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世纪中下叶至19世纪中下叶,沙俄夺取了西伯利亚和远东,一跃成为土地辽阔、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国。沙俄时期的远东就是其侵占的西伯利亚最东部。远东地区地广人稀,沙俄必须解决当地人口与劳动力极度匮乏的问题,以实现对这一新吞并土地的有效统治。沙俄为此采用了移民、惩处性垦殖等措施来改善远东人口和劳动力状况,使远东地区人口和劳动力有所增加,逐步实现了对该地区的有效占领和控制,但沙俄的东扩是充满暴力和野蛮行径的殖民过程,再加上远东恶劣的环境及沙俄政府移民政策的缺陷,注定了沙俄时期难以有效解决远东人口与劳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2.
沙俄远东移民运动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 6 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 ,俄政府将远东南部辟为重点移民区 ,俄国远东移民运动从此真正拉开帷幕。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及交通条件的改善 ,沙俄远东移民运动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尤其在斯托雷平土地改革时期达到最高峰。移民运动为荒凉落后的远东地区经济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远东地区劳动力市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独立以来经济向市场转轨为劳动力市场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并且推动着这个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仅就远东劳动力市场问题做一粗略探讨。一、远东地区人口形势概述近年来,俄罗斯国内政治局势一直动荡不定,经济严重滑坡,社会问题日益增多。俄罗斯的人口形势也在发生变化,人口的再生产受到影响,而这对劳动力资源的形成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远东地区的人口形势更为严峻。从整体上来看,近几年远东人口的减少速度呈加快的趋势,1991—1995年,远东居民共减少55.19万人,截至1996年1月1日,远东人口总数为750.4…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与劳动力资源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俄罗斯远东地区一直深陷人口危机之中。人口和劳动力资源潜力受到严重破坏。随着经济逐渐复苏,劳动力匮乏问题凸显,对远东地区乃至整个俄罗斯经济和社会发展构成现实威胁。人口问题亟待解决,俄中央和地方政府正采取措施,其中包括吸引移民和利用外国劳动力,补充人口和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俄两国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关系的发展,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移民问题越来越成为两国关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俄地缘教训治环境恶化,经济发展状况,远东人口形势严峻,及中俄历史、文化方面的差异都是远东地区中国移民问题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19世纪60年代,俄国远东地区出现了第一批朝鲜移民。朝鲜人向俄国移民的初期,移民得到积极安置,此后每年都有大批朝鲜人迁入俄国,他们逐渐成为俄国远东地区的主要劳动力。朝鲜人向俄国远东地区移民,不仅受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影响,更取决于俄国、朝鲜乃至中国的国内状况,它是在国内外综合因素作用下所引发的一种国际移民现象。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是沙俄、苏联、俄罗斯各时期一贯受到重视的经济发展的课题。在沙俄时期,对远东地区的开发属征服、扩张、拓荒性质的开发。在苏联时期,大约每隔10年,政府就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实施一项长期投资纲要,每实施一项长期投资纲要就形成一个开发阶段。...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远东转型期外来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转型期,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人口总量大幅下降。导致人口锐减的最主要原因是当地居民大量外迁。在远东居民大量外迁的同时,也有人流涌入这一地区。他们当中既包括来自后苏联空间各独立国家的被迫移民和难民,也包括来自亚洲邻国的劳务人员和商人。远东地区转型以来的情况表明,上述外来人口在为当地解决了一些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本文对此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远东地区是指历代沙皇向东进行扩张,至19世纪中下叶侵略和占领的西伯利亚最东部、太平洋的沿岸地区。在沙俄、苏联和新独立俄罗斯这三个不同时期,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有不同的地理、历史、政治及经济内涵,但其地域范围大体趋于一致。远东地区远离欧俄中央,地域面积广阔,地理、民族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每逢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时,这里便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10.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不断减少,人口负增长和人口外流导致该地区劳动力资源短缺.来自独联体和东北亚国家的移民成为远东地区重要的劳动力补充,但高技术人才数量不足.俄政府应采取措施发展经济、改善社会服务条件、鼓励生育、制定合理的移民政策,以保障国家安全利益与经济利益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以来,与全俄经济总体趋势一致,远东经济出现下降,地区人口与社会发展持续先前的不利趋势。从地缘政治意义来看,作为俄罗斯面向亚太国家的重要战略地区,促进远东的社会经济发展、巩固人口、提高地区吸引力是俄实现东部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普京提出欧亚联盟构想,以2012年亚太经合峰会在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召开为契机,促进东部基础设施建设,密切与亚太国家的经济合作。这既是加快俄经济走出危机的有利因素,也是俄政治、经济战略的重要方向。