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本案情: 2010年3月10日,江某开始在A公司工作.2011年11月1日,江某与B市某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改由B公司派遣江某至A公司工作.B公司在B市为江某缴纳了工伤、医疗保险.2012年9月5日,江某在维修车间给客户车辆进行二氧保护焊接车身后底板时,火花掉在地上,点着了地上的汽油,导致江某烧伤.当月,B公司作为申请人为江某向B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了工伤认定申请,B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经审查认定江某所受伤害为工伤,后经B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七级伤残.A公司支付了江某在A市某医院的医疗费274295.41元.B公司向B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局申请报销医疗费,共报销55002.35元.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逆向劳务派遣,是指由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或者双方已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但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劳务派遣单位派至用人单位工作的行为。逆向劳务派遣由于规避法律责任的意图过于明显,所以其效力一直存疑,本案就是一起典型的逆向劳务派遣纠纷案例。经典案例:A君于2001年9月26日进入丙公司工作,2006年6月甲公司兼并了丙公司,A君因此在甲公司继续工作。  相似文献   

3.
由于劳务派遣保障制度不完善,劳务派遣工人的福利待遇、民主权利和身份转制的权益等切身利益很容易受到侵害。要完善劳务派遣工人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应该从规范劳务派遣公司注册程序、明确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与期限、保证劳务派遣工人的福利和身份转制以及加强监管几个方面落实相应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劳务派遣法制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劳务派遣根据派遣的期限来划分,可分为全程派遣、接转派遣和试用派遣;根据功能来划分,又可分为登记型派遣、招募型派遣和常雇型派遣。国外在劳务派遣许可、劳务派遣关系、雇主责任、促进直接契约、劳务派遣监察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立法经验。我国劳务派遣法制应该在派遣企业的准入、派遣经营范围的限制、派遣期限和促进直接雇用、常雇性派遣、劳动合同解除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即时结算报销工作是方便参保人民报销医药费用的一项惠民工程。介绍医疗保险异地即时结算报销的具体做法,通过实践工作总结,分析当前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2013年7月1日起,我国新修改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其中对劳务派遣制度做出重大修改,包括提高经营劳务派遣单位的最低注册资本、要求被派遣员工与本单位员工同工同酬、明确可以实行劳务派遣的具体工作范围等,这些新制定的法律规定,都是针对劳务派遣实施以来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可以说,这次修改是对劳务派遣制度一次重大的提升。但是,劳务派遣制度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商榷。文章蛄合新劳动合同法的修改,通过对新增劳务派遣制度的分析,结合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外劳务派遣制度的规定,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多个法律文件对劳务派遣的雇主责任进行了不完全一致的规定。根据遭受损害的对象的不同,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被要求承担责任的轻重不同。此次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关于造成被派遣劳动者损害的雇主责任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原来双重雇主相互连带改为劳务派遣单位对用人单位的单方连带。当劳务派遣单位致劳动者损害时,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与劳务派遣制度的目标相悖,而派遣单位能够充分承担对被派遣劳动者的赔偿责任。同时,还应当进一步完善劳务派遣单位的责任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8.
劳务派遣法律关系涉及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三方主体,三方之间的法律关系、法律地位,则依据劳务派遣协议、劳动合同确定。立法对于劳务派遣的规定相对较为简单、原则.导致劳务派遣各方在具体问题的定性上存在认识分歧,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岩 《工会论坛》2010,(1):39-40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近年来不断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但是,由于劳务派遣制度自身的不完善性,使得劳务派遣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应该出台相对细化的司法解释,提高设立劳务派遣单位的注册资本,并通过采用按照行业及工种分类的形式,界定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正>被派遣员工被用工单位退回,劳务派遣单位随即解除劳动合同,但解除行为被确定为违法解除,在劳动合同恢复履行后,劳务派遣工与原用工单位的劳务关系是否自然恢复?劳务派遣工有如何正确应对劳动合同恢复履行后的问题?经典案例:杨某与甲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了2011年4月26日至2014年4月25日为期三年的派遣类劳动合同书,试用期  相似文献   

