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去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要求我们政治教师要努力让生活走进政治,让政治回归生活,使政治生活化、生活政治化。唯有如此,方能构建起高效的政治课堂。一、让生活走进政治课堂  相似文献   

2.
青年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的发展不仅要注重他们物质需求的满足,更要重视他们精神生活的丰富;不仅要注重他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要注重他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生活质量是个多维的概念,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物质层面,还包括非物质层面。正因为生活质量本身的复杂性,影响生活质量提高的因素也包括很多。物质保障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教育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居住与生活条件是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健康是生活质量的集中体现;社会保障是生活质量稳定提高的重要保证;环境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空间物质载体和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不同的年龄段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又有不同,对于青年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本文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当代社会人的心理生活的质量与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的社会变革和发展,使生活质量的问题凸显出来。在社会的生活质量中,心理生活的质量是核心的方面。人的心理生活是人所创造的,是人所体验的,是人所拥有的。涉及到人的心理生活,就要涉及到心理生活的质量。所谓心理生活质量的高低,不仅是指有无内心的冲突、矛盾的认识和痛苦的体验等,而且是指有无心理的扩展、心理的成长和境界的提升。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重要的问题不但是要提高物质生活的水平,而且是要着重提高心理生活的质量。心理生活的质量涉及到心理生活的健康,心理生活的成长,心理生活的环境,心理生活的创造。  相似文献   

4.
陆正林 《前沿》2011,(10):20-22,27
德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甚至"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怎样的生活,就是怎样的教育。德育要回归生活,但不是回归任何一种生活,而是回归"值得过的生活"。"值得过的生活"是一种真实的共同生活,是一种崇高的生活,是一种卓越的生活,也是一种反思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克服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的愚昧落后的东西,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一、生活方式的基本概念 生活方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广义的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全部生活活动的总体,狭义的生活方式,通俗地说,是指人们如何进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是紧密地相联系的;生活方式同历史传统、一定地域、民族风俗、一定阶段是分不开的;生活方式受一定社会上层建筑的制约。因此,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时,一定要考虑到生活方式的这些特点。 二、社会主义生活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历史的原因 我国原是一个封建统治时间  相似文献   

6.
首先,从美的源流来看,可分为生活美和艺术美。所谓生活美,并不是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美是生活”,而是泛指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美。艺术美是不是生活美呢?不是的,因为生活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有如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一样,生活美是艺术美的源泉,例如生活中有孔雀的美,艺术中就有孔雀舞、孔雀画之类的艺术美。这说明生活美是源,艺术美是流,源和流既不能颠倒,也不能合二而一。  相似文献   

7.
廉洁教育的生活化特质决定它应当面向生活。廉洁教育面向生活的一个逻辑基点,是面向政治生活。廉洁教育面向政治生活的价值意蕴在于,廉洁教育是预防政治生活变质的"防腐剂",是冲刷政治生活污垢的"洗涤剂",是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的"净化剂"。廉洁教育面向政治生活的路径是: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政治生活,以引导人们在政治生活中树立廉洁价值观;通过制度建设来规范政治生活,以促使人们在政治生活中自觉遵守廉洁规范;通过榜样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来净化政治生活,以推动人们在政治生活中涵养廉洁正直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廉洁教育的生活化特质决定它应当面向生活。廉洁教育面向生活的一个逻辑基点,是面向政治生活。廉洁教育面向政治生活的价值意蕴在于,廉洁教育是预防政治生活变质的"防腐剂",是冲刷政治生活污垢的"洗涤剂",是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的"净化剂"。廉洁教育面向政治生活的路径是: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政治生活,以引导人们在政治生活中树立廉洁价值观;通过制度建设来规范政治生活,以促使人们在政治生活中自觉遵守廉洁规范;通过榜样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来净化政治生活,以推动人们在政治生活中涵养廉洁正直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生活哲学的提出源于哲学家对以往的哲学的不满,对现实生活的批判立场,和对某些哲学家的功利行为的反思。生活并非一眼望去便知,西方现代哲学的存在主义虽坚持哲学向生活世界回归,但却不懂得真正的生活。因此,只有坚持马克思所提出的,从物质生产生活出发来理解生活和改造生活,才是科学认识生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家庭成员生活德性可以称之为生活美德。生活美德的感性形塑是源自于人们的血缘认同,生活美德就是建立在家庭成员的血缘认同基础上,并在家庭生活实践中形塑的感性实践力即家庭责任,进而在伦常生活的重复累积中内化为家庭共同体具有支持作用的家庭精神内聚力即生活美德。血缘认同、家庭责任和生活美德相互关联,共同构成血缘家庭的生活精神。  相似文献   

