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周曙光 《创造》2003,(11):21-2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1月8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突出重点,就是要“根据需要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这些重要论断,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仅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基础,而且是推动农民有效进入市场的关键,同时也是当前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因此,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现行体制制度下,非常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问题的认识,深入开展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从而使我们的思想认识自觉统一到党中央的要求上来,把党中央的要求变成我们的自觉行动,准确把握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切实有效地解决好“三农”问题,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见闻 《创造》2004,(8):37-37
我国是一个世界农业人口大国,面对 民得到全面的发新时期农村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要 展。面对新世纪,围绕土地这一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 农民已不再是传统题,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使农民成为现 的农民,而应成为代农业的“东家”,相应调整生产关系, 农业产业工人、农使之不断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要求,促进 场工人;农民不再“三农 " 问题的解决。 是无产阶级,应该 ——农村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 是有产阶级之一;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我们是社会主义国 农民不再是种田的家,土地这一…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逆淘汰"式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状况因直接影响农民的整体状况而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影响。虽然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总体上有利于减少农民、增加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但农村劳动力的“逆淘汰”式转移,也造成了高素质农业劳动力外流,影响了“三农”问题的及时解决,制约了新农村建设。而农民工回流和返乡创业正好弥补了“逆淘汰”式转移的不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社会资本,有力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农民增收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 ,但根本的问题是要下决心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表明 ,强化农业 ,还得大力发展非农产业 ;繁荣农村 ,还得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 ;富裕农民 ,还得大量减少农民。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必须立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 ,着眼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全局 ,正确处理“四大关系” ,努力提高“四个比重” :正确处理好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 ,较大幅度地提高二、三产业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 ;处理好农业内部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关系 ,提高养殖业在农业内部…  相似文献   

5.
组织农民去致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要“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这是提高农民市场经济地位,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走出一家一户搞农业的困境,争取把农村的问题解决在经济领域的重要途径。为此,国家正抓紧制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以更好地解决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问题,不断提高农民的经济组织化水平,规范和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途径主持人:要提高农民综合增收能力和农业竞争力,农业产业化就成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目前农村经济存在哪些制约农民增收、不…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的偏差、人与资源的矛盾突出以及农民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解决“三农”问题出路在于:工业反哺农业,加大政府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扶持力度;把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长远治本措施;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农村的各种资源向优势经营主体集中,推进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加速农村城市化建设,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搞活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开拓农村市场的最大困难和障碍在于农村市场购买力不足,而农村市场购买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市场发育滞后——农民参与市场的能力缺乏或严重不足,农产品市场甚至有所倒退,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三大要素市场停止发育。因此,培育农村市场是开拓农村市场的前提条件。  (一)农村市场的培育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  所谓培育农村市场,就是政府及其它部门通过相应的政策措施,消除农村市场发育方面的种种障碍。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培育农村市场,促进农村市场的发展,才能提高农民参与市场交换的能力、提高农民…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大问题,关系到我国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改变农民生活方式,促进社会风气根本好转。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基础,实现农村产业化是主线,在这一过程中带动农村人口、环境、生活方式及社区治理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邦平 《新重庆》2003,(10):26-27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遵循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发展农村经济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促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属于西部民族地区的丽江市古城区,由于历史发展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生产难以形成产业化,农产品经济价值低,市场竞争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一、丽江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古城区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农产品市场价格连续走低,农民增产不增收始终是一个困绕农业发展的难题。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工作方针,坚决贯彻“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农…  相似文献   

11.
《政策瞭望》2004,(4):12-13
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什么要建立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建立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是落实中央提出的“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实现党委和政府工作重心下移,推动农村工作机制创新;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的良好氛围;有利于促进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  相似文献   

12.
浅谈如何把握好农民行为与政府行为的关系许敬龙农业的主体是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关键在于把农民推向市场,即在积极支持和鼓励农民适应市场的同时,通过政府行为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认识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创造》2006,(3)
2006年2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2006年2月21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份中央“一号文件”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深化农村改革等8个方面,提出32条支农、惠农的具体措施。文件强调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 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05,(4)
近年来,吴江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把发展农业、致富农民、繁荣农村作为第一要务,重在“解困、授业、传道”,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发展。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近些年来,农村经济和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发展了,但农民进一步增收困难,贫富差距逐渐扩大。一部分市场意识强、有经济头脑的农民通过经商办实业,过上了富裕日子;部分农民则因缺乏市场意识和创业技能,仅靠勤劳苦干,增收难度逐年增加。同时,由于子女就学、就医等因素,农民群…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三农”之中,根本是农民,关键是发展,核心是增收,出路则是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和输出农村剩余劳力,简言之为增加科技,减少农民。在“十五”期间,淮安市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大姚县针对农村消防设施薄弱、农民消防意识淡薄,农民民房火灾时有发生的现状,扎实推进农村火灾住房保险工作,运用“政府+市场”的手段帮助农民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柴志英 《前进》2000,(10):38-39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关键之举。如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及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必须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从指导思想上跳出以粮为主和传统农业的圈子,做到五个转变:(1)转变县、乡领导干部催种催收的旧观念,树立研究市场、强化服务的新思想,组织和领导农民参与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大力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2)转变“温饱型农业”旧观念,树立“致富农业”的新思想,真正把农业作为农民勤劳致富奔小…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业和农村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宁夏农业和农村工作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流通体系不发达,加工转化能力低的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农民增收指数上移,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着力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成为新时期宁夏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9.
农村城镇化除了通过从农村到城镇的人口迁移这种路径来实现之外,还有“就近城镇化”、“就地城镇化”的途径,将农业生产纳入现代产业体系,用具有经济合作性质的农民组织将农业与现代产业接轨、与市场接轨,  相似文献   

20.
"最后的农民"与政府的乡村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今活跃在乡村田野里的大都是上世纪60年代及其以前出生的农民,60年代后期及其以后出生的农家子弟很多已脱离农业,他们成了“农民工”。“农民工”是从身份上定义的,即农民出身的工人。既然是工人,就不能把他们归为农民的范畴。因此,可以大胆地说60年代及其以前出生的农民,也就是35岁以上的农民很可能是中国“最后的农民”,即传统意义上的农民。随着这些人退出农业生产,中国的农村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因而政府的乡村政策要适应这些变化。一笔者之所以把35岁以上的农民称为中国“最后的农民”,主要基于如下事实:其一,农村外出务工的主体是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