11.
虽然劳务派遣在全球范围内历史较短,但其促进劳动力资源有效利用,扩大就业范围的作用无庸置疑。用工是否采用劳务派遣形式,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自主权。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结束了劳务派遣无法可依的局面。因劳务派遣法律的实施,法律方面的考量成为企业行使用工自主权的思维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在劳务派遣中,劳动合同解除的,应当按照何种标准计算相关的经济补偿,是以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为准,还是应当以劳动者的实际收入为准,不同的计算标准,关系到是否会产生劳动争议。本案将对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标准问题进行研讨。经典案例:朱某自2006年7月1日起与昌明公司建立劳动关系,随即被派遣至申特公司,担任机修工作。2007年1月1日,昌明公司、申特公司分别签订劳  相似文献   

13.
<正>用工单位主张劳动者系被派遣员工,可是劳动者既未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也未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那么用工单位所主张的劳务派遣关系是否合法成立,如何才能认定劳务派遣关系的成立。经典案例:石某于2003年4月进入某医院工作,从事的工作有焚烧医疗垃圾、烧锅炉及保洁,2003年4月至2004年7月期间在焚烧炉处工作,2004年11月至2005年3月及2005年11月至2006年3月期间在锅炉房工作,该医院未  相似文献   

14.
日本劳务派遣业伴随日本经济由高速增长到低速增长的转变和历经多次市场巨变后,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劳务派遣规制法律体系和有效的管理体制,它对我国规范劳务派遣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于市场经济和对外开发的成功推进以及适应了现阶段我国的国情,劳务派遣在我国迅速发展,《劳动合同法》第一次在国家基本法的层次上对劳务派遣法律制度做出了规定。随着相关操作性立法和监管措施的完善,劳务派遣必将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人力市场归一化的分析来说,应当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但在劳务派遣实践中,因为存在着劳务派遣工权利保护的障碍来自于系统性的用工歧视制度结构,劳务派遣立法过程中缺少充分的意见表达通道,致使劳务派遣中利益攸关的劳动者无法将自己的利益需求有效表达出来,劳务派遣实践中劳动者利益保护成本相对较高等原因,给劳务派遣工的权利带来了多重损害。应当通过构建平等的法律文化,建立有效的劳务派遣工参与机制和管理机制,完善并严格法律法规,把劳务派遣真正关进法制的笼子里,构建接近正义的法律适用体系,开展员工关怀、培育正常良性的雇佣关系,注重技能培训、提高企业的责任承担能力,发挥工会作用、保障民主权利等机制,才能真正实现人力市场的统一,为劳务派遣工提供平等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7.
随着胜利油田深化用工制度改革,特别是近几年油田实施就业援助和建立就业长效机制政策,一大批油田子女通过劳务派遣走上工作岗位,劳动合同管理已成为胜利劳务公司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胜利劳务公司劳动合同管理存在着派遣岗位有向高端、高技能岗位发起的趋势,员工能进不能出的矛盾明显等八个问题,结合实际在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过程中应抓好规范劳动合同管理建设和谐劳动关系,逐步完善规章制度、降低用工法律风险等四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劳动派遣牵涉到三方即派遣机构、要派单位和派遣劳工的利益,尤其与处于劳动关系之弱势地位的派遣劳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由于法律规定复杂,我国劳动派遣存在经营混乱和滥用等诸多问题,极大地扭曲了劳动派遣的常态发展。为此,从比较法之角度,借鉴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西方国家规制劳动派遣的先进立法经验,从劳动派遣模式的选择、劳动派遣机构的设立资格、劳动派遣行业范围等实务角度,对构建和完善劳动派遣法律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我国劳务派遣行业发展迅速,劳务派遣用工人数逐年递增,因派遣引起的各类劳动纠纷呈井喷之势,我国劳务派遣市场亟须治理。日本劳务派遣业经历日本经济由高到低的转变,经受多次市场巨变后,已形成一套完善且稳定的劳务派遣法律制度。学习日本劳务派遣相关制度,为规制我国劳务派遣行业传经送宝。  相似文献   

20.
哥仑比亚大学法学院的教学与管理杨新京1994年7月,应美国哥仑比亚大学的邀请和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的派遣,我前往美国哥仑比亚大学法学院作了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翌年8月,在完成访问计划和取得结业证书后,回到北京。现将我在美国学习的这一年期间,对哥仑比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