11.
常欣 《人民论坛》2011,(12):174-175
生活哲学的提出源于哲学家对以往的哲学的不满,对现实生活的批判立场,和对某些哲学家的功利行为的反思。生活并非一眼望去便知,西方现代哲学的存在主义虽坚持哲学向生活世界回归,但却不懂得真正的生活。因此,只有坚持马克思所提出的,从物质生产生活出发来理解生活和改造生活,才是科学认识生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易赛键 《人民政坛》2012,(11):15-16
82宪法实施30年来,历经四次修改,在保障和维护公民各项基本权利的同时,也改变着公民的生活方式。因为宪法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又为了优良的生活而存在。宪法要求国家尊重公民个人的生活方式,也要求国家关心公民的全面发展。宪法所反映的生活方式其实是一种理性的生活方式、个体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自由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朱霁  朱登武 《求索》2011,(4):115-116,71
当前,道德生活成为人们必须思考和面对的课题,现代社会仍然有必要重建道德生活。道德生活就是人类一切合乎道德的有目性的活动。道德生活构建的基础是底线道德,原则是道德律,目标是德性善。道德生活的构建有赖于道德生活主体的生成与道德生活秩序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研究民族道德生活及其道德生活史,必须厘清与道德生活有关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等各种社会关系,分析在社会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用以调控和把握道德生活世界行为规范的结构、类型和作用,揭示民族道德生活对于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从而为民族道德生活的研究提供一种视角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当代青年精神生活遭遇到现代性虚无主义困扰。世俗化是青年精神生活虚无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价值僭政是青年精神生活虚无主义生发的内在机理,而个人主义则是青年精神生活虚无主义形成的文化基因。针对当代青年精神生活的虚无主义困境,需要深化改革为建构青年精神生活营造精神家园,重塑信仰为建构青年精神生活提供价值认同,转化传统实现青年精神生活的现代超越。  相似文献   

16.
"好生活"应该既包括好的个人生活,也包括好的公共生活。发起关于"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生活"的讨论,并不是想要为个人生活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或模式,而是为了呼吁人们关注当前社会公共生活的危机。当前公共生活危机的深层根源在于公共事务不透明、公众的知情权得不到保障。它最深刻的影响在于培养出一种政治冷漠、过度迷恋个人生活的自恋人格。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可行能力理论,构建"生活条件—功能性活动—主观生活质量"分析框架,考察功能性活动在农民的生活条件与主观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生活条件的改善一方面通过直接路径促进主观生活质量的提升,这一路径排除了功能性活动的作用,体现生活条件本身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另一方面借助间接路径提升主观生活质量,即通过引起功能性活动的变化从而间接实现主观生活质量的提升。在所列举的功能性活动中,书报阅读和个人安全在生活条件与主观生活质量间发挥较强的中介效应,而看电视、个人信任与社会参与发挥的中介作用则较弱或不稳定。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十分重视党内政治生活,对此有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包括党员的党性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严肃的党内生活是解决党内自身问题的重要途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清除党内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有力武器,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贵在经常、重在认真、要在细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广大党员改进作风的重要途径,坚持民主集中制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核心内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力量源泉,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四性"等。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论述,既要把握党内政治生活的内涵,又要把握一定的方法和途经。  相似文献   

19.
精神生活是人的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推动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代西方形而上学将人的精神生活理解为脱离现实生活的抽象思维活动,从而使精神生活变成了抽象的逻辑思辨。马克思认为精神生活是在人的物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精神生活对人的物质生产生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不仅为我们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帮助,而且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生活方式问题的研究愈来愈引起人们注目的今天,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一般性概括和描述上,而有必要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多角度、多层次地具体论证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在人们各个生活领域的表现,以深化这个问题的研究。 本文试图从人们的社会政治生活领域的角度研究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即对社会主义的社会政治生活方式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