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精辟地阐明了帝国主义国家中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早在五十年前,他就明确地指出,在帝国主义国家,“生产集中于愈来愈大的企业的过程进行得非常迅速”,由生产集中而造成的垄断是“帝国主义最深的经济基础”;同时又指出,“垄断并不消灭竞争,而是驾凌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因而  相似文献   

2.
帝国主义各国在西欧的矛盾正在急剧發展,帝国主义陣营走向四分五裂的过程正在加速之中。在东風压倒西風、整个帝国主义陣营的力量空前削弱的同时,由于資本主义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帝国主义陣营內部的力量消長也起了变化。这种变化已經打破了战后以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間原有的关系,使它們之間的明爭暗斗極大地尖銳起来。  相似文献   

3.
殖民主义的瓦解过程,任凭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们费尽气力也无法加以制止或阻当.相反地,它正在日益加速和日益接近其末日.目前世界社会主义体系联合的国家共拥有十亿人口.或者占世界居民的三分之一以上.帝国主义阵营则拥有约五亿人口,或不到世界居民的五分之一.最后,那些所谓经济上不发达的国家则共有十二亿五千万人.其中大部分业已取得民族独立,并在英勇地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进行斗争,争取经济独立,和捍卫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4.
帝国主义是在一天一天烂下去。但是只要帝国主义还是帝国主义,它对本国劳动人民的剝削、压迫,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侵略这种本性是不会变的。美国帝国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头子,它的本性当然不会变。只有天真的人們和美国帝国主义的辯护士,才会否認美国帝国主义对本国人民的剝削、压迫,才会否認它对外国人民的掠夺、侵略。  相似文献   

5.
美国"文化帝国主义"与拉丁美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帝国主义"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国际学术界兴起的一种影响很大的理论流派,主要涉及美国利用其文化优势来实现对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控制.拉丁美洲是美国文化产品"泛滥"的重灾区,所以拉美学者以一种激烈的批判精神在"文化帝国主义"话语中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声音.本文考察了"文化帝国主义"命题出现的背景及其基本含义,大致展现了其在拉美地区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了这一命题与"美国化"之间的区别,认为"文化帝国主义"话语并不能比较令人信服地解释拉美地区的"美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老撾是印度支那半島上一个內陆国家,人口約三百万。長期以来,由于帝国主义殖民統治的結果,政治、經济、文化处于落后的状态。为了爭取民族独立和改变这种落后状况,老撾人民数十年来曾經前扑后繼地同帝国主义进行了斗爭。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苏修和马来西亚、新加坡关系的发展过程,反映了苏修社会帝国主义不择手段地在东南亚加紧新殖民主义扩张活动。  相似文献   

8.
一光輝燦烂的1959年已經过去了,人們正滿怀信心地进入了二十世紀的六十年代。 1959年国际形势的特点,是世界力量对比更加有利于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陣营而更加不利于帝国主义陣营,以至于帝国主义头子也不得不标榜和平,并在某些問題上暫时地表示一下緩和。这一有利的国际形势是以社会主义陣营为主力的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力量不断斗爭的結果。  相似文献   

9.
一、列宁的时代观列宁曾经从垄断和帝国主义战争的角度,从先进国无产阶级同被压迫民族联合斗争和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角度,给我们的时代下过许多定义。这些定义后来被斯大林概括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这一概括符合列宁的原意。列宁的时代观是建立在对帝国主义的深刻分析基础上的,它包括了这样一些基本内容。 1.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严重激化。 2.帝国主义把世界分成尖锐对立的少数压迫民族和大多数被压迫民族。 3.帝国主义必然导致一连串战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 中国共产党通过重新解释中国近现代历史、将中国的政治腐败和社 会苦难归因于“帝国主义”等方式, 成功地建构了一套“帝国主义”话语, 为中国的民族革命提供了 现实的革命对象, 也使中国的国际政治秩序观念发生了范式性的转换。从此, 中国进入现代国际秩 序的方式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社会达尔文主义支持的“主权国家”体系并加入竞争, 而是根据世界革 命的原则推翻这一现存秩序, 构建新的以德性为基础的世界秩序。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勒比地区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是当代世界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有力地冲击着帝国主义在这个地区的统治,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  相似文献   

