,也是我国外交战线上 ,尤其是在外交调研方面付出过心血的外交官。张之毅先生生于天津 ,与辛亥革命同庚。早年就读于天津中小学。1 93 0 - 1 93 5年 ,他考入俄国人在哈尔滨创办的哈尔滨法政大学 ,就读于经济系。该校是一所苏俄模式的大学 ,绝大部分学生也是俄国人 ,中国学生极少。在这所中国东北最早的半苏联、半旧俄式的大学里 ,他接受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教育 ,为他日后实践和学业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他入学第二年 ,日本发动了染指中国东北…  相似文献   

9.
苏联解体是当代世界史的一件大事,它直接影响到冷战后世界历史进程的变化发展,也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民主社会主义是苏联解体的重要意识形态因素之一。从列宁时代的孟什维克所主张的改良性质的民主社会主义,到戈尔巴乔夫所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都对苏联解体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吸取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抵制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泛滥。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全体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结果,而且也离不开苏联支援中国抗日战争所起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苏联对中国抗战在精神上的支持和物质上的援助.但是,苏联的这种支持和援助对于当时共同抗日的国共双方来说又是不平等的在军事和物质援助上对国民党高度重视,而对意识形态一致的中共在抗战中的力量和地位则极度轻视.苏联政府之所以在抗战中对国共双方采取这种"重国轻共"的政策,其关键原因在于"苏联利益至上".  相似文献   

11.
大革命时期,在苏联及共产国际的视野中,由于孙中山给予苏联人的极好印象,国民党始终被看成是革命党,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盟。而且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加入,使苏联及共产国际认为可以通过不断"改造"对其进行控制,使其向苏联所希望的方面转变。因此,在对待国民党问题上一直存在偏向。同时,由于过多地考虑了苏联自身的利益,强调国民党的"反帝"作用,以及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导致了一系列的政策失误,不光使自己的东方政策破产,还差点断送了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2.
1943年9月意大利正式投降,在意大利的战后安排问题上苏美英三国随之开始了争斗。在苏联最初关于战后安排的设想中,苏联并未打算削弱意大利,意大利是被作为抗衡西方特别是英国在地中海的中立国来考虑的。苏联对意大利政策与苏联对东欧政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3.
现代意义的侦查学产生于十九世纪末的西方。我国二十世纪初期进行司法制度改革.首次引入并逐渐发展了侦查学的理论和实践。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人民政权,在侦查学领域引入了苏联刑事侦查学的学科体系。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侦查学走上了快速、自主发展的道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苏联集权政治体制的诞生是与十月革命前后特殊时期所面临的特殊任务密切联系的,由于这一集权政治体制在其演变进程中不断被强化并走向极端,从而导致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严重扭曲,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最终失去了社会主义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深层次的原因是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协调,在意识形态的引导、文化专制政策、知识分子政策方面都存在重大失误。在苏联解体20周年之际,重温苏联解体的文化原因,对于认清我国当前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探寻对我国今后文化建设的启示,无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苏联的经验和模式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和先行示范,检察制度也是其中重要一项。对我国检察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启示的是,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取消了检察机关对刑事审判的监督,仅保留了检察制度一般监督。通过考察苏俄检察制度的产生、发展、特点、缺陷,对比和分析我国废除检察机关事审判监督权的可行性,可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苏联经济体制的研究一直较为重视。当前,我国的改革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新阶段,要解决的问题甚多。在此背景下回顾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总结其经验教训,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的问题有:对苏联剧变根本原因的看法;苏联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历次改革失败产生的严重后果;改革的历史进程;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试论“独立国家联合体”俞邃独立国家联合体是苏联解体的直接产物,是苏联绝大多数共和国在“离异”之际形成的一种维系多边关系的特殊形式。它“既不是国家,也不是超国家实体。”独联体诞生两年多来,风风雨雨,若即若离,既没有像西方一些国家所估计的那样彻底破裂,也...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集我国4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提出的,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 从1949年到1979年,我国建立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这个体制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以及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1949年到1956年,这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斯大林的对外政策大体可以1947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947年以前,苏联坚持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实行大国合作;1947年以后,苏联则坚持世界革命,实行与西方国家的集团对抗。共处合作是权宜之计,革命对抗是长期战略,但二者都是手段。实行共处合作,是将意识形态暂时搁置,推行革命对抗,则是强化意识形态的对立,但最终都服从于国家利益这一最高原则。在苏联的外交目标中,国家利益居于主要和核心地位,意识形态只是次要因素。过度追求国家利益,使斯大林严重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原则,成为苏联霸权主义的理论源泉,也给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