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为远东发展提供了机遇,随着远东经济恢复以及地区人口问题加剧,劳动力需求缺口将逐渐增大,吸引一定数量的外来劳动移民是远东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在17世纪俄罗斯人到达远东之前,远东土著少数民族的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还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形式。17世纪俄罗斯"文化人"的到来使远东出现了私人教育,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形式开始在远东大地上产生。18世纪彼得一世改革和沙俄对远东的经济开发促使远东学校教育的诞生,18世纪中叶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然而,从18世纪70年代起远东的教育开始走向衰落。至19世纪中叶,远东地区竟没有一所学校,其教育远远落后于欧俄和西伯利亚。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中叶,沙俄政府鉴于远东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的状况,为其制定了特殊的自由港政策,之后,根据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又对该地区的关税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1901年取消自由港,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恢复自由港,1909年再次取消自由港。关税政策的变化对俄国商品向远东地区的输入和该地区工厂工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自19世纪60年代起,朝鲜人开始进入俄国远东地区。在十月革命前的50多年里,在远东农业、工业、商业等各个经济领域都能够看到朝鲜人的身影。朝鲜人具有吃苦耐劳的本性,他们在远东开垦了大量荒地,极大地缓解了劳动力短缺问题,促进了远东经济的发展,为该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俄国占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土地后,急需大量劳动力对该地区进行开发。1864年第一批朝鲜人越过边界来到俄国远东,此后陆续有大批朝鲜人进入远东。他们为远东的开发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特别是善于从事农耕的朝鲜人开垦了大片荒地,促进了远东农业的发展。十月革命前朝鲜人向远东移民的历史可分为两个时期,以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为界,每个时期又可划分为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自19世纪中叶起,朝鲜人开始进入俄国远东地区。在十月革命前的50多年里,朝鲜移民逐渐接受了俄式学校教育,东正教在他们中开始普及。移居远东地区的朝鲜人在与俄国人的接触中受到俄罗斯文化的影响,但仍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原来的生活习惯和传统风俗。  相似文献   

17.
《西伯利亚研究》2014,(5):F0004-F0004
堪察加边疆区隶属于俄罗斯远东联邦区,成立于2007年7月1日,公民投票决定把原来堪察加州与科里亚克自治区合并而成。堪察加边疆区是远东地区最外围、最孤立的地区,是远东地区开发程度最低、经济最不发达的联邦主体之一,面积47.23万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35万,首府是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市。  相似文献   

18.
从普京到梅德韦杰夫,已经把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开发提上国家议事日程,并使之与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衔接起来,以求实现中俄两国边境区域合作开发的战略对接。而在这一过程中,即使在两国边境区域合作规划纲要着手实施、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人力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在俄罗斯仍然存在着所谓"中国威胁论"的虚构性喧嚣,致使中国移民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合理解决。因此,有必要透析俄罗斯远东地区由移民问题而引发的"中国威胁论"背景因素,认定中国移民对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开发的重要价值,做出解决中国移民问题的现实对策,只有这样努力实施下去,才能在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开发进程中发挥"中国因素"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西伯利亚与远东的社会状况恶化在俄罗斯经济转轨过程中,受政治局势动荡和经济危机影响,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领域的问题。在经济陷入极其困难境地的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社会问题空前严峻,社会状况恶化。(一)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苏联解体前,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居民生活水平一系列指标就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俄罗斯的激进改革使该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1。实际现金收入水平下降。改革后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收入虽然仍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如1993年末,远东国民经济部门的平均工资比全俄平均水平高85%。但是,该地区运输和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全球人口最为集中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人口偷渡和贩卖层出不穷,难民问题日益严重,区域国家间的移民劳工流动日趋频繁。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移民问题,亚太国家建立了一些专门性的非正式的移民治理区域磋商机制来应对。亚太移民区域磋商机制目前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有效解决亚太地区复杂的移民问题仍任重道远。亚太移民区域磋商机制若不想成为国家的“弃儿”,需要释放潜力,进行更多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