1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帝国主义的一个新现象。这种新现象并不能改变帝国主义掠夺好战的本性,也不能缓和资本帝国主义的固有矛盾。恰恰相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然意味着国家这个暴力机关同垄断资本的溶合,  相似文献   

13.
共同市场与“扩大质易法”“经过调查研究,世界上的确存在着帝国主义同社会主义的矛盾,帝国主义同殖民地、附属国被压迫民族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集团同工人阶极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所有这些矛盾,都是不可调和的。对于这些矛盾,不论是帝国主义者,或者是铁托之流的现代修正主义者,都是绝对掩盖不住,取消不掉,解决不  相似文献   

14.
日本帝国主义于1941年年底发动太平洋战争把战火引向东南亚后,福建华侨不但支援和参加了祖国的抗日战争,同时还参加了侨居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这种斗争在菲律宾、马来亚、新加坡、印尼、缅甸、越南等地都有所表现。本文以历史事实论证福建华侨参与东南距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贡献。一、菲律宾闽侨的抗日斗争 1、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的英勇奋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帝国主义偷袭珍珠港,把侵略中国的战争扩大到东南亚一带,随即侵占了菲律宾、马来亚、新加坡、印尼和缅甸等地,日军铁蹄所至,烧杀淫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帝国主义采用了一些新的方式来推行殖民主义。这种殖民主义一般称之为新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是在民族解放运动势不可当、帝国主义矛盾日益尖銳的形势下逐漸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民族解放运动的壮大是帝国主义体系没落的一个极重要的因素.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宣言指出,"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剧烈地加速了帝国主义的没落过程.帝国主义已经丧失了对于大部分人类的原有统治."那些走上了民族独立发展道路的前殖民地人民,正努力要在最短期限内,克服几世纪以來的殖民统治的严重恶果——特别是  相似文献   

17.
一 关于时代与时代主题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由此进入帝国主义时代。时代作为一个历史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中印边界问题的法律方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印边界的争端发展为1962年发生的那种武装冲突,是非常不幸的。中国和印度自古是友好邻邦,和睦相处。两国摆脱帝国主义枷锁后几年内,友好关系不断发展,1954年,两国总理共同倡议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两国间存在的边界问题,是英帝国主义以印度为基地,蚕食中国的政策的遗物,印度人民和中国人民对此都不负任何责任。中国一贯诚心诚意地以发展中印友好关系和维护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为重,主张互谅互让、公平合理地全面解决边界问题,并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中印边界争端涉及历史、地理、法律等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仅限于研究和分析争论中提出的法律论点,特别是印度的论点,以  相似文献   

19.
新帝国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方针,正深刻影响着美英两国的政治精英和决策层;作为一种理论形态,最近在美英两国国际关系学术界流行甚广."9.11"事件后,布什政府以反恐战争为契机,推出国家安全新战略,提出先发制人的战略思想,表明"新帝国主义"论已经成为布什政府外交政策及其实践的意识形态基础.从前景看,美国推行新帝国主义政策不仅成本高,风险大,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国际安全和战略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主权是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独立地决定其对內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任何国家一旦丧失了它,就失去了独立国家的地位。在国际关系的合作和斗爭中,主权也是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題。所以各国人民高举“主权不可侵犯”的旗帜,过去和現在各被压迫民族都为捍衛本国的主权同帝国主义进行了頑强的斗爭。而和平共处五項原則——現代国际法原則集中地反映了世界上大多数人的要求,規定了各国必須互相尊重主权。但資产阶級国际法随着資产阶級利益的需要,却出尔反尔,前后矛盾,演变到今天,它为配合帝国主义侵略的实践,甚至明目張胆地企圖埋葬主权不可侵犯原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